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音乐大师课3》唱出人生好旋律
2018-03-01白鸽
白鸽
8月13日,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3》即将迎来最后一期节目。届时,校长李谷一、音乐老师朱军、谭维维、杨钰莹和李偲菘将为16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参加节目的音乐少年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2岁。
作为一档音乐教育节目,《音乐大师课3》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孩子们的“人生课”,用声音传递爱与知识,所选择的曲目也都是经过岁月沉淀流传下来的经典,成为了近年来音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引发观众的广泛讨论。节目以最真诚、平等的视角与孩童们进行沟通,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传播传统文化,为孩子们擦亮心灵窗户。
《音乐大师课3》既是音乐课,又是人生课,不仅教会孩子很多事情,也让大人领会到很多。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主持人曹扬、音乐老师朱军、节目出品方代表刘熙晨,从台前幕后讲述了《音乐大师课3》是如何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唱出人生的好旋律的。
【第一乐章】国旗护卫队走进课堂朱军现场落泪
《音乐大师课3》每一期按照不同的主题学唱经典歌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节目组精心设计了体验式爱国教育,并且将爱国与歌曲有机融合,让爱国不再是一句口号。
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音乐大师课》的孩子们走进了国旗护卫队,切身观摩体验国旗班战士们严格的训练过程。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孩子们久久不能平静,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国旗卫士的使命与责任。朱军表示,“国旗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每当国歌奏响,国旗缓缓升起的时候,我凝望着国旗,内心会非常自豪和骄傲。当国旗班战士迈着正步走进我们的课堂,把五星红旗亲手赠予学生的时候,我也激动到落泪。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难得的心灵洗礼,送给他们国旗,实际上代表一份寄托,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成为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人。”
《音乐大师课》出品方代表刘熙晨表示,“我们之前带孩子们去国旗班参观,看他们怎么训练,孩子们都非常激动,后来孩子们想邀请他们来参加我们的节目,但是仪仗队的训练很严格,很难协调出时间。所以当三军仪仗队队员突然出现在演播室,所有的孩子都哭了,没想到他们会来。我记得那期节目,大家一起演唱《红旗飘飘》,那种状况和情感非常的感人。”
节目中,学生们要经历入学考试、导师培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最后的毕业典礼。每一位少年都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和锻炼,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完成汇报表演。节目坚持音乐教育为核心,不以造星为目的,不求胜负,没有淘汰环节,让孩子们自由歌唱,享受音乐的纯净。
刘熙晨坦言,《音乐大师课3》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唱歌的节目,而是真正输出价值观,让孩子意识到爱国不只是一句口号。“我记得有一期节目是有个孩子带着太爷爷一起来的,选择的曲目是《我是一个兵》,因为他的太爷爷就是当兵的。当时我们还请了三位新四军老战士,都是九十多岁高龄,听他们现场讲新四军的故事,现场清唱了一段《我是一个兵》,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朱军当场肃立为几位老兵献上军礼,因为他曾经在部队当过兵,他还现场讲述了自己15年的军旅生涯。我记得他讲到,是部队教育了他如何做人,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牺牲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当孩子们再去唱这些军旅歌曲的时候,会特别用心,甚至唱著唱着就哭了。我们的音乐老师谭维维,还陪伴小泽禹去了八一影视基地,穿上了军装,体验太爷爷当年的战斗经历。我们的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让他感觉到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全方面的教育,真的不是简单的教孩子唱歌的节目。我们也非常注重选歌的环节,你会发现很多曲目都是民歌或者革命歌曲,当然也有一些改革开放之后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代表着每个时代的情感和烙印,而且旋律非常优美。比如我们的扎西唱的《北京的金山上》,这个歌原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歌唱咱们国家领袖的,但是12岁的扎西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更多的是表达民族团结的感情。可以说,我们选择的每首歌都是经久不衰的,并且能够让孩子寄托现在的感情。虽然这些歌经过时间的磨砺,但是歌曲表达情感的作用不曾失去。”
