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分级评价

2018-02-28方旖旎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资本密集型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

方旖旎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与东部沿海省份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不同,河南省长期处于对外开放“塌陷区”。其出口外贸依存度在20世纪末降至2.07%。2004年借助“中部崛起”,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与外贸依存度有所改善,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又重新降至2.58%,为同期中部六省最低。以2010年富士康进入为标志,河南省出口规模、增速及其在中国出口省份排名不断刷新纪录。2016年,河南省出口额455.25亿美元,占中部六省比值(27.62%)乃至全国贸易比重(2.05%)均达到历史新高。因此,近年来河南省出口贸易重新引起学术界关注。整体而言,涉及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研究的文献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以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为研究对象,其中涉及到商品结构部分(冯阳,2010[1];郭冲远,2012[2]);第二类是对河南省传统出口产品进行探讨,其中尤以农产品(王鑫,2014[3];李琰,2014[4])、纺织(徐琪,2012[5];操群等,2012[6])为主。

简言之,近20年来河南省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对外部因素敏感,贸易结构脆弱,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波动性演进的特征。本文尝试对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分三个层次进行测算,依此分析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商品竞争力以及产品结构变动的原因。

一、第一层次评价:初级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占比

主流研究中对出口商品结构第一层次评价以要素密集度为标准,判断出口商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0-SITC4)、劳动力密集型产品(SITC6和SITC8)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和SITC7)的占比,见图1。

1983年前在计划经济指导下,为实现出口创汇,河南省出口商品以粮油食品、土畜产类与矿产资源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期工业制成品占比不断增加,且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丝缎为主。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足,同期省内资本存量不足,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式的资源利用,因此主要出口商品仅能反映省内的静态资源禀赋。

进入资本积累初期,河南省劳动力这一资源禀赋得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转换速度加快。1984年后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主要对外出口商品,这一阶段体现了河南省当时的静态比较优势。

图1 1957-2013年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

1997—2010年间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持续攀升超过30%比重,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源密集型产品双双下降。就具体品类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高位,在2004年到达峰值68.48%后进入缓慢下降通道,但仍占据过半份额。其中尤以纺织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鞋帽羽毛及其制品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化工产品与机电产品为主。而资源密集型产品延续上阶段下降趋势,其各大类几乎都面临相对份额减少的局面。尤其是2004年为响应“中部地区崛起”,河南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本省经济结构改善,资本劳动比显著提升,直接促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增速明显,动态要素禀赋开始形成。至此,河南省已初步完成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工业制成品出口>初级产品出口)。但由于河南省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外开放基础薄弱,未能快速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产品仍以非熟练工为载体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010年后,河南省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承接组装制造等产业落户河南,致力于将河南省打造成为中部开放的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与国际商贸中心。2011年至今。以富士康为龙头的机电产品出口井喷式增长,直接带动资本密集型产品2013年占比达到69.89%。2016年机电产品占比达75.71%,其中电话占比63.25%。传统优势产品中的农产品由2012年谷底3.39%缓慢增至2016年的4.54%,出口额扩大一倍以上,而纺织与服装自2015年起占比低于5%,且出口额持续下降。整体而言,资本密集型产品快速超越劳动密集型产品后开始占据首位,三种类型出口产品进入相对稳定阶段。资源性产品出口占比稳定在5%以下,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约为2:1,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转换减弱。

二、第二层次评价:出口产品竞争力

河南省出口额不断创下新高,这是否意味着产品竞争力增强则需要对其进行测算。第二层次评价通过选择贸易竞争力指数TC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衡量河南省出口产品竞争力。

(一)河南省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从绝对优势角度衡量该地区的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剔除了通胀与汇率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能对该地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跨时期的纵向比较。由于数据获取的有效性,2006—2013年依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对出口产品进行SITC0-9的分类,并将其归纳至初级产品、劳动密集产品与资本密集产品。2014—2016年以郑州海关《河南省主要出口商品表》为基础,以主要产品替代大类划分。

2006—2016年间,河南省出口产品竞争力指数呈V型变化的态势,2009年降至谷底(0.0934),随后进入波动增长阶段,2016年达到0.2330,仍低于2006年0.3592的水平。11年间,河南省出口产品TC值主要受到工业制成品的影响。

