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微视频:微资源发展新趋向

2018-02-28彭梓涵王运武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课资源设计

彭梓涵 王运武

摘 要:随着人们对立体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3D微视频资源也不断涌现,并在多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和价值,将逐步成为互联网微资源发展的新趋向。本文介绍了微资源与3D微视频的概念与特征及3D微视频开发技术与制作软件,并辨析了3D微视频与微课、微视频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提出了3D微视频微观设计、整体设计、艺术设计与创意设计的四大原则以及制作框架模型。此外,分析了3D微视频的典型应用案例。作为未来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质量3D微视频的开发,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是当前3D微视频资源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3D微视频;微资源;微课;设计原则;制作框架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3-0035-06

随着微信、微博、微课、微言、微学习、微反思等“微”形态事物的不断涌现,并得以广泛传播及应用,人们开始迈入“微”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各类移动设备为载体的网络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大众共享。其中,以短小精炼为主要特征的微型资源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因其符合当前生活在快节奏中人们的碎片式获取信息方式,尤其是碎片式学习方式。在众多类型的资源中,视频资源凭借着多感官刺激、蕴含内容丰富多样、呈现方式生动有趣的特点成为较受人们欢迎的资源类型。而3D微视频使用3D 显示技术集视觉、听觉等综合体验于一体,使观看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数字影像的魅力,其应用范围已经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广告、影视、游戏、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辅助教学、多媒体制作等领域。[1]随着人们对视觉感官刺激的高追求,这种具有立体三维特性的3D微视频资源将会成为未来微资源发展的新趋向。

一、微资源与3D微视频

1.微资源内涵与特征

目前,微资源一词虽然被频繁使用,但究竟什么是微资源,学者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因此,笔者在结合近年来针对各类微型资源的研究,如微型学习资源以及其他领域针对微资源的研究,将微资源定义为:以移动互联平台为依托,承载着有明确主题、形式简短且内容精炼的信息载体,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并且可通过多种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进行获取和分享的资源。

微资源具有四大特征:“小”“简”“精”“便”。“小”即资源在网络中传输时所占内存较小、网络负载率小,且内容主题小,范围不宽泛而是聚焦到确切的点。“简”即资源的形式简短,不冗长、不混杂,能清晰明了地传达承载的信息。“精”即资源蕴含的内容精炼,组织合理且观点明确,用最简短的形式传达最核心的思想。“便”即便捷,使用者可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资源。

2.3D微视频的内涵与特征

3D 视频又可称为立体视频,是通过3D技术制作,如双机立体实拍、三维制作渲染和2D转3D等技术[2],呈现给观众近似于真实场景视听效果的视频。而3D微视频则是指具有明确主题,内容精炼且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短小微型3D视频,其播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D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微资源,通过3D技术手段,不仅立体化地展现了视频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同时也赋予了这类视频微资源一定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3D微视频既具备微资源的典型特征又具备3D视频的特征,因此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微小精炼性。微小是指3D微视频时长较短,一般6分钟左右较为适宜,最长不超过十分钟,保证观看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看完视频。另外,3D微视频的主题内容选题聚焦、落点小,便于在短时间通过3D视频诠释明白。精炼是指视频蕴含的内容精炼,要求通过细微、准确的内容设计、组织方式传将信息传递出去。

(2)立体性与模拟真实性。3D微视频区别于2D微视频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立体性,3D微视频将视频中的场景进行立体化,呈现给观众近乎置身现实场景中的视觉体验。因此,即使是通过3D制作与显示技术实现的模拟虚拟场景,同样能带给观众非常逼近现实场景的真实感。

(3)主体介入性与高参与性[3]。主体介入性是指3D微视频使观看者不再以旁观者视角去观看视频里所呈现的场景,而是以主观者的立体视角去观赏视频中的模拟三维场景,将观众带入其中。由于具有逼真的视觉感官刺激,观众通常会做出真实的反应,如3D微视频中,有物体突然冲出屏幕外,观看者则会本能地做出躲避的反应。因此,3D微视频具有较高的参与性。