【第二乐章】谭维维走进侗族村寨特别招收“音乐插班生”
《音乐大师课3》邀请到擅长民族唱法的谭维维担任音乐老师,通过对歌曲的改编创作,让孩子学习民歌、戏曲等传统音乐,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新一季节目中,李谷一再次出任校长,朱军、谭维维、杨钰莹和李但菘组成新一季的老师团。擅长民族唱法的谭维维,更在节目中大胆改编周杰伦经典曲目《稻香》,嫁接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音乐,赢得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据了解,侗族大歌曾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的音乐艺术形式。为了实现这次民族风的改编,让学生真正理解侗族大歌,找寻音乐灵感,谭维维亲自带着6岁的学生雅鹏前往贵州侗族村寨采风,向侗族同胞学唱用歌声表达欢迎的“拦路歌”、吃饭时唱的“敬酒歌”,并加入村寨里侗族大歌的对唱。不仅如此,谭维维还把村里的孩子们请到了节目现场为学生合声。
核心观众是成年人传递正确价值观
刘熙晨强调,“《音乐大师课》不是音乐竞技类节目,没有一夜成名,也不求胜负,我们关注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注重传统文化方面。看这个节目的观众大部分是成年人,我们统计的核心受众年龄介于45岁到54岁之间,所以我们的节目是给父母,爷爷奶奶看的,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鲜明的价值观导向,比如怎么跟父母相处,孝敬的话题,留守儿童的问题,战争与和平的话题,民族团结的话题等。让观众在娱乐中受教育,这种方式不觉得生硬,并且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我们不强调孩子的演唱技巧,而是让他们理解经典歌曲的内容,达到与家人、朋友情感上的连接。所以说《音乐大师课》不仅仅是音乐课,更是人生课。不仅是老师们给孩子上课,孩子们也给大人上课,因为我们成年人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真诚、纯真的东西。比如我们那个藏族的小朋友扎西,晒得黑黑的,他喜欢放牛,喜欢吃生牛肉,他的生活特别幸福,那种快乐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他说,我们藏族和汉族是一家人,不要吵架,这种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人教他。还有一个12岁的留守儿童,唱了一首《月光》,表达了他对故乡和父母的思念,唱到一半的时候,四个老师都上台要做他的家长。后来朱军老师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就是幸福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我们应该把幸福还原它单纯的本来面目。比如这个孩子只是希望跟父母在一起,每天能见到父母一面,对于他来说就是幸福了。我们节目中会涉及到社会上很多现实的问题。还有一个女孩子唱的是《爸爸的背篓》,她希望爸爸不要太劳累。这首歌大概就是说爸爸的背篓从来没有背过我走街串巷,太阳公公不要把爸爸晒黑了,等我长大了,我要用背篓背爸爸。对于爸爸来说,孩子的歌声就是他的一味良药,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听到孩子唱歌就觉得很振奋,把他消极的心态也治好了。这就是把父母这一代人的辛酸从孩子的眼中表达出来,并且达到一种理解和共鸣,进而实现家庭的和睦,这种导向和内容我看很少在现在的节目中触及过。还有长沙的小朋友,我记得他上台的时候一下子带了全家二十几口人,李谷一说他就像一个小领袖,让大家感受到了家庭团聚的力量。还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唱的《布谷鸟》,爸爸是湖南人,妈妈广西人。父母每年都带他去乡下老家,他自己也特别喜欢乡下,说就像花果山一样,可以打枣子,可以捉蚯蚓,可以知道鸭子什么时候下蛋。孩子非常快乐,可是他不知道他爸是一个癌症患者。爸爸带他回老家,其实是想让他接触自然,教他生存的技巧和技能。很多人说我们的孩子像小皇帝,但是从这个节目中可以看出来很多人不是小皇帝,他们反而成为了家里的主心骨。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用最现实的方式,快乐的方式去教育,让孩子来了解周围的社会,了解家庭,了解人生,这是最好的教育,这在我们的节目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审节目的时候坐在那都是流着眼泪看的,这不是煽情,而是让你感觉到很舒服很自然。”endprint
为增加节目新鲜血液,第三季《音乐大师课》特别招收了“音乐插班生”,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孩子可以一起上课,共同完成主题汇报演出。同时,为突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尊重学生意愿,节目打破了从前“1对4”的师生分班模式,让学生决定自己的音乐老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此外,本季《音乐大师课》还特别增设了“大众听课团”,现场点评4位老师的教育过程,对经典歌曲进行补充讲解,并最终见证年度优秀班级的诞生。
