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题课中实现学习策略的自我建构
2018-02-28兰海舰
汪 欣 兰海舰
(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 广州 510080)
“为不教而教”提倡的是学生能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1],这需要教师将学习策略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规则与技巧,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2].我国学者陈琦认为,学习策略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有效的学习者应该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困惑解释者和问题综合者,能运用不同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能有意识地、主动地在课内外运用学习策略.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具有教学、反馈和思维训练的功能,是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良好平台.习题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困惑:明明课堂刚讲过的问题学生依然不会;重复讲过多次的问题仍然出错.而学生的感受却是:课堂听得懂,课后说不出;公式记得住,习题不会做;时间花得多,效果却不佳.也许你会认为这些现象是学生没有下功夫认真学,或者是学生基础太差导致而成,之所以有这些想法,是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只有关于对“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思考,却往往忽略思考关于教学中“怎么做”(策略性知识)的问题.“怎么做”的教学就是“如何教”,教师能否采用增强教学效果的学习策略教学,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下面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节为例,阐述我们粗浅的实践.
1 新旧知识精加工,教师展示学习策略
习题课是在基本的原理和公式学习后,对原理和公式应用的课型,既有新知识的落实,也有旧知识的融合,如何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是简单的知识清单回顾,还是以问题情境引导知识的应用?针对学生过往学习中暴露出的不足,设置合适的问题情景,改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图1
练习1.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拉力作用,已知地面和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在下列情形中拉力大小所应该满足的关系: ① 物体沿地面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② 物体沿地面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之前,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已经比较了解,但对于与水平面有夹角的力的分解还比较欠缺,进而影响到对摩擦力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受力分析的练习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新知识,这种分析、比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在练习1的学习中,教师需要不断帮助学生建立问题分析的学习策略,展示使用学习策略的方法,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 (1) 按照“先重力,再弹力,最后考虑摩擦力”的思路画出受力示意图,保证不遗漏受力个数; (2) 在受力图示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将不在相互垂直的两方向上的力进行正交分解; (3) 在沿着加速度方向,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在没有加速度的方向,列出受力平衡的表达式; (4) 联立方程,进行计算.在展示学习策略后,教师给出提示问题: (1) 作图: 需要画受力示意图吗?(2) 受力分析: 如何完整进行受力分析,最难求解的力是哪个?(3) 表达式: 什么样的表达式属于规范的物理表达式?(4) 归纳: 你能从对过程的简单归纳中,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或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吗?这些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想学习策略的方法及用途,为接下来运用学习策略做准备.
2 自主练习初体验,学生尝试学习策略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关注两种类别的分析和应用,通过图标将本节课的应用类型展示出来(如图2),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方向,如何在应用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何将应用学习落到实处,是以教师示范为主,还是以学生体验学习为好呢?教与学的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领悟得到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展示学习策略后,接下来给学生尝试学习策略的机会,学生体验运用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有效性,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将学习策略内化为自我的学习方法.
图2
图3
在水平面物体受力分析练习的基础上,练习2创设了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问题情境,在练习2中,我们希望通过自我练习,让学生了解所接触的学习策略,并在自主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实践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策略能否帮助学生完成对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作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写出各力的表达式,并能运用运动学知识将速度和时间计算出来.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改变由教师读题、讲思路、板书示范等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让学生自我练习、自我讲解、自我修正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在学习任务中加以练习才能获得.按照“图示、分解、列式、计算”4步使学生有轨迹可依,一步一步掌握所教策略: (1) 知道按照受力分析的顺序,规范作图; (2) 按照正交分解的方式将力进行分解; (3) 按照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方向罗列出物理表达式; (4) 联立方程,求解加速度后,进行运动求解.在学生尝试学习策略阶段,师生间只有价值间的相互认可,才能收到学习的良好效果,请学生上黑板书写解题过程,说明解题思路时,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总结出的解题思路、方法,不强求尽善尽美,教师此时的职责只是激励学生,当好顾问.初次体验学习策略的使用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规则与技巧.
3 体验迁移和反思,应用评价学习策略
在学习策略得到初步体验后,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策略,是否还需要在新的情境中练习、运用学过的策略,以期对策略的运用进行自我评价呢?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发现和积累中走向成熟.
图4
练习3.如图4,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直立的轻质弹簧接触直至最低位置B的过程中,试问:
(1) 此过程小球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 尝试定性画出此过程小球运动的v-t图.
作为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习题课,我们希望有更多、更新的情境问题能得到解决,因此呈现的材料就尽可能丰富多样,希望学生能够应用学习策略解决相同或相似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将前面的学习成果外化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3中,在已有策略“图示、分解、列式、计算”4步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问题: (1) 关键词: 学会读题,你能在题干中找到本题的关键词吗?(2) 运动分析: 在运动较为复杂时,你能将运动过程分阶段叙述吗?(3) 特殊状态: 在运动分析中,你能找到运动发生转折的特殊状态吗?(4) 检验纠错: 在完成计算后,你能通过检验,发现错误,并尝试纠错吗?
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补充“关键词、运动分段、特殊状态、检验纠错”等学习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主动提问,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策略.
在学习策略训练中,教师提问和学生自我提问都是强化元认知监控的有效办法,通过主动练习、产生困惑、教师指引、自我检验,不仅能检验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起到修正思维的作用.解题反思清单的给出,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自我反思与情境体味相结合的活动,围绕反思问题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监控和评价自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执行情况及反思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实现学习目标.通过反思,学习策略一旦得到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将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学会学习就是从这里开始.解题反思,清单如下.
① 能否判断题目属动力学哪类问题.
② 能否准确作出受力分析.
③ 能否熟练进行力的分解.
④ 能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规范书写出表达式.
⑤ 能否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较为清晰的分析.
⑥ 能否准确在题目中找到分析问题的关键词.
⑦ 能否准确进行数学运算.
⑧ 能否发现自己在应用中的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⑨ 能否对错误进行改正.
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逐步将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教学中,教师须尽量把学习策略具体化、外显化,使学生能感受到、体验到策略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诱发和指导学生对策略进行积极的主动建构[4],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元认知的建构,实现个体的主动发展,学习策略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在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路还很长.
1 桑青松.试论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09):57-61.
2 杨俊岭,于冬.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教学的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37-40.
3 刘电芝,傅玉蓉.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指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06):36-39.
4 田澜,张大均.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内涵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0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