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云下的中国红
2018-03-01金梦芸2016年奥克兰孔子学院志愿者
文 金梦芸(2016年奥克兰孔子学院志愿者)
关掉话筒,拔掉U盘,从演讲台上下来时,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在场的40多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这是作为“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我第二次给即将被外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做培训了。此刻,他们像曾经惴惴不安的我一样,即将离开祖国的怀抱,奔赴远在南半球的新西兰担任汉语助教,我忍不住在心里感叹:“长白云在等待你们,真好!”
从北半球的海岛到南半球的岛国
如果说大学之前的时光可以够得上“前半生”一词的重量,那我会毫不犹豫地承认,我的“前半生”是在我大浙江省舟山市的小嵊泗县度过的。小学时,从家里到学校,不过10分钟的路程;县城的嵊泗中学承载了我的中学时代,简单、有序却活力满满。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卡萨布兰卡》里有句台词: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而我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都和海分不开,因此报名参加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面试的时候,新西兰成了我的不二选择——因为在这片长白云的故乡,即使隔着一个半球,我还是能找到家的感觉:熟悉的海、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和家乡一样淳朴善良的人们。就这样,我成了2016年奥克兰孔子学院的一名汉语助教。
还记得,一下飞机迎接我们的是久违的蓝天,目之所及是绵延百米的优雅的白云,私想着“不愧是长白云的故乡,果真名不虚传”。由于奥克兰是建立在死火山上的城市,所以地势起伏很大,习惯了读大学时魔都上海平整的大马路,忽而上坡忽而下坡的道路,着实给了我一个大惊喜。路边多为独立的小别墅,错落有致,时值夏末,各色怒放的花朵和或深或浅的绿植相映成趣。和国内相比,路上的行人不多,不过确实有民族多元化的感觉。同样地,第一次踏入新西兰的校园,我也看到了不同种族的学生,肤色黝黑而体格健硕的毛利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带新西兰口音英语的亚裔以及新西兰当地的欧洲裔……尽管肤色、种族、家庭背景等各有不同,但是孩子们都为自己是一个新西兰人而感到骄傲,全都是一副青春洋溢、元气十足的样子。
9000多千米外的民族自豪感
在St Kentigern女子学校,我的学生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初中女孩。随着中新两国经济交流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新西兰家长意识到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除了上中文课,学生们还会学习使用筷子、拿毛笔、包饺子、制作吹墨梅花等。印象最深的一次课是,借着里约奥运会的契机,我给学生们上了一次运动主题的课,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和运动相关的语言。结合奥运主题,在简单的背景介绍后,我开始给他们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孩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一脸惊叹,其间更有一个孩子转头对我大呼:“Chinese people are so am azing!Miss,you must be proud of your country!”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这五个字的分量,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曾经也听闻过看北京奥运会激动到哭的故事,总觉得有些煽情;而在那个时空里,距离祖国大陆9000多千米外的我,真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动和骄傲,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对于从来没能踏上中国土地、生活中鲜有机会同中国人接触、往往通过媒体报道和大人口述了解中国的新西兰孩子们来说,校园里说着汉语、组织文化活动、长着一张中国脸的我们,就是他们小小世界里最真实的中国的缩影。一堂中文课所能承载的也绝不仅仅是几个单词、语法、句式抑或是中国特色文化、民俗传统,更重要的是展示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让学生因为我们爱上中文课,陶醉于中文学习,燃起探索中国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热情。
当学生一脸兴奋地告诉你:“China is so cool!Iw ant to go to China in the future!”这不正是作为一名汉语志愿者最大的成功吗?
换一个角度看中国特色
说到“中国特色”四个字,我们总能如数家珍地说上好多,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来说,更是如此。在新西兰的一年,借着奥克兰孔子学院的平台,我参与、协助、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新西兰奥克兰元宵灯会是我到孔院以后负
责协助的第一个大型活动,也是带给我莫大感动的一次经历。活动当天,我们面向所有来奥克兰战争纪念馆的游客开放我们的汉语课,教授他们如何用中文简单地介绍自己、在春节期间问候他人以及唱中文歌曲《新年好》。其中有一组特殊的游客——一个妈妈和两个患自闭症的孩子。当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时,我的内心极为忐忑,但还是努力掩饰着自己的紧张,倒是那位妈妈先开了口,一脸随和地解释说他们在外面听到了我们的歌声,她的孩子们很开心,不知道他们这样走进来是不是太冒昧。这样诚挚的自白让我瞬间放松了许多,我赶紧招呼他们一起参与,然后开始一句一句解释、哼唱、带唱和鼓励他们,并不时留意他们的表情以便随时调整我的节奏。10分钟以后,两个自闭症孩子怯怯地唱完了整首《新年好》。红着眼眶的我撞上了孩子妈妈的眼神,那一瞬间,不需要借助语言,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内心的感动。她再次走近我,拉着我的手向我道谢,感叹这是她的孩子们第一次和中国人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谢谢我们的努力,让他们一
家有如此温馨、美好的回忆,她以后也会考虑多和社区里的华人交流。我笑着回应,心里是满满的感激和自豪,感谢这样美好的邂逅,让音符和语言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同时,我也坚定了在未来的大半年里,要把握好每一个可能,积淀更多感动的决心。
除此之外,我还在“新西兰中文周”期间协助组织过中秋茶话会;参与筹备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知名教授Siah Hw ee Ang等人在奥克兰大学的主题演讲;还在第四届宁波-奥克兰教育合作交流会全程担任翻译,并有幸与宁波几所著名中学的校领导交流,向奥克兰中小学校校长展示当前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喜人成果……
这些经历让我有幸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当代中国的影响力。私想着,作为传播者的我们应该不卑不亢,带着批判性思维行事,只有明确了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希望世人理解并肯定的中国特色,才能寻求一种更优化的方式来获得来自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理解,实现理想的“大同”天下吧!
拥抱生命的精彩
最后的最后,想煲一锅“鸡汤”送给可爱的你们。第一句是,You do notask,you do notget!不鼓励吹毛求疵、得寸进尺,而是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的方式发声,为自己争取,交流是增进彼此沟通的良方。出国以后,你真的会明白,雪中送炭是值得感恩的际遇,而不是理所应当的可能。第二句是,Never be afraid to step out from your com fort zone!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去挑战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小的课堂细节,可能是一个小的生活习惯,当然更可能是人生中重要转折点的选择——年轻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即使碰壁也是一种成长。最后一句,来自我的导师:天高望远,不要拘泥于眼前的顺境、逆境,世界很大,客观地遥望这美好的世界,然后乐观而现实地融入其中。
生命已经打开,请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