本季增设“插班生”曹扬荣升班主任
而在前两季节目中以生活委员身份出现的曹扬,这一季荣升为了班主任。谈到新一季节目的升级与变化,曹扬表示,“这一季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插班生的环节,有些孩子的歌声不是特别优质,但是我们尽量让喜欢唱歌的孩子,因为音乐改变自己的孩子,能来到《音乐大师课》的课堂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今年7岁的自闭症儿童赵奕,他是谭维维班级的插班生。为了让小奕放松地融入班集体,谭维维特别邀请了学生七七和扎西加入汇报表演,让他们在小奕身旁暖心伴舞。让大家很感动的一点是,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小奕能特别准确地进入到音乐当中去。不仅如此,这个孩子还能一边弹琴一边唱歌。赵奕的父母倍感欣慰,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小奕,从2岁半的时候陪伴孩子接受康复治疗,如今看到小奕一步步的变化,看到小奕脸上的笑容,他们也觉得特别安心。所以说,音乐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也没有地域差别,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要心中有音乐,就能提取到你需要的营养。嗓音条件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爱上音乐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季很幸运,我成为了班主任,跟孩子们在一起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一件事。和这些孩子们接触的时候,我会蹲下来跟他们交流,有时候会坐在舞台上跟他们聊天,我觉得那样直接一些,不希望让他们感觉我们高高在上,大人的视角看孩子,我希望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课堂是开放式的,我希望跟孩子们成为朋友,而不是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的感觉,希望他们把我当成大一点的朋友。而且这个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不仅是教会孩子很多事情,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教会我们大人很多事情。面对这些孩子,有一种回到10年前的样子,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是成长于京剧世家,从小跟父亲学唱京剧,经常跟着爸爸去演出,所以对于这方面我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以后我有小孩,我一定会教他一些京剧,国粹是不能丢的。我觉得这次北京卫视推出的这档节目特别有意义,我们希望能给家长输出的是一种音乐的力量,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兴趣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孩子本真的那一面才是最宝贵的。我们选择的歌曲也都是父母这一辈唱过的歌儿,让他们通过传唱这些中外经典歌曲,在歌词当中理解到爱的含义。我们没有刻意安排过什么,孩子们随意发挥,最大限度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自由,音乐教育在整个过程当中是润物细无声的。”
【第三乐章】杨钰莹母爱爆棚李倔菘为孩子写歌
除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音乐大师课3》中的老师团还会给予孩子们人生成长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在老师团的考量上,刘熙晨表示,“我们考虑到了年龄、艺术修养等很多方面,比如说谭维维就是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杨钰莹呢,她的观众年龄就稍微大一些。朱军老师有艺术家的修养,而且他能唱能演,也能和孩子们玩到—起,非常有亲和力,这一点是平时在央视的节目中很少表现出来的。如果说评委老师像一家人,那么谭维维就是大姐姐的形象,比较率性,对于情感的表达也非常奔放。她本身也是農村长大的,所以当她听到一些来自农村的孩子非常淳朴的表达,会感动到落泪。朱军就是暖爸,他会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杨钰莹就像贴心的妈妈,她成长在单亲家庭,所以她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会特别有共鸣,她一说话,我们全场就会觉得特别温柔安静。李但菘就像孩子的舅舅,他会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教育,想方设法编写出一些具有时代感,适合现在孩子唱的儿童歌曲。”
杨钰莹重温童年时光朱军分享人生感悟
