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不走寻常路
2018-03-01大爱无痕
大爱无痕
一定不能忘了玩
薛啸秋一开口,说话快得像机关枪。说话是这样,他的性格也是这样,说到开心处就开怀大笑,从不掩饰和伪装。很多人学琴,总是和苦、累相伴,薛啸秋学琴、做事,却依旧保持着小时候养成的性格,他是带着愉快的心情“玩”琴的。练琴的时候肯定是全身心投入的,但除了练琴,他还认认真真地练习拉丁舞,“玩”出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跳舞之余,可能受小时候经历的影响,他又迷上了跆拳道。不論学什么,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无数汗珠滚落,他将跆拳道玩出了“红带”。
看到他这么精力充沛,很多人都不解:咋就能“玩”啥都有模有样呢?
他笑呵呵地说:“这些还都是小菜儿,我的魔术才叫专业水准。”
的确如此,为了学成专业水准的魔术,他正式拜师学艺,学过6年魔术,因此他的第一张专辑的名字就叫《魔指》。
看似他有很多“玩”的爱好,与钢琴风马牛不相及,可仔细分析,却又环环相扣:弹钢琴靠的是手指灵活,魔术靠的也是手指灵敏;拉丁舞和跆拳道,让他增添了活力的同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输赢更能从容淡定。
不服大师
薛啸秋5~12岁的时候,练琴时也会偷懒,不想练琴的时候,甚至只弹不到一小时。
由于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所以他还觉得挺骄傲的。直到12岁那年,遭遇的一次严重打击彻底改变了他的态度。
父母为了让他继续深造,将他带到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面前,准备拜但老师为师。但老师听他弹奏一曲后,毫不客气地说:“这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说完还摇摇头。
父母和薛啸秋带着极大的希望而来,希望能得到这位“冠军教练”培养的愿望眼看就落空了,心里很失落。不愿放弃的父母,又再次恳求但老师。
老师说:“他连我钢琴学校的普通学生水平都达不到。我教的学生,最起码是全校第一名才有希望。”
从小到大,从未受过如此打击,薛啸秋内心里不服输的那股劲儿上来了:“他说我弹得不好,那我就证明给他看,我弹得好。”
当时,距离但老师的艺术学校联考只剩两个月,参与竞争的有千万名参赛琴童。父母想放弃,可12岁的薛啸秋坚决不肯放弃。
于是,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房子,薛啸秋闭门疯狂练琴,每天练10~12个小时。两个月后,薛啸秋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成为但昭义教授的弟子。
疯狂少年
15岁那年,薛啸秋练琴到了一个瓶颈期,始终无法达到自己预想的理想状态。他迷茫了,莫非艺术之路就这样了,是不是自己太追求完美了?
可无论想多久,无论他多么努力,却一点效果也不见,而且越是着急,效果越差。放弃肯定不是他的风格,可在连续“挽救”无效的状态下,他感到了无能为力。
怎么办?怎么办?
总不能把自己钟爱的钢琴丢下不管吧?可无法提高的痛苦,是痛彻心扉的。后来,他干脆不想这些了,认认真真地去迎合自己的内心,拜师去学魔术,内心里对自己说:就当是放松心情吧。
谁知道,做事认真的他一下喜欢上了魔术,很快就迷恋起这种能“见证奇迹的时刻”的技艺,而且一学就是6年。
薛啸秋懂了,魔术跟钢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并琢磨其中奇妙之处的艺术。6年时间里,他玩魔术早已不单单是因练琴达不到状态而放松,甚至取得了钢琴和魔术双丰收的成果。魔术很快成了专业水准,钢琴也突飞猛进,在世界舞台上屡屡获奖。
解放天性
其实,薛啸秋涉猎很广泛。初中的时候,他就读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魔术、拉丁舞、跆拳道、经济学,这些大跨界的行业,被他“玩”了个遍,而且样样“玩”出了成绩。他不仅仅是待在音乐圈子里的艺术家,更乐意寻找这种人生多角色转换的体验感。
这种感觉,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掌控感,也增添了更多的经历和体验。用经历去阅读人生,阅读社会,使得他的古典音乐里,总是带着现代元素。同时,亲近大自然,解放天性,在他看来,是十分重要的。闲暇时间,他还会去摄影和打斯诺克。
他就是这样一位魔性的艺术家,一个最尊重爱好、解放天性的“头号玩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