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这件事儿家长得上心
2018-03-01宗雷吴涛王苗苗
宗雷 吴涛 王苗苗
天气寒冷,妈妈们总是担心晒被褥的问题。早上醒来,伸手一摸宝宝身下,完了,又尿床了。
其实,咱们所说的尿床叫做“遗尿”,一般指5周岁及以上的儿童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无意识地排尿。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孩子尿床没什么大问题,长大就好了。但实际上,儿童遗尿的危害可不小,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5岁的妞妞总尿床
蒋女士因孩子尿床颇为苦恼。她的女儿已经快5岁了,每天晚上必须定好闹钟叫她起床,而且有时候根本叫不醒。“第二天早上问她知道昨晚抱她去尿尿了吗,她说不知道。”蒋女士说,现在天气冷了,前两天半夜把妞妞弄起来尿了一次,心想着不会再尿床了,“结果早上猛地蹬到一块儿湿的地方,心里一惊,果然孩子又尿床了”。不仅在家里,中午在幼儿园午休时,只要老师没叫她,妞妞也会尿床。蒋女士说,妞妞在清醒的时候自己上厕所提裤子都没问题,就是睡着后会尿床,而且喊不醒。
对此,蒋女士想着以后再遇到孩子尿床时当场打醒,让她知道这是尿床了,而不是“做梦上厕所”。这个想法被妞爸制止了,但妞爸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晚上睡觉时多操心,多喊几回。
从孩子出生到5岁,每晚操心,放在谁身上也受不了的。
儿童尿床的真相
其实家长所说的尿床是儿童遗尿。在医学上一般这样衡量,即年龄大于等于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就属于遗尿。据统计资料表明,约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遗尿,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
遗尿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遗尿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患儿年龄增长,患儿会由于尿床而苦恼和羞隗,且不被家长与老师、同学等理解,易受惩罚及受歧视,因此多数精神压力大、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悲观离群;对家庭及学校生活满意度低,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参与能力差,自我评价差。如患儿长期尿床得不到治疗将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发展。
儿童遗尿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大类。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患儿一般无器质性疾病,是由于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发育不良所致。继发性遗尿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和精神创伤等。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教授郭庆寅解释说,大多数遗尿都属于原发性,即生理性遗尿,与遗传、心理、膀胱容积、睡眠的深浅度等因素有关。
遗尿症患儿存在某些功能方面的异常,如抗利尿激素(ADH)昼夜分泌节律异常;膀胱功能失常,包括功能性膀胱小容量和膀胱逼尿肌過度活跃;这些患儿通常还伴随着睡中觉醒障碍。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原因,比如进行不适当的大小便训练。
专家:鼓励为主,合理安排作息
“主要是教育和鼓励,消除患儿紧张、恐惧隋绪,切忌训斥和惩罚。”郭庆寅表示,在针对原发性遗尿时,还应该做到合理安排患儿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午睡,睡前2小时不饮流质,入睡前排尿。
此外,睡前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这也容易诱发孩子夜里尿床。如果孩子经常尿床,妈妈们做晚餐时就要注意了,尽量让孩子吃得清淡一些,这样也能减少孩子睡前饮水的需求。
对于喝水问题,在白天可以多让宝宝喝水,并鼓励宝宝在有尿意时主动控制排尿,以锻炼膀胱功能。
同时,还要保持床铺干燥,有研究表明,潮湿的床单更容易让宝宝产生尿意。
另外,对于晚上叫醒宝宝排尿的家长们,郭庆寅提醒:一定要在宝宝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让宝宝在睡梦中平卧排尿的方法是错误的,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
(摘自《河南商报》2017年10月25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