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舍不得小金库
2018-03-01赵越
◎ 赵越
《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很好地表达出,在封建制度下,皇帝对国家的绝对主宰地位。纵然如此,在清朝以前,皇帝们为了存私房钱,都会设一个私密的小金库。
汉朝时,国家规定的税目繁多,有田赋、人头税、关税、酒税等。汉朝律例规定,3~14岁的小孩每年要交23文人头税。对于许多穷人而言,这是一笔很大的钱。因为交不起人头税,很多婴儿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而这23文钱里,有20文都流向了皇帝的小金库。
宋朝以后,开始出现了名字叫作“封桩库”的内库。封桩库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设立的。皇帝每年都会把国家财政节余的部分拿出来,藏到封桩库里。起初,皇帝设立此库是为了存下一些钱,用来应对突发事件。慢慢地,皇帝开始把它据为己有,最终,封桩库变成了皇帝自己的小金库。后来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时,官员们向皇帝借钱,皇帝甚至表现得极不情愿。宋真宗还下过这样的诏书:“切戒三司,毋得复有假贷。”
相对于宋朝皇帝的不情愿,明朝皇帝的表现更让人咋舌。明朝皇帝不仅明确地表示不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给政府,还时常想方设法地把手伸进国库中捞钱。政府没有钱支付军饷时,皇帝却说:“谕廷臣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弩。”可见在皇帝眼中,国家安危都没有保住私房钱重要。
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以后,发现崇祯的小金库里竟有3700万两白银。而之前,由于政府没钱支付军饷,大臣们只好想出诸多名目增加税收。
明朝的灭亡,除了崇祯个人的原因,庞大的皇室对国家财政的冲击也不可忽视。明代立国之初,皇室不过几十口人,但是发展到万历年间,皇室人口竟然近20万。嘉靖年间,宗室禄米超过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了军粮。财政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使明朝在后期内外交困。
明朝的财政问题对清朝的建制起了很强的警示作用。清朝皇帝开始让皇室财政独立于国家财政。为了避免皇室财政影响国家财政,清朝皇帝成立了内务府。内务府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室财政的机构,与管理国家财政的户部相互独立。户部每年给内务府拨一定数额的钱,作为皇室的花销。其他情况下,皇帝没有权力向户部提出拨款的要求。这样的制度对清朝财政机构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自《历史不忍细看》台海出版社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