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体育教育和学前体育教育的比较研究

2018-02-28马岗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教专业课程传统

马岗峰

提到体育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小学和大学的体育教师,而学前体育教师却很少被人重视,那是因为开设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还很少,鲜有人知。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传统体育院校培养的是高中、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由于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幼儿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所以很难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师这个职位。本文调查了46位高校体育系(部)主任和26名毕业生,旨在全面了解现实当中的困惑,为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课程论、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文献,查阅相关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案,明确课程设置的状况。

1.2 调查法

对毕业生发放问卷26份,收回26份,有效问卷26份;对在校生发放问卷67份,回收67份,有效问卷67份;对体育系(部)主任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4%,有效率92%。

1.3 数据统计法

用EXCEL软件对问卷的各项指标进行归纳统计整理,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绘制表格和图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传统体育教育与学前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区别分析

体育教育,英文名physical education,身体的教育,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分为传统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

传统体育教育的受教群体是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小学生已经能够完全脱离爸妈的怀抱,基本上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体格发育在儿童期平稳发育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小学年龄儿童的骨骼正在骨化,肌肉逐渐发育,但主要是纵向生长,肌肉纤维比较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正在发育中的小学生如果能够接受到科学适量的体育锻炼,将对他的体格和骨骼的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从小学阶段开始,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校都要按照国家要求配备体育教师,这也成为了常态。

然而,学前体育教育面对的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如果让普通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去教幼儿园的孩子,是完全不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的。所以了解3-6岁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是每个学前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从目前学前体育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形式基本上是以幼儿游戏为主,幼儿体操为辅,很少能够看到篮球课、足球课、武术课等等专业体育课。这就是由学前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纯真的天性是每个成人所不能抗拒的,正式由于幼儿的纯真,学前体育教育才不能使用传统体育教育一样的教学方法。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课的基本形式,因为游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从而方便交流和沟通。特别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言语的幼儿来说,体育游戏可以打破她们的心理的防线,让幼儿逐渐活泼起来,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为小学体育打下基础,这也是学前体育教育的目标。而传统体育教育已经是一套非常完备的体系,每个学段的教学大纲都已经做了规定,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体育的爱好,养成运动的习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学前体育教育和传统体育教育应该有很大的区别,不能用传统体育的理论和实践去开展幼儿园体育。目前国家仍然没有学前体育教专业课程方案的纲领性的文件,所以透彻地研究幼儿园体育的理论和实践应当是现代体育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

然而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根据图1,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部主任认为幼儿园体育教育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主要方面和传统体育教育有所区别;而已经毕业的学生认为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案设计、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有所区别;所以可以得出,对两个调查人群调查结果的共同点在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这样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理解,这三个环节是学校体育课设计的先导性环节,也是指引性环节。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3-6岁的儿童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制定。学习和掌握各类体育活动的基本锻炼方法、规则和知识,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教学方法主要是游戏法。

图1 学前体育教育和传统体育教育的区别

2.2 传统体育教育专业和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区别分析

如今,传统体教专业的课程研究已经达到了顶峰,很多的体育方面的专家已经出了很多的著作。江苏省的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课程已经完全能够让毕业生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然而,学前体教专业的课程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对46位高校体育部主任和26名毕业生进行了关于学前体教课程区别性的调查,见表1。

表1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和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的区别性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系部主任认为应当在专业课、实践课、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方面加以区别。其中认为应当在专业课有区别的调查结果占到68.7%的比例,其次依次为教学方法、实践课、课时安排。本文以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连云港师专)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与徐州幼专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比较,更加形象直观看出传统体教专业和学前体教专业课程的区别。

如表2和表3,在课程结构上,连云港师专设置了教师教育类课和专业任选课,徐州幼专设置了专业选修课(方向)。连云港师专专业任选课的开设,使学生在体育专业课程的选择面更加广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课方面,连云港师专学时百分比为24.6%,徐州幼专则为39.6%,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两个学校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同。徐州幼专更加重视教育见实习,每个学期都有安排见实习,而连云港师专只在第五学期安排了一周的教育见实习。

表2 连云港师专课程结构和比例

表3 徐州幼专课程结构和比例

所以,传统体教专业和学前体教专业课程在课程结构上会有区别,每个课程类别设置的课程名称和学时也会有不同,必须始终抓住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任务”,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以下,本文将从专业课、实践课核教学方法三个区别性较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2.2.1 专业课课程设置的区别

专业课程是旨在发展个体技术实践能力的课程,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专业课包括理论专业课和技能专业课。从表4可以看出,在专业理论课方面,徐州幼专和连云港师专都开设了部分体育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是徐州幼专将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本专业理论必修课,这是最大的区别。对于一个三年制幼儿师范院校来说,学前教育类课程务必占到一定比例,所以适当缩减传统体教专业的专业课程门类,来作为学前体教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徐州幼专有专业技能选修课,连云港师专则是专业限选课,一个是专项的选择,一个是全面的选择,孰优孰劣,很难断定。然而,根据两个学校培养目标来考虑也是合情合理的。徐州幼专在专业课的课程数量和课时数要远远多于连云港师专,说明徐州幼专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水平。并且课时安排要增减有度,对于和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课程要增加课时,反之则减少课时。

表4 专业课课程设置的区别

2.2.2 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区别

教学实践课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所需职业能力无缝对接。学前体教专业的集中见实习要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及时检验,每个阶段都要进行集中见实习,这和传统体教专业的教学实践课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在集中见实习方面,连云港师专只有在第五学期又一次一周的见实习,而徐州幼专每个学期都有1-2周的集中见实习,这是实践课最大的区别所在。徐州幼专体育系的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就业观念,通过大量的见实习不断加强对学前体育教师这个职位的热爱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人生定位,不至于走过多的弯路。如表5所示。

表5 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区别

2.2.3 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不同建立在教学内容不同的基础上。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比较重视技能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掌握极为关注。每年的江苏省体育专业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把技能水平作为非常重要的比赛内容,这样势必会导致很多传统的体教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不惜一切代价训练,甚至停课训练,这是不正常且不该发生的现象。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然而对于学前体教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传统的技能课上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法,对于幼儿体操和围棋课,就要身当士卒,多采用情景创设法,把自己当做幼儿教师,带动体教专业的学生进入角色,培养幼儿体育教育意识。每门课程都应当有趣味性,体育课程更是首当其冲。通过一些“儿化”语言和趣味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趣味教学的意识。游戏法对于幼儿体育课来说是最常见的方法,而多数游戏缺少“体育”元素,身体锻炼价值不高。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游戏虽然必不可少,但只能占到课堂时间的20-25%,而幼儿体育游戏是整堂课的内容,体育游戏对于培养幼儿体育兴趣和提高上课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前体教专业学生的游戏教学方法是相当的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3.1 课程应体现“学前”的特点,要设置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以学前教育为主,体育教育为辅。

3.2 开发学前体育的校本教材;增设学前体育教材教法课程。

3.3 请进幼儿教育一线的兼职教师进入高校,和把课堂搬进幼儿园,学生收获一线教师的经验。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园体育教育和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着诸多区别,这样势必要求高校学前体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传统体教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区别。不能一味的沿用传统体教专业的课程方案,加以取舍并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样方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6.

[2] 王春燕.比较国内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

[3] 时立新.关于师专体育专业学分制课程设置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 刘中玉.中日美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5] 陈艳松.对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猜你喜欢

体教专业课程传统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