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开设“方言课”吗?

2018-03-01

中学生天地(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会徽余光中方言

前不久,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片走红网络。图片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熟练掌握吴语的人群比例是最低的。有记者随后在杭州市的中学做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无法熟练使用杭州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为了保护本土文化,杭州市天水小学曾开设杭州话社团课。

你能熟练地说方言吗?你认为学校需要开设方言课吗?

@夏樨君:江南“吴侬软语”优美动听,它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之一。可是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不会说本地方言了(庆幸的是我还能说上几句),如果再不加以传播,那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于时间的风尘里了。

@陈希娜:平时在寝室里,听到其他同学用方言跟爸妈打电话,说一些比较私密的话题,我就很羡慕,所以我现在很想学方言。

@夏氏夷则:方言最不缺乏的是有趣,比如在我们这里,数字“二”的方言读法与“廿(niàn)”相似,而“廿”也是二十的意思,只不过如今很少用到这个字。方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如果要设立方言课程,希望学校真正重视它,不能让它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落日西山:平时生活中虽然不怎么用得到方言,但回老家的时候听到熟悉的乡音,还是感觉很温暖。方言真的很神奇,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就有七八种(可能更多)口音,彼此还有挺大差别,说话的人互相之间有时还听不明白。

@云梨:我不赞成开课。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不少外地的学生。开设这样的课,对本地学生来说,学起来可能轻而易举,但对外地学生来说,那就可能是折磨了。

@清匆123:平时多看看本地电视台的节目,多在大街小巷走走,多和身边人说说话,和邻居能唠嗑就唠嗑,方言自然就能学好。方言存在的意义就是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吴越:我觉得方言包含着一种对家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如果刻意设计成一门课程,教什么音标拼音,方言就失去了本来的味道。我们可以在学校里组织方言社团或方言俱乐部,对某个地区的方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来学习、交流。

欢迎登录锐角网(www.ray-joy.com),搜索圈子“新闻海报”,参与话题讨论。

/冬之梦/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发布。“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而充满韵律,代表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小编:新考点来了,认真记哦!)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辞世。余光中用了大半辈子时间,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又用尽余生奔波辗转,只为了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这首写于1966年的《当我死时》,饱含着他对故土最深最真的感情。

我们总以为人生有无数可能,怕这个,怕那个,到最后也就剩下一个可能而已。最近霸占热搜头条的青春校园剧无疑是《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那些中学时代里最美好的场景,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每天穿同一件校服,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考不完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空气里弥漫着的粉笔灰……每一个细节都是青春最美好的记忆。

猜你喜欢

会徽余光中方言
寻李白(节选)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会徽公布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
第九届中国花博会会徽吉祥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