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旃衣
2018-03-01
□耕斋点评
娄敬,即西汉建信侯刘敬,本是山东卢邑的一介平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征为兵丁,被发往陇西戍边。路过洛阳,娄敬卸下所赶牛车的横木,身穿粗劣的毡衣,肩披一块老羊皮,去见老乡虞将军说:“能否帮忙引见高祖皇帝。”虞将军入宫通报了,而刘邦竟也同意接见(想不到汉初平民见皇上这么容易!)。虞将军见娄敬一身粗衣,便脱下自己身上光鲜的衣服让娄换上。娄敬却说:“我如原本是穿丝绸衣服的,那就穿着绸衣去拜见;原本是穿着粗毛毡衣的,就穿着粗衣去拜见。现在我脱毡衣换绸服,装出很光鲜的样子,这是很虚假很做作的行为。”
这件不换衣服的“小事”,后来被西汉末年的刘歆写到了书中。刘歆记录这件小事的用意,显然是要颂扬娄敬这种不卑不亢、实实在在的做人风格。
其实,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娄敬,也体现在刘邦身上;作为一国之君,能持守这种务实的作风,应该说更为难得。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试想如果高祖皇帝鄙视凡夫,恶见粗衣,娄敬谅也没有这样的胆量,更不会有后来封侯进爵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娄敬为什么要见刘邦,高祖又凭啥就对他破格赏赐呢?原来,娄敬求见刘邦,是来建言都城不宜建洛阳而应在关中,刘邦起初是想效法周朝,在洛阳建都的。为了说服高祖,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积累德政十几代,才夯实了政权的基础。洛阳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周朝是靠德政来感召人民,号令诸侯的。如今陛下从沛县起事,平定三秦,继而与项羽血战争霸,百姓横尸遍野不可胜数,靠这样的手段夺得的天下,与周朝怎么能同日而语呢。不如选择在关中定都,秦地形势险要、物产丰饶,陛下进入函谷关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与别人搏斗,不掐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获胜的。建都关中,控制三秦,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啊。”娄敬有备而来,所说的话,有理有据,打动了刘邦。
刘邦征求将相们的意见,朝臣大都是中原人,不愿举家远迁,都建议在洛阳建都。刘邦犹疑不决。后来留侯张良也举出了入关建都的许多好处,刘邦这才免除顾虑,决定到关中建都。事后刘邦说:“本来主张建都在秦地的是娄敬,‘娄’就是‘刘’啊。”于是赐娄敬改姓刘,授给他郎中官职,称号叫奉春君。
娄敬,不,现在应当叫刘敬了,当了朝臣,实话实说的脾性仍不改。
汉高祖七年,韩王信勾结匈奴叛汉,刘邦亲自率军讨伐。到达晋阳时,刘邦连派十多批使臣出使匈奴探摸底细。对方故意示弱,使臣回来,都说匈奴不堪一击。
刘邦仍有疑虑,派刘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按理该炫耀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敌人故意示弱,而埋伏奇兵来对付我们。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这时汉朝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刘邦闻言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刘邦率军亲征,到了平城,匈奴果然出奇兵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后来了援军才得以解围。刘邦回到广武便赦免了刘敬,向他赔礼道歉,赏赐食邑二千户,封为关内侯,称作建信侯。
刘敬直言以谏,刘邦从善如流。对高祖君臣的这段轶事,史家司马迁有一段精当的评价:“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即屋椽),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古代车上供牵引用的横木)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认为,正因了刘敬停车直言建都关中一说,带来了汉朝长久的安宁,智慧,真不是一个人可以专断的呀!遗憾的是,千年过去,看不起贩夫走卒,听不得逆耳之言,“唯上唯书”之“一言堂”,却从未在华夏之邦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