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音乐支教引发的若干思考

2018-02-28王爱红刘雪妮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王爱红 刘雪妮

【摘   要】 本文从湖南省衡阳县管桥小学乡村音乐支教的公益实践活动出发,以笔者一年的支教见闻展开视角,通过分析乡村学校音乐教育落后的现状及成因,并结合他人的实际案例,就教育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音乐教育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个人思考性的观点和相应的建议策略,对于普及完善乡村音乐教育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音乐教育;志愿者支教;音乐支教

Some thoughts on rural music volunteer education

Wang Aihong  Liu Xueni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Hunan   421008)

[Abstrasct] This article from hunan hengyang county pipeline bridge primary school country music teaching in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basing on a year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persp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ural school music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backward,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se of others,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music education problems, personal idealistic views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trategy of popularity for perfecting rural music educatio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 music education; volunteer teaching; music teaching

1  農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教学观念陈腐,忽视音乐教育

从1986年中国正式在《义务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后,国家一直在深入和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志愿者们到达三湖镇管桥村支教时才发现,管桥小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音乐课程。志愿者从孩子们口中得知,高年级是没有音乐课的,低年级偶尔有音乐课也经常被文化课程尤其是语数科目侵占。当时参与支教的除了衡阳师范学院的高校大学生之外,也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他(她)们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在衡阳市上小学,除了学校每周正常的音乐课程之外,校内还有各种活动社团如:合唱,舞蹈,古筝,钢琴等。有的家长还会在周末时把孩子送去专门的音乐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学习。相比之下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显得如此单薄。

1.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单一

据多方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是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的。一般是由语文老师或者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音乐课。志愿者们从管桥小学三年级学生处调查得知,她们的音乐课是由数学老师兼任,多半时间是用来上数学课的。偶尔上音乐课,但是从来不用电子琴或其它乐器伴奏,音频也没有。就是老师带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由于没有音乐教材,教唱的歌曲一般由老师来定,选择的歌曲风格不一,有时候也会是一些很老套的歌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音乐课也不再充满期待。

1.3  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脱离

笔者第三次到管桥小学支教的时候正好赶上母亲节,便教学生唱了一首歌曲《妈妈格桑拉》。以手语动作配合歌唱的形式,教会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并要求她们回家唱给自己的妈妈听。在后来的回课中,孩子们纷纷表示,妈妈觉得很高兴。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堂。因此,把音乐教学融入生活实际中,音乐课堂才能换发生机和活力。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是阻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弊端。

1.4  音乐教学设备紧缺

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教具的使用紧密相关。想要把一堂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不仅要求音乐教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更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教具和设备来支撑音乐课堂教学。现在的音乐教学早已不是老师带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纯清唱教学模式。音乐课堂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音乐教学中这些设备因紧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  有关乡村音乐教育的思考

2.1  音乐教育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修为,更能帮助人们形成开朗豁达积极乐观的性格态度,构建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不仅仅是声音和听觉上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学生的技能学习应该要始终贯穿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其中,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审美的教育,实现其审美价值。

2.2  高校师范生的教育观教师观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现代化脚步加快,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的“功利化”心理日益严重。这是导致农村地区师资队伍落后和教师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教师岗位得不到青睐,从而师资队伍无法建设起来。教育首先以育人为本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若只偏重社会经济政治功能而忽略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农村地区将继续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地区与外界思想教育观念的融合吸收度。新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的建设,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带进农村,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2.3  乡村音乐支教的意义

下乡支教活动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社会实践中的一股清流。通过赴中小学支教,真正的去切实了解教育事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日后走出校门向社会过渡打下良好实践基础,且在偏远地区的支教,对志愿者而言更是一种历练。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探讨出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通过支教实践,可以良好的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进一步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建议

3.1  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和师资强化

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欠缺的根源问题在于工资太低,教学环境艰苦。许多大学生毕业不愿意下乡认为没有前途。国家和当地政府也可在师资引进上给与一定的财政物资倾斜,鼓励高校音乐类毕业大学生走进农村,服务中小学教育。同时应该多给予当地在职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与外界进行交流,提升专业素养。

3.2  将志愿者服务落入实处

许多高校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不能够解决的难题时,心理上往往无法承受打击。很多高校志愿者没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坚持下去。高校于此可设立一定的激励评价机制,给与适当的社会实践加分,评定优秀志愿者,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服务热情调动其积极性,使支教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

3.3  结合农村地域特色发展音乐教育

除了各少数民族之外,汉族也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音樂文化特色。汉族的民歌种类相当丰富,山歌、小调曲调优美形式多样,劳动号子铿锵有力,节奏感和律动性极强。适当将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带入乡村音乐课堂结合教材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农村地区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而造成音乐课堂形式单一化的现象,使乡村中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3.4  学校与文化团体联合增强音乐创新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是提高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这些只有融入到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绽放光彩。学校可以适当开展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在元旦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中充分给与孩子们创造和表现的机会。也可适当举办一些校园才艺大赛,给与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雪琳.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分析[J].山西青年,       2017(22):117-121.

[2] 谢 红、王 晶.当前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06):116-119.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