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周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2018-03-01肖和良谢瑞生湖南省洞口县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洞口县期货市场波动

文│肖和良 谢瑞生(湖南省洞口县畜牧水产局)

肖宽平(湖南省洞口县兽医局)

本文分析了最近两次猪周期(2008年3月~2017年3月),9年中有2个生猪价格高低期,最近的猪周期有5年,近2年保本,1年半亏损,1年半盈利,盈利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期。并借鉴美国的生猪期货市场,提出完善生猪生产产业链、生猪保险政策、农业灾害补偿政策等控制中国猪周期波动对策。

近年来,生猪市场暴涨暴跌频繁,中国经济波动严重受到猪肉价格走势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维护生猪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物供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陈艳丽,2012)。周期性是生猪产业最基本的特征,特别是在中国,由于生猪本身的生长饲养周期加上国内生猪散户比例占整个行业50%左右,导致该行业的养殖生产规模极其不稳定,所谓的猪周期每隔3~4年就会有一个轮回。

中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都位于世界前列,在生猪存栏方面,2015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5113万头,占世界生猪存栏量的59.3%。在生猪出栏量方面,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从2000年的5.19亿万头,增长到2015年的7.08亿万头,年均增长率超过2%。猪肉是我国人民最常食用的肉类食品,是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必需品,在居民肉类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高达60%以上,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统计中的权重高达9%(张晓彤,2010)。所以,市场上猪肉的多少、猪价格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生猪也就具有了“猪粮安天下”的战略地位。生猪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疫病传染和市场波动3种风险的影响,因此猪周期在我国不断上演。

一、最近2次猪周期分析

我国最近出现2次猪周期(2008年3月~2017年3月):2008年3月~2011年11月,近4年周期;2011年12月~2017年2月,5年周期。第1个猪周期:2008年1~9月毛猪价14.4元/千克左右,后下降至10.4元/千克(2009年11月),高价期17~20.6元/千克(持续3个多月,为2011年8月~2011年l1月上旬)。第2个猪周期:2012年全年均价13元/千克,2013年12元/千克左右;2014年至2015年6月10.8~12.0元/千克,保本亏损1.5年,盈利期仅3.5个月;然后从2015年7月15.2元/千克,升到17.2元/千克(2016年2月春节前),再从2016年3月继续升价至18~20元/千克(10月国庆节),春节升价到21.6元/千克,高价期1.5年,即这个猪周期有5年,近2年保本,1年半亏损,1年半盈利,盈利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期。

前一轮周期生猪最低价格为10.4元/千克,最高价为20.6元/千克,最大波动率为198%。后一轮周期最低价为10元/千克,最高价为21.6元/千克,最大波动率为216%。

二、农业灾害对中国猪周期的影响

较大范围生猪疫病暴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影响较大的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也可引发生猪市场剧烈波动。

1.环境风险事件的影响。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可引发生猪市场剧烈波动。据百年一遇的中国南方2008年冬季雪灾数据统计,损害房屋89.2万间,倒塌房屋22万间,因灾死亡60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其中湖南(56个生猪出口大县,下同)、湖北(40个)、贵州(4个)、广西(23个)、江西(20个)、安徽(22个)6省区灾情最严重,6省区共165个生猪出口大县,占全国586个生猪出口大县的28.2%。以洞口县2008年雪灾死亡仔猪1.2万头为依据,其他各县按0.6万头计算(按洞口县的50%保守估算),雪灾严重的6省165个生猪出口大县死亡仔猪保守估计在100万头。

2.疫病灾害的影响。疫病灾害也会引起猪市场剧烈波动。2007年,中国南方共20多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2007年湖南洞口县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例,全县发病猪85885头,发病率8.9%,死亡猪30403头,死亡率35.4%,死亡猪损失3956万元,流产、死胎3560胎次,损失456万元,大量西药用药费用621万元(含消毒费),处理死猪和哨卡财政补贴297万元(扑杀补助175万元,深埋处理费40万元,哨卡补助42万元,工作经费40万元),合计损失5330万元(杨中武,2015年)。2007年,中国南方20多个省份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只以洞口县生猪出栏200万头等量的100个县计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死亡数在300万头以上,保守的经济损失在50亿元以上。

