APP下载

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18-03-02文志安周志雄刘小燕段鹏翔

中国水产 2018年2期
关键词:稻虾克氏种养

文/张 胜 金 戈 刘 佩 文志安 周志雄 刘小燕 段鹏翔

本文以“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模式的自身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构建了“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SWOT分析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建立了符合“稻虾共作”的实际情况发展机制,旨在为该模式的养殖产业战略决策、产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民增收难度大和保证粮食安全等问题是我国农业当下正面临着的艰巨难题。近年来,由湖北省潜江市通过创新实践发展的“稻虾共作”与克氏原螯虾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此种模式的综合规范利用,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农业增效上。一方面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另一方面,在人工的辅助下,种稻养虾两不误.该模式不但能提高每亩稻田的单位面积生产效益,而且能加大对于农田的资源利用,拓宽发展空间,同时又达到龙虾高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真正的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与促进升级改造打下夯实的基础。然而,克氏原螯虾原产地从北美地区引入日本后,1929年移至我国,由于该虾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导致在我国大量扩散,成为我国甲壳类分布最广的外侵物种。大面积的耕种改制会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带来影响,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为科学推进“稻虾共作”模式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拟从稻田种养、养殖模式等相关方面入手,结合试验示范、定位试验的相关现实数据,对“稻虾共作”模式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风险(SWOT)分析,并提出合理规范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观点,为今后“稻虾共作”模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障粮食与水产品质量安全、降低农业污染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在新形势、新时期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稻田种养相结合的新农业生态化生产模式,所谓共作就是在种植水稻的田间放养定量的小龙虾,且栽种水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生长、以废补缺、化害为利的互利共生状态。此种模式是2000年由湖北省潜江市宝湾村的农民在平时的生产实践中开发的一种新型“稻虾连作”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间开挖简易围沟渠道的方式人工放养小龙虾,每年收获一次稻和虾。虽然该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改革创新,但仍然还是有相关技术等方面不成熟,如每年只能收获一次稻和虾、插秧与小龙虾规格不达标、养虾与种稻时间相互冲突等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相关的科研单位人员与生产一线的农民对于这种模式进行了再次改进,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稻虾共作”养殖模式。

“稻虾共作”模式是在“稻田寄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变“一稻一虾”为“一稻三虾”(春季虾苗、夏季食用虾、秋季种虾),该种稻虾共作的方式在稻田里全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再人工放养两季虾的种植与养殖二者相互结合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具体的稻田布局是把原来1m宽、0.8 m深的稻沟小沟改挖成4m宽、1.5m深的养殖沟(图1),这样的布局是为了使水稻在生长时期田沟之间相互贯通,稻和虾二者之间互利共生,也能够在稻田收获季节或者清整晒田时稻田内可以搁干,使得小龙虾顺利回移至养殖沟中;为保证稻田中的水流循环,应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按照高灌低排的布局设计,使得稻田内活水不断,能灌能排。具体的种养时间在每年的8月~9月水稻收割之前需人工投放定量亲虾,或者在9月~10月水稻收割之后再人工投放幼虾,之后第二年的4月~5月中下旬即可收获成品虾,此时期需注意捕捞后需再次投补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耕种插秧,直至8月或9月即可收获亲虾与商品虾,按照此模式循环轮流交替(图2)。

图1 “稻虾共作”田间工程示意图

图2 “稻虾共作”模式示意图

二、“稻虾共作”种养模式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内部与外部两者之间的竞争环境、竞争条件之下的一种态势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研究对象需要从所处的情境中通过四个方面(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ies机遇;T:Threats威胁)进行系统的精准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研究得出的最终结果,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计划与对策。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SWOT分析法指:在今后的种养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对“稻虾共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精准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该种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内部因素)、机遇和威胁(外部因素)相互匹配,通过综合的分析可以得出具有针对性、决策性的结论,使得该种模式在今后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一)“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内部优势(Strength)分析