3.3D微视频开发技术与制作软件

目前, 3D微视频主要有实体拍摄生成、三维制作渲染、2D转3D三种制作方法,如表1所示。

3D微视频经过前期的素材获取后,要成为在移动互联平台可传播、获取的3D微视频还需要有特定的3D视频编码、传输、解码和显示等3D视频技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如图1所示。

3D微视频一般需具备便于传播、获取、观看等特点,因此其显示技术一般采用裸眼3D显示技术,而不需要佩戴辅助设备进行观看。

二、3D微视频与微课、微视频的区别与联系

1.3D微视频与微课、微视频的区别

3D微视频与微课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课”字上。所谓的课是指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5]因此,微课必然与教学存在着本质的联系,而3D微视频则与教学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6]由此可见,微课是从教学论的层面上对在线视频进行定义,而3D微视频则是从技术的角度对微视频进行定义。另外,微课的制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单纯的以辅助教学或学习为最终目的进行开发与制作。相比之下,3D微視频的开发与制作目的则更为宽泛且多样化,涉及广告、影视、游戏、教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其使用对象也自然不同。此外,两者从开发技术上也存在着差异,3D微视频强调微视频是基于多种3D视频技术进行开发与制作的,而微课在技术层面上没有明显的限定。

3D微视频与微视频的区别主要体现“3D”,同样是微视频,但3D微视频更加注重多种3D技术的运用,如3D视频编码、传输、解码技术,3D显示技术以及3D虚拟现实技术等。而传统的微视频一般指2D微视频,技术上一般采用2D视频编码、传输、解码技术,平面显示等技术。两者在最终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效果上也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2D视频所呈现的平面视觉效果,3D微视频则可呈现更加立体、逼真的场景画面,基本可还原人眼的实际视觉效果,大大增强了观看者的视觉体验。如果3D微视频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传感设备等多维度收集用户感受,还可使观看者沉浸、参与其中,实现与视频中3D场景交互的强大功能。而这些都是传统2D视频不能实现的。

基于以上分析,将3D微视频与微课、微视频的具体区别总结归纳如表2所示。

2.3D微视频与微视频、微课的内在联系

3D微视频与微视频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呈现动态影像为表现手法,带给观众视听享受且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此外,传统意义上的微视频虽然是指2D微视频,但随着3D微视频的普遍应用,未来微视频将包含2D微视频和3D微视频。也就是,微视频将成为高一层的概念,是2D微视频与3D微视频的统称,即3D微视频与微视频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3D微视频与微课同属于微资源范畴,因此都具备微资源的特点,相较于文字、图片等微资源,3D微视频与微课的前期制作更为复杂,呈现内容也更具有设计性和组织结构性。其次,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核心[7]。因此,3D微视频可以作为微课的一种展现方式,例如,为辅助学生学习生物学中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和骨骼结构等知识,可以使用3D相关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多角度、立体化地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即以教学或学习目的,经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等程序开发制作的3D微视频也可称为微课。

基于以上分析,将3D微视频与微课、微视频的内在联系总结归纳为表3所示。

三、3D微视频设计原则与制作框架模型

1.3D微视频设计原则

(1)微观设计

微观设计之“微”主要体现在3D微视频的“微时长”与“微内容”。首先,3D微视频设计制作的首要原则是将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一般6分钟左右最佳,可保证观看者能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全部观看结束,得到最佳的视听体验。其次是“微内容”设计,由于时长的限制,主题的确定要聚焦且最小化,以便清晰完整地表达。根据视频主题再选择恰当的内容,对大量的内容进行适当压缩,最终选择最为精炼的部分呈现在视频中,且重点突出。

(2)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在设计制作3D微视频过程中,整合思维逻辑、整合内容结构、整合技术手段。无论是文本还是视频,思维逻辑蕴藏在任何一个完整的作品中,一个好的3D微视频必须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因此需要前期设计脚本时整合出该3D微视频的整体思维逻辑,以免造成整个视频逻辑混乱。其次,3D微视频中的内容虽然是微观的,但是仍然需要整合、关联微观化的内容,使其具有结构组织性,而不是零散地拼凑在一起。最后,整合技术手段是指在制作3D微视频的整个过程中,将3D视频制作技术根据内容所需整合使用,如将传统的3D制作技术整合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全息技术等。