杨钰莹在采访时表示,这档节目满足了她当妈妈的愿望,也让她又重温了童年时光。而在音乐教育上,她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音乐形式上会更加多元和开放。从《音乐大师课》第一季的特约听课团老师到第三季的音乐老师,李但菘也深有感触,“身份的变化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责任感,我希望可以多写点原创歌曲送给孩子们,他们应该拥有一些属于新时代的儿歌,这也是我来这个节目的目的和意义。”朱军坦言,“这和我原来主持节目太不一样了,以前主持《艺术人生》的时候,我会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嘉宾交流,从而产生一种共鸣。但是跟孩子们完全是两个世界,你要放弃自己熟悉的视角,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这些孩子真的像小天使一样,在你面前蹦来蹦去,你是完全没有拒绝能力的,他们那种无忧无虑让你感觉特别美好。我们在选歌的时候有包含爱国题材,家乡题材,亲情题材等,我会和孩子们协商演唱的曲目,因为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跟你完全不同。孩子们有时候会很情绪化,他们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理性,但这正是他们可爱的地方,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需要掩饰。这个时候,我会给他讲故事,告诉他这首歌优势在什么地方,让他理解歌里面表达的情感。”
在《音乐大师课3》录制过程中,面对这些年龄6至12岁的学生们,朱军父爱爆棚。他表示,“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跟这些孩子相处让我又找回了那些童真童趣。在这个节目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朱军,生活中的我就是这个样子。跟孩子们一起玩,我的身份不是主持人,主持人有曹扬,我更多的是老师和父亲的身份。我希望和这些学生成为好朋友,把我人生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分享给他们。当然,这些孩子们如果今后有什么地方需要我的帮助,我也一定会尽力而为,我太太本身也是从事幼儿教育这块的,所以她就是我最好的助教。”
鼓励孩子释放天性让音乐回归单纯
相比其他音乐老师,朱军并不是以音乐专业见长。对此,朱军表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不是音乐专业出身,这恰恰成为了我的优势。在我很小的时候,也学过一段时间声乐,后来又当了主持人,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还说过相声,当过兵。正是因为这些多样的经历,让我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感悟。音乐是从心底表现出来的,声音是一种工具,更多的是要表达你自己的真情实感,律动中的情感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其实,我们在学播音主持的时候,就非常讲求气息的运用。唱歌也是一样,一定要气沉丹田,这样你的声音才会稳。艺术是融会贯通的,就比如说相声,咬字发音也是很重要的,把这些技巧运用到音乐方面,是特别有帮助的,所以在这方面,我可以给学生很专业的指导。其实音乐始终在我的生命里,包括我在电视台曾经还做过一档节目叫《东西南北中》,还有后来的《音乐直播厅》《同一首歌》《中国音乐电视》,这些都是跟音乐有关的节目。我班里的几个孩子年龄都不大,所以给他们讲太深奥的东西他们也不会明白。我就力求让他们理解音乐中最质朴最简单的感情,让他们用最真挚的童声表达出来,能感动到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歌声。我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乐器能媲美孩子的童声,那种天真的没有经过雕琢修饰的声音。我会鼓励孩子们去想象,释放那种天性。”
谈到育儿话题,朱军坦言,“我父亲不算特别严厉,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他会特别较劲,比如我小时候学单簧管那段时间,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父亲就坚决反对,他说既然选择学习了就必须坚持到底。所以我儿子在学钢琴的时候,我也会这样要求他,自己选择的要负责到底。我不会要求他成为郎朗,只当作对他性情修养的一种塑造。对于学习成绩,我也不会特别苛求,我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生活中处处都有规矩要学。比如饭桌上小孩子不能先动筷子,不能挑肥拣瘦地吃菜,做错了是要受罚的。我从来不会要求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我会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流,不会给他们太多的要求。这方面,我儿子改变了我很多,比如他在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慢慢懂事了,我觉得自己必须要改变了,至少在他面前要有一个父亲的样子。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每天保证6点起床,不再睡懒觉了,儿子起床以后会看到爸爸在写书法,或者看书。耳濡目染之下,他会跟着我一起写字,渐渐就成了一种习惯。我真的可以自豪地讲,我儿子的毛笔字写得很好,画画也不错,用文言文写文章也可圈可点。我心里从来没有设定过说他一定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或者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他快乐健康正常的成长,我就心满意足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