1.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积极探索创新稻田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发展“稻虾共作”高效种养模式20万亩,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6亿元以上。通过收集分析南县等“稻虾共作”模式采用的数据,据2015年20户稻虾种养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65.2亩实施稻虾共作种养大田稻谷单产621kg/亩,与常规一季稻持平,食用小龙虾鲜货单产为148kg/亩,亩平综合产值4420元,与常规一季稻区相比,亩净增收2876元;2015年南县稻虾共作面积7.3万亩,亩平纯收入4000元以上,其中小龙虾产量突破1万吨,稻虾产值5亿元,带动发展的二、三产业产值近4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9亿元。因此,通过该种模式可以达到节约成本、高效产出的生产预期。

2.改良土壤、改善水稻根系生产环境,增加稻米产量

“稻虾共作”模式对改善土壤质量有较大促进作用,其本因归根于克氏原螯虾天生好动的习性,在稻田中的活动可更好地促进水中溶解氧,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保证有活水循环;使土壤的含氧量提高,疏松土壤,达到改善水稻的根系生长环境的作用,促使根系发育更加完善;且稻田本身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随着养虾年限的长短而产生较大的变化,通过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水稻培育过程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比常规水稻单作田含量要高,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比常规水稻单作田要低;在养殖克氏原螯虾时,其正常的生理排泄活动,将富含氮磷钾的营养物质排入稻田,可大大加强土壤的肥沃度,达到水稻抽穗时间缩短、促进水稻分蘖的目的,同时稻田对水稻的成穗率与结实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可以达到稻米产量的增产、改良土壤的作用。

3.降低病虫草害,保护生态环境

在稻田养殖中,小龙虾以水生杂草和害虫为食,在日常栖息活动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少对稻苗的危害,其除草的方式比传统的农药除草方式效果更加突出;能有效降低虫害,如: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同时也能够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稻米因施肥撒药导致的化肥、农药残留风险,从而生产出无公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大幅度提高稻米的市场价值,其排泄物和残留的饵料在稻田中可增强土壤肥沃度;小龙虾还能够消灭稻田中的螺类,尤其是钉螺,该方式可有效切断血吸虫的中间媒介,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由此可见,“稻虾共作”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给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营造了良好的生存氛围,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

4.新兴产业、潜力优势、新模式、新技术响应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近年来,农业综合种养、立体生态混养等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且广泛应用,“稻虾共作”模式作为其中之一,把传统模式作为参考依据,根据不断的探索和分析使得稻田传统模式向优质、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转变,通过生态养殖模式产出的稻米和虾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通过此种模式既能够节约成本、又提升了经济效益,为有效促进该模式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观的例证。克氏原螯虾作为其养殖对象,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干旱等特点;能够在池塘、湖泊、稻田里生存,食性较广,各种水草等软体动物、浮游植物都可被摄食;通过人工规模化养殖能够较好的有效科学管理,从而可缩短生长周期,提升其经济效益;克氏原螯虾属甲壳类动物,其甲壳内含有丰富的磷、钙、铁等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可被加工成饲料添加剂广泛使用,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虾青素、壳聚糖、几丁质等;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养殖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稻田综合种养被誉为稳粮增收的“稳定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轮”,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剂”;“稻虾共作”模式通过以稻促渔、以渔保稻、稻渔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较好地破解了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生态“要绿”的矛盾,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方向。