(3)艺术设计

3D微视频作为视听型媒体资源,其视觉呈现效果尤为重要。因此,3D微视频画面的构图形式、色彩搭配以及后期的配音和配乐都应具有艺术表现力,符合观众对视觉审美的要求,呈现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视听效果,使观众获得较好的视听享受。

(4)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是一种通过创意性想法来表達视觉符号的一类设计,是人们通过思想碰撞创造出来的一种设计,突破常规思维,以图形图像设计为核心,通过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创作手法进行设计,寻求能引发观看者情感共鸣的触点[8]。目前,随着各式各样的微型资源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和共享,其数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人们对其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其中,具有创意的资源设计总会首先获得人们的青睐。因此,3D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也应满足当代人们对创造性的追求,突破常规思维,运用独特的创造手法,使其成为一种不仅技术先进且内容创新的新型微资源。

2.3D微视频制作框架模型

当今,人们生活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互联网资源的受众对象,同时人人都可成为互联网资源的提供者。随着3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开发制作3D资源的各类工具不断涌现,制作难度系数也开始变小,为3D微资源的开发与制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使更多人成为3D微资源开发者变成可能。本文根据3D微视频设计原则和3D微视频开发制作的四大步骤,构建了3D微视频设计制作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

(1)确定主题

任何一个完整的作品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表达主题,制作3D微视频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定整个视频的主题。根据3D微视频的应用范围、开发目的、使用对象、预期效果等方面选定主题,之后整个视频的素材选取与组织等都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开展,实质上就是对内容进行微观设计,确定微选题。因此,明确、新颖且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主题选取显得非常重要。

(2)脚本设计

脚本设计是将3D微视频中呈现的画面语言,用文字表述的方式进行诠释。是将设计思想与制作具体步骤连接的纽带,是制作的直接依据,详细具体的脚本设计可辅助视频中每个画面的呈现。主要包含故事情节发展、分镜头设计、转场、配音、配乐、旁白等具体内容。另外,3D微视频的创意设计主要体现在脚本设计之中,如运用何种表现手法、通过什么样的画面语言来呈现等。

(3)3D素材采集

在选定主题,编写完脚本之后,紧接着就是采集3D微视频中所需的素材。一般采用拍摄或3D建模的方式,采集和创作视频中的素材,其中,拍摄可以采用双视点或多视点方式拍摄实际场景,3D建模则是通过3D模型创作软件对真实场景中的物体进行虚拟构建,制作还原度较高的3D模型,常用的3D模型渲染软件有Blender、moi3d、3dmax、Unity3D、Wings 3D、Autodesk 123D Make等。同时,这个阶段也体现了3D微视频的艺术设计,因此,采集和创造具有审美艺术的3D素材是非常必要的。

(4)编辑制作

最后阶段则是在前期所有工作的基础之上完成3D微视频的最终创作。是将收集好的3D素材,按照脚本设计进行录制、剪辑、合成等操作,完成3D微视频的最终创作,使其成为可表现内容主题的完整视频。并且,依托互联网平台,在3D视频编码、传输、显示等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供人们获取和共享的数字化3D微资源。

四、3D微视频典型应用

1.3D微视频的广告传媒应用

3D微视频应用于广告传媒领域,主要是通过3D视觉展示艺术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向大众进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3D微视频因其强烈的视觉体验效果和艺术效果,在广告传媒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018年6月8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行的前一天,《人民日报》推出了一则3D微视频:《共同家园》。该视频伴随习近平主席的同期声,以全新方式讲述了上合故事,如图3所示[9]。

微视频总时长2分13秒,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开篇,拉开了介绍成员国的序幕,视频通过3D效果呈现了七个成员国的标志性建筑,并配以3D动画,再加上灵活流畅的镜头切换,使整个3D化的场景“活”了起来。整个微视频主旨明确,其画面的色彩搭配和构图、3D场景的转换、背景配乐等处理恰到好处,给观众呈现了非常具有立体性、艺术性的视听效果。以这种全新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现了“上海精神”,描绘了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新蓝图,表达了携手建设共同家园的美好愿景。[10]