(1)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弱。2006年至今其TC值尽管也呈V型变动,但始终为负,2009年跌至谷底(-0.6813),后缓慢增长,但至2013年仅为-0.4942,同样低于2006年的-0.2458。而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省初级产品TC值曾达到0.9575的峰值(1993年)。出于出口产品多元化与扶植传统出口产业的考虑,政府开始大力扶植农产品与食品制造业,因此其农产品与食品竞争力有所恢复,2014年TC值为正,2016年为0.1969。

(2)工业制成品TC值为W型波动下降。2006年至今,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竞争力持续下降,但前者竞争力相对较强。具体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鞋帽制品、建材、首饰金属制品竞争优势突出,2010年前该类TC值稳定在0.7左右,之后快速跌至0.5以下。而化工类产品同期净出口年均增速为20.08%,2010—2013年间其竞争力位列第一,但仍低于0.8。

(3)2011—2016年间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在河南省出口中由主导地位上升为绝对地位。2016年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分别为73.89%与64.45%,其中仅电话机占比便已达64.45%。但通过TC指数测算发现,无论是机电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河南省TC值均仅维持在0.2左右,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与地位的快速增长并非该类产品竞争力提高所致。尽管2015—2016年电话机TC指数超过0.8,但细分主要进口商品会发现,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等用于电话机的中间产品一直占据进口商品前三位。

因此排除统计差异、转口贸易与再出口等因素外,河南省机电产品的贸易顺产相当程度上是承接了东亚国家的顺差转移[7],而同类相关中间产品进口越多,将直接导致河南省出口产品附加值率下降(1)。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尽管从贸易额占比角度判断出河南省在中国出口贸易地位获得了提升,但其出口产品是否相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则需要对其进行RCA测算。该指数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衡量河南省出口产品相对于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与郑州海关获取数据,计算得出河南省1998—2013年RCA数据如表1所示。

(1)河南省初级产品RCA在1998—2010年间呈W型波动,但基本稳定在1.25以上,即相对于中国整体出口,河南省初级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但2010—2013年间,河南省初级产品RCA由1.5459持续下降至0.808,由较强比较优势转为较弱比较优势。

(2)河南省工业制成品RCA在1998—2013年间,指数基本稳定在1左右,即与中国工业制成品相比,河南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其中又以2010年为界:2010年之前,资本密集型的化学产品与劳动密集型的轻纺橡胶矿冶及其制品均具有较强比较优势,RCA值均稳定在2以上,部分年份超过2.5,同期机械设备比较优势较弱,其RCA值不足0.5;2011年后化学产品与轻纺橡胶矿冶及其制品等RCA指数快速下降,接近0.8,机械设备则实现了比较优势逆转,RCA值2013年创下新高,为1.3913。

表1 河南省1998—2013年河南省出口商品RCA指数

综上所述,在与中国出口产品进行相对竞争优势对比中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后河南省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逆转。在2010年前,河南省初级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工业制成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其中资本密集型的机械设备的比较优势较弱,化学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且不断提高,而轻纺橡胶矿冶及其制品多数年份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但在2010年后,传统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如初级产品、化学产品、轻纺类产品等比较优势均逆转为较弱比较优势,但机械设备则快速提升为较强比较优势。

三、第三层次评价:出口产品结构变化

由第三层次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判断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变动的稳定性及其导致出口结构变动的原因,对此分别选择劳伦斯指数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劳伦斯指数

劳伦斯指数(Lawrence Index)L取值范围[0,1],越大,则表明该经济体贸易结构变动幅度越大,反之则接近于0。计算公式如下:

图2 2000-2013年河南省出口产品劳伦斯指数

通过对河南省出口产品劳伦斯指数测算发现,2000-2007年间,河南省出口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相对稳定,基本稳定在0.03以下,且其变动趋势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劳伦斯指数变动趋势一致。但有两个时期劳伦斯指数变动特别明显,即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以及2011—2012年富士康(2)入驻河南省期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河南省出口下滑,同期河南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欧美国家经济疲软,对河南省出口产品消费能力减弱,致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是河南省出口贸易下滑主要原因。第二阶段2010—2012年间,富士康持续对河南省地方进行投资,自2011年起,富士康的产出与出口就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出与出口的支柱。无论是劳伦斯指数,还是出口产品规模均表现出:2010—2013年间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变动主要源自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推动。尽管后续富士康依然在河南省不断追加投资与扩大产出,但对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的冲击已经基本消失,如果缺少合适的产品结构冲击,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有可能进入“锁定”阶段。

