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一汽老生活区微更新设计研究

2018-03-01李雷立丁怡文

重庆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区存量装配式

李雷立,丁怡文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0%。根据西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30%~40%时,其城市发展将达到高峰值。城市新区增量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吉林建筑大学与吉林省规划研究院合作课题 “长春市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研究”中发现,长春市90年代以前建成的社区普遍存在人口和建筑高度密集、公共空间局促拥挤、城市基础设施衰败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老城区存量社区进行更新改造,不仅能激发城市的禀赋与活力,还能营造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适应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1 存量社区微更新理念

2012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分论坛“城市的使命与未来”上提出了“重建微循环”理论。他强调不要迷恋巨型城市,要树立“小就是美,小就是生态”的观点[1]。仇保兴副部长认为,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从增量向存量转型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该抛弃初期疾风暴雨式的大规模拆建,倡导城市“有机更新”。城市更新不需要每年“大变脸”,而是以循序渐进的、小规模的形式进行,微更新理念正是继承了有机更新理论,即在老城区的空间更新中,尊重城市内在的规律和秩序,采用适当的规模和尺度,通过自下而上的更新机制对局部空间进行更新,从而创造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形态,唤醒老城区的城市文化[2]。对城市存量社区空间进行微更新,不仅能避免大拆大建所造成的城市文脉割裂,还能激活城市社区空间的潜力,延长老旧建筑的使用寿命,促进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达到建设集约型社会的目的。

目前“微更新”理念还处于初级阶段,仅在国内一些一线城市中试行推广。201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城市更新”为主题,针对老城区社区功能衰退、活力丧失等问题展开探索,以此唤起大众对社区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视。2016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开展了“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通过水泵房改造(图1)、四平街道(图2)等试点项目进一步加强存量社区“微更新”理念的推广。

图1 水泵房改造

图2 四平街道公共空间微更新

2 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也由膨胀式堆积转向更为理性的建造方式。传统的建造方式不仅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且阻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2月,政府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3]。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实现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是未来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较于现浇混凝土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提升建筑品质的优点。日本鹿岛科研所曾经对建筑的可靠性进行实验,得出装配式建筑可靠性稳高于现浇混凝土的结论[4]。这一结论在1992年的阪神大地震中也得到证实,装配式建筑的毁坏率远低于其他建筑。其次,通过预制建筑构件,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减少了生产线上的人工劳力,提升了工作效率[5]。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还满足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相关数据表明,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最高可以节省20%的原材料,减少近80%的建筑垃圾。因预制工厂养护用水可以循环使用,从而节水20%~50%。

3 装配式建筑在存量社区微更新中的实践

3.1 一汽老生活区公共空间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3.1.1 一汽老生活区的发展概况及现状特征

图3 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分布

一汽老生活区位于长春市西北部,汽车产业开发区创业大街以南,东风大街以北,日新路以西,越野路以东,以及迎春路两侧(图3)。一汽老生活区始建于1953年,于1956年底全部竣工[6]。建筑风格采用古典主义的三段式立面,传统悬山式屋檐,并以拱券作为装饰[7]。一汽老生活区因为建设年代久远,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理念差异,建筑形象和配套生活设施已经衰落。但由于社区饱含着工厂老职工的生活记忆,一些退休老人不愿搬离;再者,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便宜的租金为附近商业服务性人员提供了居所,因此社区的入住率依然很高,当前正面临着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关键问题。

3.1.2 一汽老生活区公共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汽老生活区的建设未能跟上周围片区发展速度,导致了社区内存在着大量的老旧建筑和年久失修的公共设施。通过吉林建筑大学与吉林省规划院的合作课题“长春市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一汽老生活区内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社区楼旁、路边,甚至绿化带内都停放着车辆(图4),用地十分紧张,加剧了社区公共空间的拥挤程度,不仅影响社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还破坏了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另一方面,因为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明确规范管理,社区居民以及开发商肆意扩建、改建的现象大量滋生(图5),导致老生活区历史文脉断裂、历史建筑风貌破损、城市文化空间逐渐消失。老城区存量社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缺失直接导致社区文化意识形态消弭、社区公共空间活力丧失。

图4 一汽老生活区空间环境现状

图5 一汽老生活区商业开发现象

3.2 一汽老生活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

2017全国大学生建筑方案设计获奖作品“白丝带”在一汽老生活区的公共空间微更新中采用装配式建筑,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可移动、便于安装、节能环保等优越性,对社区局部空间环境进行更新改造。

3.2.1 以人的活动需求为本

在三个社区的实地走访过程中,很多居民反映社区内停满汽车,空间拥挤,没有可以锻炼休息的公共空间;照看儿童时,没有一个足够安全的空间供小孩子玩耍;没有一个有趣的空间进行户外活动等等问题。“白丝带”方案将空间属性回归于人,以人的活动需求为整体出发点。根据课题 “长春市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研究”成果对三个生活社区人口构成以及他们对活动空间的使用需求进行整理(图6)。通过预制生产6种不同功能属性的建筑构件(图7),满足三个社区居民的不同的活动需求,运输到现场,根据社区不同的人口构成和自身特点自由连接,不仅创造出包容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还能有效减少施工对社区环境造成的污染。

图6 三区、六区及七区人口构成及日常活动需求

图7 预制建筑构件种类及其功能、服务对象

4 结语

城市更新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存量社区空间环境的更新应该采用适当的规模和尺度,通过自下而上的更新机制对局部空间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条件下,城市更新不但要体现人文精神,还要关注城市环境问题。毋庸置疑,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具有明显优势。在城市存量社区空间环境更新改造中,吸收消化落实“微更新”和“装配式”理念,是实现社区活力再生和环境保护双重目的的有效途径。

3.2.2 增加空间视觉享受

图8 三区、六区及七区公共空间方案立面效果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社区公共空间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使用功能,同时还讲求视觉美学。装配式建筑不同于现浇混凝土建筑,对设计要求更为精细,因而产品构件外观也更为精致。同时,工厂作业环境比现场优越,更易于制造出婉转柔美的建筑形态。“白丝带”方案以一条“丝带”的形式,围合出人在立、坐、卧三种行为模式下的活动空间(图8),或通透,或封闭,以适应长春四季气候,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实用性,还增添了社区的活力。

[1]仇保兴.城市生态化改造的必由之路——重建微循环[J].城市观察,2012(06):5-20.

[2]张苏榕,谭少华.城市缝隙空间再生——以重庆市戴家巷传统社区建筑更新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4):197-199.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2016-02-21].http://www.gov.cn/zhengce/2016-02/21/content_5044367.htm

[4]郭学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与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9-13.

[5]裴予.中小型装配式建筑体系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7.

[6]莫畏,王轩哲.城市复兴视野下的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7(4):41-45.

[7]王新英.长春近现代史迹图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67.

猜你喜欢

生活区存量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