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木岭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8-03-01李君祥

源流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南雄红四军朱德

李君祥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及直属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多人,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离开井冈山地区,向赣南闽西进军,23日占领大余。24日拂晓,敌金汉鼎,李文彬三个团向大余逼近,红军与敌金汉鼎、李文彬部进行激战,双方激战至下午,终“因当地无群众组织,事前不知敌人向我进攻,以致仓猝应战,我军未能全数集中,并因兵力垒积重叠于一线致失利”,“这是红四军主力下山后遭受的一次重大失利,伤亡达二三百人”。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四军分兵二路边打边往南雄油山方向转移,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的一支部队,向南雄的上、下杨梅和邓坊往大塘方向转移。军长朱德率领另一支队伍,经南雄的广停坑、上兰田、下兰田到达寨下村宿营。当时粤敌李振球获悉红四军已向油山转移,便率一团兵力抢先占领坪田坳的大石埂,企图以一条旧壕沟为阵地,伏击红四军。

為了打破粤军的堵截,25日凌晨,朱德率领部队绕过过水坑,占领过水坑与坪田坳之间一座更高的山头——白石径,反将敌军团团包围,居高临下与敌激战,战至中午时分,我军获胜,粤军溃退,我军三十一团二营长李天柱负伤,三营营长周舫牺牲。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出夹河口,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稍事休整,即经上朔、锦陂,傍晚时到达乌迳,经过二天连续激战的红军战士已十分疲惫,就在乌迳的黄木岭及附近村庄宿营。

当晚,闻讯赶来的中共南雄县委及游击队领导与红四军接上头,红四军与中共南雄县委在黄木岭召开了群众大会,毛泽东、朱德在大会上讲了话,号召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参加革命。前委书记毛泽东指示南雄县委要大力发展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并送给南雄县委10支五响步枪和几百发子弹。这是中共南雄县委首次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

黄木岭,说是岭,其实也就是山坡地,周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当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正在进入梦乡时,却不知危险却悄然来临。此时,粤军兵分二路向红四军驻地黄木岭逼近,李振球一个团的兵力从坪田坳一路尾随红四军追踪而至,另一路距离红四军驻地约五里地并且是专程从南雄城赶来敌军,正准备对红四军进行合围,幸好这一情况,被县委派出去侦察的游击队干部钟蛟蟠得知。钟蛟蟠立即与县委领导一起向毛泽东、朱德报告。红四军得悉情况,立即经官门楼、界址向江西信丰转移,因过于仓促,在这次转移途中,在大余战斗中负伤的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因担架队走错路,遇到了敌人,不幸牺牲。红四军转移三十分钟左右,敌人包围了黄木岭。

此事朱德记忆犹新,在《朱德传》中回忆道:“到了乌迳,天也要黑了,都很疲倦了,就讲讲话,开开会,就都在平坝子上露营了。可是当时敌人却来了,正在晚上九点钟。我们丝毫不晓得,还(以)为敌人也十分疲乏,休息整理,准备进攻。就在这时,这里地方党支部派出去的侦探把这消息带来了。我们即刻惊起,出发,连号都没吹。因为是冬天露营,所以说走就走了。这一次红军的命运那是极端危险的了。如果没有地方党的支部,那一下就会被敌人搞垮了。”

猜你喜欢

南雄红四军朱德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岭南银杏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①(192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