(二)“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内部劣势(Weakness)分析

1.基础研究不透彻,种质资源下降严重

克氏原螯虾以生物入侵的方式传入我国,国内对于规模性的苗种繁育理论和技术研究都不够深入;通过不断的摸索,人工繁育模式也是处于初步试验阶段,繁育苗种的成功率与苗种的成活率均不高,所以人工养殖的虾苗都是通过自然捕捞而来的。抱卵孵化是克氏原螯虾产生的生殖生理活动现象,因受到外界威胁等其他不确定因素等影响,当幼虾出生时必须要在母体内成长6周~10周;虾的怀卵量要比鱼类产卵量小得多,一般雌虾的怀卵量大约在300粒~500粒,而鱼类的产卵量可达到数十万粒,虾卵在自然条件下的成活率是低于10%。目前,小龙虾稻田规模化育苗技术参差不一,每个地区的养殖方式、气候等因素都可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当投放苗种较少时,大多数养殖户都选择市场购买虾苗作为苗种进行放养,且市场上的虾来源各异,有的可能是近亲繁殖,而导致种质资源退化严重,所以虾在购买的过程中数量与质量都难以保证,从而导致虾的死亡率攀升,给养殖户带来了困扰,经济损失较大。

2.养殖体系不完善,病害趋势逐渐严重

“稻虾共作”产业当中克氏原螯虾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若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市场需求量大、供货量减少的局面,使得整个产业链不能正常运转。该模式养殖小龙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克氏原螯虾自身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剖析是因为虾群体内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稻田养殖过程中,如若发生饲养饵料不足或者放养密度过大时,虾之间会出现相互残杀的情况,在生长蜕皮这个环节也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从而无形的制约着养殖集约化的发展;二是因克氏原螯虾天性好打洞、喜欢穴居、容易逃跑,离水后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所以在建立养殖场时应注意增设防逃设施,且必须要坚固牢靠,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常观察是否有漏洞,发现问题需及时解决;三是在大规模养殖情况下,养殖密度高会使得虾病逐渐显露出来,细菌、病毒性疾病、非寄生性疾病等爆发严重,由于许多养殖户不能及时确诊,而靠传统的经验等方式识别、治疗鱼病,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诊治,导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较大损失;四是产地分散,没有一套完整的养殖规划,大多数都是散养模式,生产销售流通环节无法形成合力,对外来风险的抵抗能力弱,缺乏集群效应。

3.重虾轻稻,稻虾矛盾有待破解

“稻虾共作”模式总体上是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利共赢的方式,但是在水稻种植生产时期遇到病虫害防治等对小龙虾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的考验;小龙虾放养的密度过大对生长期的稻苗也有伤害;在实际的生产实践操作中,小龙虾的产量往往比水稻的产量高2倍~3倍,因水稻在播种、插秧、收割、管理等环节较为繁杂,与小龙虾带来的效益相比较为低下,导致养殖户不愿意种或者不重视水稻的管理,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养虾而种稻,利用稻田养虾不种植水稻的现象较为普遍;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考虑能为小龙虾提供庇护的场所,更利于小龙虾的生长,致使“稻虾共作”中水稻的品质与产量日趋下降;这种重虾轻稻、虾强稻弱的现象也使得该模式失去了共生、稳增粮效的意义。

(三)“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政策引导与保障,创良好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生态和环保问题都是各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突出问题,农业生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中央和地方也颁发了一系列支持保障粮食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行管政策,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2014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把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列入首要工作,并加以部署;中央和地方也都颁布了一系列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国家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农业生态问题列入到重点解决项之一,在文件中也表明生态产业发展的绿色理念,是国家大力推进和鼓励的项目。

2.科学技术提升,强化产品利用率

小龙虾在食用过程中的可食用部分只占身体总体重的15%,另外产生的85%都是虾壳之类的废弃物,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20万吨类似废弃物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发现虾壳内含有丰富的甲壳素,提取后可开发出新的医疗保健类产品,该发现的利用与开发不仅使企业提升了经济效益,而且将不可食用的虾壳“废物利用”,提高了生态效益,同时也将小龙虾的利用率最大化,提升至90%,从而实现真正的从头吃到尾;这一科技过程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小龙虾餐饮市场,而将小龙虾充分的利用,保证了产品的多样性,发展建立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型产业链。

