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亲戚 暖故事

2018-03-01安春华

当代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表姑表妹亲戚

安春华

亲戚未必都是“熊”的。

“熊亲戚”一词起源于2014年2月,一位名为“爱懂特no”的网友在其微博中爆料:自己的闺蜜带着其两岁半的女儿参加家庭聚会,结果孩子被亲戚喂食开心果导致卡喉,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此微博一出,网友们深表愤怒,并给那些“糟心的亲戚”们起了一个新名称:熊亲戚。那么,熊亲戚都是怎么烦人的呢?

熊亲戚槽点1:求帮忙。我曾经带过的一位实习生小李,北漂一族,网站小编,自己尚且没解决许多人生大问题,比如成家、买房,但只要一回到河南农村老家,总会有亲戚找上门来,求他帮忙。多是让他给侄子们在北京找工作。“我帮你们找,也是上网搜,跟你们自己找其实是一样的。”虽然他无数次这样解释,但亲戚们仍固执地认为:“就得靠你。”他只好担负起上网搜索、安顿住处、带去面试等一系列事情,最后,一些晚辈找到了工作,却抱怨活儿太累、工资太低,嫌他给找的工作不好。

熊亲戚槽点2:哪壶不开提哪壶。“谈对象没有啊?”“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娃娃咋这么瘦?”“一年挣多少钱?”“买房了没?”“买车了没?”“生二胎吗?”“谁谁家那小子都生了老二了!”……我一位老家在西部山区的朋友,被妇科病纠缠多年,三十多岁了还没娃,自己本来已经很烦,每次过年回老家,还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们不间断的关心,就算去年她解释过自己的身体状况,今年亲戚们见了还要问,有的甚至直接上来摸她肚子,笑问:有了吗?

熊亲戚槽点3:求帮忙加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一位同事因母亲看不上她老公,结婚以后不常回家。有一次,她拿来一篇稿子,说是一位远房亲戚让她帮忙发的,接着她就抱怨开了:“这个人,我根本不知道他是谁,突然就冒出来找我帮忙,找我帮忙也就算了,还要教育我。可能我爸跟他说了我不经常回家的事,他就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父母多不容易啊。我心里话:你知道我家咋回事啊你就教育我!”同事愤愤然,不过碍于父辈的面子,还是想方设法为这位亲戚发了稿。

熊亲戚槽点4:带来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朋友家孩子,美术生,因为数学差、怎么弄也上不去,只考上了本科二批、一所极普通的学校。而她二姨家那位表妹,同样学美术,考上的却是天津美院,毕业后还去了英国读研究生。过年时,二姨携学霸表妹駕到,大谈英国见闻。走后,她被她老爸提溜出来一通训斥:你们小时候一块玩儿,长大了上一个学校,怎么人家就行你就不行!

熊亲戚槽点5:带来一个熊孩子。如果说熊亲戚带来一个学霸孩子让人“压力山大”,那么熊亲戚带来一个爱捣蛋的熊孩子,则让人防不胜防。已有前车之鉴:2015年6月,日本知名论坛2CH里爆出惊人消息,一位宅男的表妹的三儿子熊心大发,入侵到宅主已经上锁的宅物房间,把里面多年的收藏品,包括模型、手办、游戏、DVD以及漫画全部毁坏。受害人气得几欲晕倒,详细清算后要求表妹全额赔偿至少314万日元。熊孩子的妈立刻抓狂:小玩具怎么能值这么多钱!但是,正如街头那一车车堪比真金白银的切糕一样,没人能说清宅宅们家中那些五颜六色的塑料小人到底有多值钱。受害人打开亚马逊购物网站,把损失的宅物价格一件件报给表妹听。最后表妹的父母出面代垫了400万日元赔偿金才算了事。

熊亲戚槽点6:搅和自己的孩子。此种“栗子”见之于多家育儿网站或微信妈妈群:强行抱自己的娃导致娃惊慌躲避,乱用零食“讨好”娃导致娃咳嗽生病,要求娃唱歌背诗导致娃抵触,逗娃说今天要带走TA导致娃号啕大哭……他们的种种行为似乎都是在向娃妈示好,但造成的结果却是给娃妈心里添堵……

熊亲戚罪状基本就是这些了吧。等一下,等一下!写到这里我产生了一点疑问:那些从夭而降的亲戚们,果然都是洪水猛兽吗?果然都只能让人悲催吗?答案当然应该不是——首先不符合逻辑,其次应该也不符合事实。昨天,笔者在朋友圈里撒红包,动员大家想想想,结果挖出“暖融融亲戚故事”三则。

故事1:见亲戚,格外亲。荣姐今年五十来岁,过年回家,与亲戚们聚会不断。“我老公家的,我自己家的,好多亲戚。今天去你家,明天去他家,我就喜欢人多热闹。平时都在外边工作,见不着,一年见这一回,可亲了!”荣姐每年大约从正月初三开始,就泡在这种家族聚会时光里:和亲戚们或在家吃,或下馆子,或喝茶聊天磕瓜子,或去KTV狂嚎,7天假期一晃就过。

