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点
2018-03-01董晶涛
董晶涛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随着社会中知识与信息的意义日益增强,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一种知识经济,教育建筑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教育建筑所特有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其建筑可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水准与技术发展现状。高等教育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依托,科教兴国是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无疑是这一战略的一支主力军。因此,高校建筑设计“炙手可热”。 教学楼建筑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场所,其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教学楼建筑的安全使用非常关键。并且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学楼建筑不断增多。以下结合某教学楼建筑,针对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对教学楼建筑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窗的大小和位置、辅助房间以及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以及剖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保障教学楼建筑的安全使用。
1 教学楼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楼建筑设计必须在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营造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的教学楼为原则。虽然教学楼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其也有相应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楼建筑必须具有较好的紧凑性要求。教学楼建筑的教室以及其他房间的设置应该科学紧凑合理;第二,教学楼建筑必须具有易接近性的要求。教学楼建筑各种功能房间的规划要合理,也应有明确的导引系统;第三,教学楼建筑必须具有较好的舒适性要求。由于学校的学生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大,容易造成温度、光线以及采光等方面的问题,建筑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建筑措施;第四,教学楼建筑应该遵循经济性的要求,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设置性价比最高的建筑形式;第五,教学楼建筑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教学楼建筑的安全性要求是重中之重,学生大多未成年,发生事故缺乏逃生技能,所以教学楼应该把安全设施做到首位[1]。
2 某教学楼建筑工程的概况
某教学楼建筑占地面积约为8 0 0 m2,红线范围50m×20m。该地段视野开阔,自然景色优美,交通便利,较为适合建造教学楼,该教学楼主要包括教室、教师办公室、储藏室、洗手间、门卫室等[2]。抗震烈度为7度,基本风压、雪压分别为0.40kN/m2、0.30kN/m2。
3 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
3.1 教学楼建筑的平面设计要点分析
某教学楼建筑面积为3773.6m2(长42.4m,宽17.8m,共五层),采用框架结构。①教学楼建筑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教学楼建筑主体为教室,另外还有门房、储存室、洗手间等,房间设置如表1所示。②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教学楼学生数量较多,集中进出机会也较多,因此按照防火要求至少在前后两端设置两个门,设置门宽900mm,开启方式是对外打开,保证发生事故可以满足疏散要求。③窗的大小和位置。教学楼对采光要求较高,窗户大小直接影响室内采光,因此需要精确计算,根据透光部分面积和采光面积进行计算,教室采光面积比为1/6~1/8,走廊和楼梯间大于1/10。本建筑中的教室长宽均为1.8m,楼梯间窗户长为1.8m,宽1.2m。④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辅助房间是根据建筑物内的人数和使用功能确定,本建筑主要功能是用于教学,上下课时间一致,每层大约400余人,因此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男卫生间大便器5具,小便器10具,女卫生间设置大便器10具,洗手盆设置2具。⑤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要点分析。教学楼建筑的交通走廊设置要满足规范规定的防护要求,本教学楼耐火等级为二级,走廊人数为60人,按要求走廊宽度最低为1000mm,本建筑设置3000mm,远远大于规范要求。各层之间连接的交通部分是楼梯,其设计也应满足消防和功能需要,本教学楼楼梯宽度为1500mm,也是满足规范要求的[3]。
表1 房间设置表
3.2 教学楼建筑的立面设计要点分析
教学楼建筑立面图讲究韵律,受到道路,地形以及内部空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门窗和其他构件有规律的布置,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本建筑大多为教室,基本尺寸相差不大,整齐划一。
3.3 教学楼建筑的剖面设计要点分析
为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并防止墙身受潮,将使内地坪提高到室外地坪450mm。首层、标准层与顶层层高均为3.3m。在本建筑底墙墙外做散水处理,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墙体受潮[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楼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场所,其设计是否符合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设计标准,对某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等,从而保障某教学楼建筑功能的安全使用。
[1] 周湘博.学校综合教学楼绿色建筑设计之浅见[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462.
[2] 祝静.交流空间在中学教学楼建筑中运用的探索[D].南昌:南昌大学,2016.
[3] 王丹丹.高校综合教学楼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1):123-125.
[4] 王智萌,李玉龙.教学楼建筑设计探析[J].价值工程,2017,36(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