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做学合一、怡情励志”的职业体验课程包开发与实施

2018-03-01刘兵兵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实施开发

刘兵兵

摘要:职业体验课程对于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职业规划、服务大众终身学习具有积极作用。职业体验课程包的项目选题应符合典型性、普适性、短小性、易学性等原则,课程包开发力求基于职业情境,体现做学合一、过程创生、活动建构,倡导区域共建共享。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应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范式,按照激趣思学、观摩仿学、协商定学、体验做学、赏评励学、延伸拓学等六步组织教学实施,使学生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培育一份志趣。

关键词:职业体验课程;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76-04

职业体验课程作为一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独特的意义价值。目前,在课程资源及建设力量上已具备深厚基础,但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层面还需探索创新。如何以职业体验课程为切入点,探索普职课程融通、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南通市以市域为范围开展了初步探索,于2017年在全市职业学校组织开展职业体验课程包建设工作,并初步遴选确定了30门重点建设的职业体验课程包。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丰富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一、职业体验课程包建设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基于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在关注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注重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也须关注其应有的个体发展功能,在期待中职生由单纯的“技能人”迈向完整的“社会职业人”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锻炼与培育。在这方面,公共选修课程相对于专业技能课程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而言,具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

自2005年以来,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通过构建“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开展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等一系列课程改革行动,专业技能课程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作为中职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实施及其教学研究等一直处于边缘境地,重专业技能训练、轻核心素养培育,重必修课程教学、轻选修课程实施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公共选修课程资源较少,尤其是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更为匮乏。推进职业体验课程包建设成为丰富公共选修课程资源较为合适的切入点和有效举措。

(二)基于适时引导学生职业规划考量

职业对于人生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的职业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前提和基础。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认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关键在于个人的特质要与特定职业的要求相匹配,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更加适应职业,并使个人和用人单位同时受益。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主要阶段。由出生到14岁为成长阶段,其中11-12岁是兴趣期,13-14岁是能力期,15-24岁则为探索阶段。该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其中15-17岁是试探期,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做暂时的决定并加以尝试,该阶段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入学年龄正处于15-17岁,虽然入学时已选择专业,但大多仍处于懵懂状态,对所学专业及今后职业并无了解。通过适时地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更多职业类别的体验学习,并通过教师合理引导,正确认识和了解所学专业及对应职业特点,初步培育职业情感,进一步明确职业偏好和理清职业规划,或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等及时进行专业二次选择与调整。同时,对于同一年龄段的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学生来说,可以在高一年级通过开设职业体验选修课程,让学生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培育一类兴趣,并结合个人文化课学业成绩,在高一学年末进行普职二次分流,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科学确立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三)基于服务社会大众终身学习需求

当今社会正逐渐成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拓展更新加速,个体曾经系统学习并储备的原有职业知识和技能或许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生活、社交和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越来越高质量要求的追求。当个体面对知识技能补充需求与无法抽出大量时间系统学习这一对矛盾之时,职业体验课程包则可为其提供多种职业类别、碎片化、泛在的系列轻体验,通过轻松而愉悦的职业轻体验,满足学习者知识补充需求,获得体验成功感(满足感),陶冶自身情操。对于因更换职业而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再学习的人群,也可以通过系列职业体验入门,进而再参加深度的专业培训。

二、职业体验课程包的选题原则与开发要领

(一)職业体验课程包的选题原则

1.典型性。职业体验课程包以若干具体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能够将相关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文化以及职业道德等融于其中,具有一定的职业典型性,有助于学习者通过体验习得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职业特点,进而形成一定的职业认同和偏好。

2.普适性。职业体验课程作为面向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要求能够适合学习者“零基础”选修学习,因此职业体验课程包不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结构的严密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各体验项目相对完整且相互独立,项目学习对学习者而言没有特殊的前置性专业基础能力要求。

3.短小性。职业体验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的课时限制,要求各体验项目容量小、学时短,每个项目一般为1—2学时,便于学生利用较少课时完成体验学习。

4.易学性。职业体验课程面向的是“零基础”学习者,因此所选项目一方面要考虑其专业性和职业典型性,另一方面项目内容应控制难度,尽量简单、易学能做,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取得较明显的学习成果,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职业体验课程包的开发要领

1.源于职业真情境,融合职业多要素。职业体验课程的体验项目必须源自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真实情境,而不应虚拟幻生一个项目。项目内容主体是真实情境中的技能实践,并辅以与技能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同时还需要在项目内容及实施过程中适时渗透相关的职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如果说专业技能是骨骼,专业理论知识就是附着在骨骼之上的肌肉,而职业文化、职业精神则是流淌在肌体中的血液,三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培育一份志趣。

2.课程内容项目化,做学合一真体验。职业体验课程以项目体验为主要形式,因此其内容选择及编排应符合项目教学需要。一是项目内容选择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不再囿于学科体系的知识完整性。二是内容编排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具体实施流程合理编排技能操作知识(做什么、怎么做)、工作过程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以及职业岗位规范要求(职业道德、文化、精神)等。通过合理的内容选择与编排,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课程内容提示循序操作,边做边学,轻松愉悦体验项目实践。

3.过程创生个性化,活动体验真建构。职业体验课程注重个体体验,学习者带着经验性的个体知识,在自主学习、活动体验、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经验的更新和个体知识的建构。因此,职业体验课程具体内容并不是统一和固化的,而是某一特定学习者带着个体经验在活动体验中自主建构的个别化课程,对于其他学习者而言是学习示例,是可以借鉴、改造并再创造的。

