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惨遭“逼宫”,特雷莎·梅打响“权力保卫战”

2018-03-01桂涛郭海

东西南北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欧工党保守党

桂涛+郭海

“逼宫”事件背后,折射出特雷莎·梅的执政权威受到严峻挑战,执政压力不断增加。那么,在这场“权力保卫战”中,她的胜算究竟有多大呢?

2017年11月8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新蜡像在杜莎夫人蜡像馆揭幕。蜡制的梅手捧黑色文件夹、足蹬她标志性的豹纹高跟鞋,正面带笑容地走出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与春风得意的蜡像相比,梅本人的日子目前并不好过。

同样是11月,已有40名保守党议会下院议员同意将联名致函保守党党魁,即首相梅,表示对她的不信任,并要求她下台。根据规定,这离正式提出挑战领导权所需的人数仅差8人。这是梅自出任首相以来面临的最大党内领导权挑战。

此次“逼宫”事件,暴露出目前英国政府面临的诸多执政挑战。

“脱欧”谈判进退维谷

2017年6月,突然宣布提前举行大选的梅未能如愿稳固其执政地位,保守党还失去了议会多数党地位。此后,保守党内部始终有“首相应辞职谢罪”的呼声。

英国舆论普遍认为,“脆弱的”英国政府目前内外交困,执政的保守党面临巨大压力。

首先是史无前例、冗长复杂的“脱欧”进程陷入僵局,英国政府面临欧盟、反对党、党内“留欧派”等多方同时施压,强硬或让步都十分艰难,进退维谷。

已经举行的多轮“脱欧”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谈判最主要的难点是双方无法就“分手费”问题达成一致,导致英方关注的退出欧盟后英欧贸易关系议题迟迟无法开展。

就在“逼宫”事件发生当日,英国媒体披露,欧盟部分高级官员警告英国,除非英国接受欧盟提出的“分手费”条件,否则双方的贸易谈判将被推迟至今年3月。

所谓“分手费”涵盖了英国籍前欧盟工作人员退休金、在英欧盟机构搬迁费用以及英国对欧盟财政的承诺等内容。英欧双方在英国是否支付“分手费”及支付数额方面均有明显分歧。欧盟方面坚称,在进行贸易问题谈判前,英欧应优先谈判解决在对方境内的公民权利、“脱欧”后英国与爱尔兰边界等问题。

谈判僵持的背景下,英国政府“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宣布,在2019年3月29日晚11时的英国正式“脱欧”时间点前,英欧达成的“脱欧”协议将最终交付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英国政府对议会的妥协,将“脱欧”协议的“最终决定权”交给议员,是为了减少谈判过程中他们向政府施加的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署名评论文章中稱,目前英国将如何“脱欧”完全取决于欧盟的态度,英国在外交、经济和政治策略上均没有可行的办法来成功渡过这一难关。

威信受挫难稳内阁

梅的另一个难题在于领导力不足。如今她作为首相的政治权威十分脆弱,难以稳定内阁,使得投资者对英国顺利进行脱欧谈判的信心大打折扣。

梅领导力的下滑始于去年6月大选的“惨胜”。梅在2016年上任时,曾允诺不会提前选举;2017年4月18日,她突然宣布进行提前选举,希望能够在工党支持率处于最低谷时进一步挫败工党,以树立个人威信并稳固保守党对脱欧进程的掌控权。

然而梅的政治博弈完全失败了。大选过后,保守党不仅失去了十几个议席,反而使工党增加了30多个议席。梅不得不屈辱性地与爱尔兰统一党结成联盟以维持保守党微弱的多数席位。此次选举的失利使民众和议员对梅的决策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根据2017年7月时《伦敦旗帜晚报》的民调显示,仅有34%受访者满意梅的执政表现,而59%的受访者对梅很不满意,净满意率为-25%。这意味着,梅成了英国有民调以来满意率最低的首相。

随着梅的威信受挫,保守党内反对硬脱欧者的声势也不断壮大。为了稳定党内在脱欧问题上的分歧,梅不得不号令党鞭朱利安·史密斯传下“圣旨”:谁要是公开支持软脱欧,谁就是在支持科尔宾入驻唐宁街。但这一高压举措适得其反,加剧了党内留欧派对梅的不满情绪。前任防卫部长安娜·苏布里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公开表示,梅和史密斯的做法相当于欺压党内议员,违背了民主原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梅对党内政治失去掌控力的同时,她的亲信、外务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的人气则在不断上扬。

2017年9月15日,在首相梅准备发表演讲前,约翰逊就抢先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了4000字的长文,激昂地论述了自己对脱欧后的设想,扬言脱欧是英国的“民族大业”,“必将大获成功”;而脱欧后的英国也将成为“地球上除美国外最强大的国家”。虽然约翰逊一直声称对首相忠心不二,但他在大选失利后一直在为自己造势。有分析认为,他是在为取代梅成为英国首相做舆论准备。

最近由《太阳报》披露的一封秘密信件显示,鲍里斯·约翰逊和迈克尔·戈夫一直在脱欧进程上“绑架”首相。在信中,两位内阁成员以奇特的姿态要求首相必须坚定硬脱欧的行动路线,为内阁成员理清思路,将脱欧的逻辑内化于心。同时,他们还建议把脱欧过渡的时间安排为2021年6月30日。在这封信上,梅的被动可见一斑。

雪上加霜的是,仅在2017年11月份上旬,梅就接连失去了两名内阁成员: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被曝15年前性骚扰一位女记者而引咎辞职,国际发展大臣普利蒂·帕特尔也因为与以色列高官的十几次秘密会晤被曝光而被迫辞职。

连续“减员”事件发生后,梅又因被指在新内阁成员的任命中“任人唯亲”,再度受到舆论批评,质疑本届内阁的前景。

“鲨鱼早已在水里游荡”

英国市场调查机构优歌(You Gov)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与梅两人在英国民众心目中的好感度均为负值,但科尔宾以-10的分数大幅领先于梅的-23。科尔宾近期在媒体载文,批评梅并未表现出对权力的掌控力,称梅“要么好好执政,要么下台”。

早在2016年10月5日保守党年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早就为危机写下了最具戏剧性的注脚。梅发表演说时咳嗽不断,连她身后的字母也从墙上剥落。其间,喜剧演员西蒙·布罗德金穿过了安保人员的阻拦,匍匐着递给了梅一封解职信,而后回头一笑,对鲍里斯·约翰逊低声说道:“我已经按您的吩咐把解职信交给梅了。”

如“车祸现场”般的演讲不仅没有为梅树立信心,反而成为了保守党党内反对派爆发的导火索。年会结束后,保守党议员格兰特·夏普斯公开表示,有30名保守党议员及“一两位”内阁成员都同意,首相应该在圣诞节前辞职。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蒂姆·贝尔评论道:“许多人本以为,虽然鲨鱼早已在水里游荡,梅总归能幸免于难。但这次演讲相当于往水里滴了血。”对倒阁蓄谋已久的工党也蠢蠢欲动。

然而当地舆论认为,政府执政危机短期内并不会导致梅下台。英国利物浦大学政治学教授乔纳森·汤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梅目前不会下台的理由有二:“一是她仍致力于英国‘脱欧,二是现在没有合适的替代者。”

目前,梅的权威已跌至上任以来的谷底。总之,随着联名信事件不断发酵,这场没有硝烟的“权力保卫战”已经打响。梅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综合摘编自《环球》《时代周报》、新华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欧工党保守党
卡梅伦 成功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