3.“互联网+”电商经济时代,扩宽市场渠道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互联网+”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将“互联网+克氏原螯虾”的产业结合在一起,通过第三方,如京东商城、淘宝店铺、微电商服务平台,利用O2O模式大力推广线上交易,线下提货模式,从根本上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由本地区局限性销售变成销往全国各地;小龙虾通过最新的销售运营模式加工后,极大节约了资源成本,收获更多经济利益;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但节约了劳动成本和资源成本,而且运用产业与网络相互协作的模式推动了小龙虾产业生态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四)“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水稻种植成本高

小龙虾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5个主产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左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龙虾的需求与供给并没有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各地区价格也不同;据人民网报道,武汉市民每天可吃掉5万斤小龙虾,这无疑表明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巨大;由于价格不一,中间产生的利润空间也不一样,如顺应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会出现养殖户卖给收购价格高的地区,而导致本地区市场资源匮乏,在无形中激化了小龙虾市场的竞争。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需要先投入后产出,包括种子、化肥等,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减免农业税等各种惠农政策,但化肥、种子、农膜等生产必需品价格上涨,导致水稻成本增高,效益偏低,缺乏竞争力,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不利于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境恶化,质量和管理问题风险

克氏原螯虾的最佳生长周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每年的4月~7月,气候依赖性较强。近年来自然灾害等天气变化问题时常发生,干旱和大雨都能够成为影响其虾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市场对克氏原螯虾的需求旺盛时期主要集中在夏季,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让商家较为青睐,这种低成本的运作模式背后引发的是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一些非法牟利的不法商企为使虾甲壳看上去颜色鲜亮,有一个好的卖相,用“洗虾粉”来清洗龙虾的情况仍有存在,小龙虾质量安全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技术与人员风险

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人口与农业劳动力不成正比,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领域的充分发展,使得在非农业领域的薪酬成为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一般价格,随着非农业领域的就业工资不断上涨,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成本也将持续增长。非农业产业领域具有高效率等特点,由此给低生产率的农业劳动力的劳动价格带来巨大的冲击;市场对农业领域产品需求大,对劳动力的需求随之增加,也提高了劳动力的成本,基层养殖人员的工资支出逐渐上涨。且大多数的养殖工人是农民出身,对于现代化、专业化的专业知识无储备,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导致在该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量较大,不能跟上农业新模式的发展。

三、“稻虾共作”种养模式SWOT模型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矩阵组合排列,可形成SWOT分析矩阵模型(图3),SWOT常规分析方法有:

杠杆效应SO(优势+机遇):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二者相互匹配融合在一起,并充分相适应后,企业自身可以把内部优势发挥并充分激活外部机会,从而使机会与优势齐头并进,加大力度发挥出内部优势。此时主要决策者应该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会,为企业谋得更大发展空间。

抑制性WO(机遇+劣势):当外部的环境提供的机会与自身内部的资源优势不相匹配或有较大偏差时,自身的的优势极度突出也将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企业自身需要深刻意识何处出现漏洞,并及时提供且追加某种缺失资源,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无形的督促内部资源劣势往优势的方向去发展,最终适应外部机遇。

脆弱性ST(优势+威胁):脆弱性表示优势的程度出现减少或降低,当外部的环境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时,出现优势不优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必须克服威胁,以发挥优势。

问题性WT(劣势+威胁):当企业内部劣势与企业外部威胁相遇时,企业就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用SWOT分析模型对“稻虾共作” 模式进行分析,得出战略推导入如表1所示。

表1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SWOT分析矩阵模型

四、结语

通过以上SWOT综合分析,认为“稻虾共作”模式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发展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空间;正确认识稻虾矛盾,有效规避生态环境恶化等风险,充分发挥“互联网+克氏原螯虾”产业融合新模式,积极应对并全力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能够带动农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时也带动了附属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这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控制好该模式的整体规模和发展方向,一定能够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稻虾克氏种养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