故事2:没有亲戚,就没有第二次生命。“我指的是艺术生命。”张先生向我解释。其实,对于以画画为职业的他来说,艺术生命几乎等于生命。前几年他患上眼病,不治的话将不能再画画,治的话又面临着风险,“技术不高的大夫一刀下去把眼划瞎的事情不是没有。”做与不做的纠结,让张先生那个春节都没过好。恰在这时,听说老家一位远房表姑在医疗系统工作,张先生就前去拜望,想听听她的意见。“表姑支持我做手术,并且她的同事、同学都是眼科主任,技术绝对靠谱!”年后,表姑安排张先生住进医院,“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那天表姑到病房,一直等到她的同学、眼科主任下了夜班,当面跟医生说我的病情、嘱咐医生。”张先生眼睛痊愈后,盛情答谢表姑,请她到家坐客,并拿出过去家族的老照片与她叙旧,两家关系指数直线攀升。

故事3:亲戚展示了一种别样人生。还是前文所述那位老家在西部山区的朋友,她说起小时候一位本家爷爷。“年纪跟我爸差不多,在北京上班。有一次过年回来,带着照相机来我家,给我们拍了张全家福。那时我七八岁,之前根本没见过照相机。后来多少年过去了,每次看全家福,大家都说是他给照的,看到照片,想起的首先是他。”

本家爷爷在大城市有房有工作,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经济条件好,同时对老家人又非常照顾,每次过年回来,都会和关系近的亲戚坐一坐、聊聊天,不管这家是穷是富、家里是脏是净。这让老家的亲戚们非常开心,“因为那个年代出去的,大部分就是不回家了。”

尤其这位亲戚的生活态度,让乡民讶异。“他离婚了,但是跟前妻关系很好,孩子跟他们关系也特别好。”朋友说,即使离了,他仍然带妻子回老家,平和地向长辈们说明情况,去北京找他的老家人也曾看到,两人仍旧一起接送孩子,都非常坦然。“离婚在那个年代很少见,大家都感觉离婚极其丢人,就像犯罪一样。即便有一个离的,也是跟仇人似的。感觉他活得精彩、潇洒。”

之后,更令这位朋友想不到的是,她的本家爷爷居然再婚而且娶了一个未婚的大姑娘。这事对村里人触动很大,“那个年月,村里人娶个媳妇都难,一旦离婚,别说娶大姑娘,就是娶个不怎么样的二婚都够呛。”这位本家爷爷,生动地展示了什么叫“活得幸福”。当然,也不排除人们看到的是表面光鲜的可能性,但即使他只是一个表象,也展示了一种新的活法的可能。这是这位亲戚带给我朋友的最大感受。

写到这儿,似乎可以出来一个结论了。亲戚带给我们的温暖与尴尬,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们在吐槽亲戚熊的那一面时,我们其实未曾意识到,或者有意无意地忽略、掩盖了一个更深层面的事实:我们自己很熊。正如13世纪诗人鲁米在其诗中所说:“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所看到的熊亲戚的百般熊状,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心熊状的反照。

正因为我们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被俗念所束缚,所以才不能温和坚定地拒绝熊亲戚、熊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正因为我们自己懷着一颗“比较心”“分别心”,所以熊亲戚那或许无意的“显摆”才会让我们妒火中烧;正因为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没有对象、没有结婚、没有生娃、娃娃太瘦、没有二胎、没有买房、没有买车等种种事实,才会感觉亲戚的问询如同针扎;正因为我们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保护孩子(甚至没有意识到应该保护孩子),才会在熊亲戚的“乱搅和”面前除了一脸苦笑心中暗骂别无他法……

几个熊亲戚就能把我们的内心搅乱,那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乱的。

而且,焉知他人在你眼里是熊亲戚,你在他人眼里就不是?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的修为没有尽头。专栏作家闰红在其《没有熊亲戚的春节更无趣》一文中说:“亲戚的故事,亲戚与我们的关系,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修炼耐心、修正不必要的决绝,以喜怒哀乐,以冲突,以释然,旋紧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亲戚是我们与这世界重要的交集方式。”虽然旋紧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一定非得通过亲戚,但是亲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往往令人躲无可躲。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借机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心、整理一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不仅仅为了这些亲戚。假如我们的内心真正地成长了、强大了,能够捍卫边界,能够正常沟通,能够表达不快,也能发出善意,能够理解自己,也能理解他人,尤其理解人性深处的幽微,理解“受虐”与“自虐”、“可怜”与“可恨”的双面共生,我们与他人的摩擦就会减少,而与他人的融合点就会增多。我们将不惧面对各种人、各种亲戚。我们也将有能力与各种人、各种亲戚发展出真正的感情。

结尾,仍旧引用鲁米的诗:“我们是甜蜜、清凉的水,也是泼水的罐子。我们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编辑:郭文岭

猜你喜欢

表姑表妹亲戚
表姑的坎坷爱情路
比亲戚
极致的抠门
凡事向己求
山沟里的婚事
引避
“表妹”的由来
表妹姐
回本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