2.3D微视频的教育应用

3D微视频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教学提供立体化教与学资源。一方面,以3D微视频为展现形式的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可辅助教与学,尤其是地理学科中的立体地图演示,物理、化学学科的实验演示,生物学科的模型演示和手工课、绘画课中的艺术品演示等,通过使用3D微视频视频,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立体展示即将学习的内容,提供“可视化”的概念,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自然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11]。另一方面,科普类3D微视频可作为终身学习数字化微资源,满足人们对立体学习资源的需求,同时符合全民参与的碎片化学习方式。

在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3D视频应用于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三所学校将3D DLP投影仪应用于8~12岁的生物教学中,课上教师播放生物课程中关于心脏内容的3D微视频,学生通过佩戴3D眼睛,从多角度观察到了心脏微观 “运作”的原理,这都是用肉眼难以看到的,最终证明,3D微视频应用于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图4所示。[12]

在国内,随着3D技术不断发展成熟,3D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教育专家与科技企业正通力合作,寻求最大效度地发挥3D技术在教育领域潜在价值的有效途径。3D数字化资源成为未来课堂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利用3D技术创设能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发展需求的高沉浸式智慧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智慧学习[13]。其中,3D微视频的应用在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助力学校教育信息化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3.3D微视频的建筑设计应用

3D微视频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主要是以3D建筑漫游动画的形式呈现。3D建筑漫游动画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使客户不仅可以从任意角度、景别去观察建筑物,大到整个建筑所在城市的鸟瞰图,小到建筑的每一个细小装饰,也可以体验不同的运动模式,如行走飞翔,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建筑所在环境的绿化装饰效果以及建筑所在区域的城市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建筑物情况等,通过这种逼真的动态声画展示,建筑设计方案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受到广大客户的普遍欢迎。[14]

4.3D微视频的娱乐游戏应用

随着人们对视觉感官刺激的强烈追求,3D娱乐游戏凭借着其高度沉浸性、参与性、视觉冲击性等特点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热力追捧。当前许多娱乐游戏的宣传视频以及使用教程视频等都运用3D微视频,具有较强的代入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强了玩家的娱乐体验。

此外,3D微视频的应用还涉及影视、动漫制作、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未来,随着3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和普及,3D微视频将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五、3D微视频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各个领域对立体化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3D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3D微视频资源作为新型数字化资源开发與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发挥着巨大的应用潜能。此外,相较于360全景视频、VR视频,3D微视频在开发技术与制作成本上存在明显的优势,3D微视频的开发技术门槛较低,由于其时长较短、且提供较多可免费获取的开发与制作软件工具,使3D微视频资源在数量的增长和应用范围的普及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未来,3D微视频将成为互联网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对微型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而是从三维空间立体多视角地艺术化展现,满足人们对数字资源立体视觉呈现效果的追求。另一方面,其微时长满足人们对信息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微型学习的需求。同时,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3D微视频将不仅仅局限于立体化的视觉呈现,而是趋向实现人与场景之间的实时交互。总之,3D微视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与价值,而如何加快高质量3D微视频资源的建设,发挥其最大的应用效益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段晔,季隽.3D技术教育应用创新透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62-71.

[2]张雅丽,马士超,张韬.数字3D立体电影技术之深度分析[J].现代电影技术,2010(5):6-14+60.

[3]王洪梅,王运武,丁超,唐丽.3D视频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新形态[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4):19-24.

[4]李春华,付丽.3D视频系统的研究与发展[J].河北工业科技,2013,30(6):472-478.

[5]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8]王洪梅.面向智慧学习时代教学微视频的创意设计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9][10]3D微视频:《共同家园》[EB/OL].http://app.peopleapp.com/Api/600/DetailApi/shareArticle?type=0& article_id=1814984.2018.6.08/2018.7.22.

[11]姜艳玲,邓彩红,孙站英.裸眼3D视频的教育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15,39(13):118-121.

[12]3D降龙掌.3D教学在荷兰[EB/O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czMTkyNzky.html?spm=a2hzp.8253876.0.0&f;=19317419.2013.6.20/2018.7.22.

[13]王洪梅,王运武,吴健.3D数字化教学资源、未来课堂与智慧学习三元关系的新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7, 35(2):29-35.

[14]刘民娟,何世文.基于3D虚拟技术的建筑漫游动画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3(24):15-16.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微课资源设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