(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Grubel与Lloyd(1975)构建了衡量某一时期内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Brülaut(1994)将产业内贸易变化考虑进去,构建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MIIT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于1,则表明该时期内的贸易增量源自于产业内贸易;越接近0,则表明贸易增量源自产业间贸易。Baston与Cabral(2007)为了分别刻画与基年相比,现在行业内的分工是否延续基期的分工,将MIIT指数拆分为ISP(强化原有分工基础)与SS(弱化原有分工基础)。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获取2006—2013年主要产业贸易数据,如表2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首先2007—2016年河南省贸易增量的变动主要源自产业内贸易,且这一现象在2010年后更为突出。其次,在针对河南省所有贸易与三大产业的两期对比中,所有贸易的MIIT比例均高于同期的ISP比例与SS比例,且后一期的MIIT高于前期,即产业内贸易得到加强。再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贸易强化了原先的分工地位,以2010年为界的前后两期中,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贸易使原先产业分工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促使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增长。

表2 2007—2016年河南省贸易流量变动的不同构成 单位

表2 2007—2016年河南省贸易流量变动的不同构成 单位

注:----代表数据缺失。

年 份所有贸易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机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ISP 31.98 80.07 27.33 44.33--------2010-2007 2013-2010 2016-2011 SS 4.31 1.52 2.52 2.2--------MIIT 62.71 18.41 70.15 53.47--------ISP 16.96 72.63 37.96 19.13--------SS 10.18 9.56 0 11.64--------MIIT 72.86 17.87 62.04 80.87--------MIIT 72.41------------75.05 76.92

因此河南省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实质是全球贸易价值链生产环节的布局引致,大规模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与光电设备加工组转环节的引入实则直接降低了制造业源自省内的附加值,由此导致“高贸易额”与“低附加值”并存的困境。

四、结论与对策

综上所述,河南省在中国的出口贸易地位及其外贸依存度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发展。但对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级评价后发现,河南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其与中国出口商品的相对比较优势以及贸易获利能力并未获得相应提升,反而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1)主导河南省现阶段出口贸易的高新技术产品仅有较弱竞争优势,且不断下滑;同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已不再主导河南省出口贸易。

(2)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的引入在提升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同时,对包括服装、人发制品、汽车及其配件在内的河南省传统优势产品形成持续地“挤出效应”,限制了传统优势产品的发展空间。

(3)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脆弱,易受外界政策或产业引入的影响,但最近一次富士康进入,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全球产业链“组装环节”碎片化引入对河南省出口贸易的冲击基本消失。由此形成了产业内贸易快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河南省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且贸易附加值增速远低于贸易额增速。

因此河南省出口贸易目前需要新的“结构性冲击”,以推动其局限于产品类别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化,提高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位置,改善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被锁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为主”,但“附加值低”且由于生产环节碎片化引入导致的对本土经济带动不强的困境。

对此,首先需要重视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对外经济尚处于国际价值链与产业链的中低端,需要考虑经济可持续性、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等问题。过分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环节,虽然能快速解决就业与工业产值,但在产业链完整性与发展可持续性上容易有所缺失。

其次,转变传统的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观念。不仅关注出口主导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同时更需关注产业内由低附加值工序向高附加值工序升级。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再是单向或直线的“低级→高级”的路线,而是应该遵循竞争力优势,通过工艺升级、工序升级、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升级与品牌升级等多渠道共同推进区域内企业向产业链中高创新、高增值环节推进。

最后,选择具体发展空间的传统出口优势产品,提高其竞争优势,促进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与本地富裕要素禀赋相融合。诸如提高培养包括品牌价值在内的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产品获利能力,培养发展农产品、食品与纺织品等传统产品的竞争力等。

注释

(1)以河南省出口较多的轮胎与手机加工环节获利数据为例,2016年对美出口卡客车轮胎在加工环节的获利仅占终端售价9%,富士康承接手机加工成本仅占iPhone7总成本2.51%。

(2)2010年8月,富士康集团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开工生产。

参考文献

[1]冯阳.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问题比较分析及优化初探[J].商业经济,2010(4):26-28.

[2]郭冲远.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8-99.

[3]王鑫.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9):449-451.

[4]李琰.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2014(3):119-120.

[5]徐琪.扩大河南省纺织服装贸易出口的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14.

[6]操群,董新蕾,李国村,等.河南省出口服装质量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5):61-64.

[7]王晶,戚建梅.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附加值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6(1):54-58.

猜你喜欢

资本密集型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大国雁阵模型可分析我国产业转移吗?
工资、失业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