4.课程成果在线化,区域共建真共享。基于职业体验课程服务于各类学习群体的考量,课程成果在线化是重要的举措。为此,一是需要遴选合适课程平台,能够有效承载课程信息、高效开展课程实施、全面展示课程成果;二是需要合理呈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形态,由传统的单纯纸质资源(如教材、教案、学案等)转变为以图文、PPT、音视频、动画和游戏等多种媒体素材整合成的“微课堂”“微测试”“微互动”和“拓展阅读”等形式,方便学生网络化交互式学习;三是倡导共建共享,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利用平台分享功能,采取多种分享模式,实现职业体验在线课程区域共享。

三、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范式及实施要点

(一)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范式

基于“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培育一份志趣”这一课程宗旨,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实施关注学习者体验,强调做学结合,通过成功体验怡情励志。从课程属性看,职业体验课程属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其教学也遵循行动导向教学范式,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学习者主体、行动即学习、行动完整性。

教育社会学层面,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过程中行动着的主体,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人性化构建——指向生活世界和劳动世界”。

教学论理论层面,行动导向教学认为“每一种学习都被看成是一种行动”“信息获取、概念形成、理解与观念开发都是与学习的行动经验关联相适应的”,行动导向的学习目标是为了获取在行动结构中具体化了的结构性知识,行动导向教学重视行动能力外部可视成果的获得,更关注行动能力的深层内化。

教学论方法层面,行动导向教学提倡学生以小组或团队工作方式,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自己动手的实践和体验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步骤与实施要点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结合课程特点,职业体验课程的教学实施步骤可以设置为如下六个环节:激趣思学、观摩仿学、协商定学、体验做学、赏评励学和延伸拓学。

1.激趣思学。教师提供职业体验项目相关职业知识的图文、音视频、网络链接素材等材料,激发学习者体验某一项目、了解某个职业的兴趣和热情。学习者反馈学习意愿及需求,教师汇总学习者学习需求,开发设计体验项目、收集制作学习资源、提供体验方法,并上传课程平台供学习者学习参考。

2.观摩仿学。职业体验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两个环节、两种形式的观摩仿学:一是在线观摩仿学。学习者根据教师课前准备并上传的项目体验指导材料,初步了解本项目体验目标、体验内容、体验要求、体验步骤及方法等,按照教师录制的示范操作与同步讲解微课视频,完成体验尝试,同时整理并在线提交体验尝试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师生在线交互,部分解决疑问。二是现场观摩仿学。教师创设情境,进行示范操作并作同步讲解,示范及讲解过程中强调关键技能要点,渗透职业岗位规范要求,针对学生在线观摩仿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突出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尽可能即时呈现项目成果。学习者带着在线观摩仿学时的问题与疑惑现场观摩教师示范操作和讲解,师生交流互动,进一步理解项目体验步骤、方法、要点及规范等,在现场观摩的基础上,再次模仿和体验关键技能要领。

3.协商定学。学习者根据各自的专业能力基礎条件和项目体验兴趣点,自主组合建立学习小组。根据体验项目的基本要求,参照教师示范操作,商定个性化体验目标,预设体验成果,并设计相应的体验步骤与方法,明确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和职责要求,形成项目体验个性化实施方案,在班内展示方案并提请教师审核、指导和优化。

4.体验做学。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定体验实施方案,按照体验步骤分步操作,操作体验过程中遇有问题可通过在线观看微课视频与学习指导材料、小组研讨商议、提请教师答疑辅导等方式寻求解决,力求实施步骤准确无误、操作要领执行到位、岗位规范基本落实、预设成果如期达成。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纠错,并做好答疑解惑和个别指导。

5.赏评励学。学习者完成体验操作,收获体验成果,可安排在班内进行成果展示,并就体验步骤、方法要点及体验感悟等进行讲解和陈述,其他学习同伴相互赏析,提供优化建议。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体验报告,并与拍摄的相关影像(过程、成果)等一并上传至课程平台,便于师生课后进一步交流、赏评和研讨,此举有利于丰富和充实学习者的个性化体验课程内容。通过作品展示、欣赏及评价,增强学习者的体验收获感,增进体验成功的愉悦感,也为后续职业体验项目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6.延伸拓學。除了典型项目的现场体验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课外体验学习资源,引导学习者阅读与典型体验项目相关的职业文化及关联知识等,鼓励学习者从内容变化、方法变革、成果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个性化体验探索。通过鼓励学习者延伸拓学,帮助其稳定职业偏好,使某一类职业体验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兴趣爱好,乃至进一步发展为一种职业选择。

责任编辑:徐丽华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Experience Curriculum Packag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and Learning, Cultivating Ones Temperament and Encouragement"

LIU Bing-bing

(Nant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tong 226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Vocational experience course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literacy, guiding their career planning and serving the public lifelong learning. The project selection of vocational experience curriculum package should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s of typicality, universality, shortness and ease of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packag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situation, embody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creation, activity construction, and advocating regional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experience course should follow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paradigm and organiz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six steps: stimulating interest, imitation, negotiation, experiencing learning, rewarding and extension, so a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project, understand a profession, experience a culture and cultivate an interest.

Key words: vocational experience cours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猜你喜欢

实施开发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