生猪疫病扑杀处理补助标准极低,仔猪80元/头,中猪200元/头,大猪800元/头,母猪1000元/头,只有市场价格的40%~53%。由于扑杀补偿不到位,根据统计数据,加上口蹄疫疫情,大猪、母猪死亡率极低,不到1%,说明疫情瞒报自行处理案例较多。患有口蹄疫自愈的母猪终身带毒,以后生下的乳猪为口蹄疫病猪,发病率死亡率可达100%,留下了极大的疫病安全隐患。

三、美国猪周期和生猪期货市场作用的启示

美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和消费第二大国,2015年,美国生猪年末存栏量6839万头,年出栏11541万头,猪肉产量1112万吨,猪肉消费量937万吨。而目前,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的瘦肉猪期货每日交易量在3万手左右,交易额约7亿美元。对应的期权合约成交量在5000手左右。

在成熟的产业链基础上,美国生猪期货发展阶段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初步发育时期(20世纪60~80年代)。1961年美国芝加哥交易所推出冷冻猪腩期货合约,以实物形式交割。1970—1979年,美国猪肉批发商利用生猪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发现,美国生猪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高度相关,生猪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体现。

第2阶段:美国生猪期货市场震荡期(20世纪80~90年代)。生猪期货市场没有适应现货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交易量出现下滑,生猪期货套保遭到质疑。

第3阶段:美国生猪期货市场平稳发展期(20世纪末至今)。1996年活猪期货改为瘦肉猪期货,交割标的由活体猪改为瘦肉猪胴体;1997年2月,交割方式也改为更方便的现金结算。目前,CME的瘦肉猪期货成交量排在CME上市交易的畜产品中第二位,仅次于活牛。

美国生猪期货市场的推出,以及合约的修改,满足了当时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需要,发挥了期货价格作用和风险规避功能,及时了解未来生猪市场价格走势,预见性合理调整养殖规模,降低了生产盲目性,实现了稳步增收。同时,满足了猪肉加工企业应对猪肉价格波动和存储加工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要求。美国生猪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控制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对抗猪价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冲击,前10位生产企业产能占比40%,前5位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70%,促进了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四、控制中国猪周期波动的对策

1.完善生猪生产产业链。学习美国大型肉类企业控制肉类生产全过程,从饲料加工、遗传育种、机械化饲养,到养殖、屠宰,再到包装、配送,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体系,保证生猪和猪肉价格稳定。

2.完善生猪保险政策。美国设立畜牧价格保险和畜牧收益保险,前者保障价格,后者保障养殖利润,2015年总保额达12亿美元。中国目前也有繁殖母猪保险、生猪育肥猪保险2种成熟的生猪保险,以及正在试点推广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3.制订和完善农业灾害补偿政策。学习美国设立紧急畜禽补偿项目,每年达2000万美元,弥补生产者由于恶劣天气,包括暴风雪、疫病、缺水、野火引起的灾害损失。制订和完善疫病扑杀补偿政策,赔偿等于或略少于由于疫病扑杀畜禽的市场价格损失,降低农业灾害对生猪价格波动影响。

4.提高生猪养殖场行业门槛。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动,养殖场的建立除了在技术、资金上有所制约,更重要的还有环保要求。开展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划定工作,提高生猪养殖场进入门槛,是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所空间和结构,促进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五、结论与讨论

中国猪周期主要原因是生猪规模养殖数量占比60%,大型肉类企业市场占有率45%,存在饲养散户多、分散度高,大型肉类企业发挥不了肉类生产主力军作用,期货市场在四川荣昌等地试点还未见成效,难以形成对猪周期的控制力。

潘方卉等(2016年)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在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

中国可以学习美国生猪产业模式,加大规模养殖的数量,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生猪期货市场、生猪保险,完善疫病扑杀补偿政策等。同时,加大政府调控,完成生猪产业升级,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洞口县期货市场波动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The Longest Winter Holiday
艺术天地yishutiandi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Teaching Reflection ofCultur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