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研究

2018-02-27陈江林姚继美孙永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培养目标大数据

陈江林 姚继美 孙永香

摘要: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校已经成功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学校自身教学资源与办学条件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该专业相关技术的合格人才、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专业建设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文中从专业内涵、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应用前景、培养目标定位等几方面做了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5-0166-02

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培养基于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学科应用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已刻不容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正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教育部自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分三批批准公布了283所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专业。山东省第3批获批的有13所高校,我校位列其中。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科属于交叉学科,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统计学为支撑,以生物、医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应用为拓展。主要研究数据的采集整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等内容,从行业角度对含有高价值的海量数据集进行数据管理、分析、系统研发和应用。

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又受到自身资源与办学条件、经济与社会环境、行业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下面从专业内涵、专业建设基础(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办学能力)、专业应用前景并结合其他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谈一谈我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科学定位。

1 专业内涵

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内涵,从以下3个方面介绍:

1) 数据科学:数据科学是大数据时代催生的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和重要性,数据科学的概念被国内外研究者认可,即数据处理技术将成为一个与计算科学并列的新的科学领域。著名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认为: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将成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科学研究将从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发展到目前兴起的数据科学。

2) 大数据:大数据目前还没有完整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的定性描述是:大数据是指无法使用传统和常用的软件技术和工具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获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Gartner研究机构给出的定义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认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当今大数据一词重点已非数据规模的定义,它更代表着信息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代表着爆炸性的数据信息给传统的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挑战和困难,代表着大数据处理所需的新的技术和方法,也代表着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所带来的新发明、新服务和新的发展机遇。

3)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就是从海量数据中有目的挖掘有价值数据的技术。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也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在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当前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发展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实践、数据安全四个方面。基础技术方面主要包含数据的采集、数据预处理、分布式存储、NoSQL数据库、数据仓库、机器学习、并行计算、可视化等各种技术范畴和不同的技术层面;关键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大数据格式的转化、数据转移和处理等是急需处理的核心问题;应用实践方面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搜索分析和数据集成;数据安全方面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用户隐私和数据质量。

专业内涵决定了学生所要学习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之一。

2 专业建设基础

1) 师资力量: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9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71人。学院计算机学科专业有5个、数学与统计学相关专业2个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学校成立的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协同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教师开展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工作,同时从国内外招聘多名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实研究团队,学院也有计划地派出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参加大数据核心课程培训。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和研究经历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建设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2) 基础设施:我校已拥有比较完善的大数据研究软硬件设施,建设、购买了20多套涉农数据库和信息化系统,创建了500TB 的云平台,建立了无棣“渤海粮仓”核心示范区等97 处教学示范基地。这些设施为该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科研基础:近3年来,学校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各科研团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信息化项目20余项,总经费1700余萬元;与中国农科院、复旦大学等37家单位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学校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拥有涉农数据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农作物生长检测数据库、水文水利数据库等近50T数据,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提供了项目支撑和数据资源。拥有多个大数据相关的科研平台。这些项目研发经验和数据积累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开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4) 联合培养:2013年我校率先在全国成立首家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并组建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3月我校以农业大数据为特色的计算机学科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7年6月,我校牵头,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等11家单位组建山东省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這些研究中心、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政产学研用各类主体,覆盖山东乃至全国很多省市,且各成员单位具备较好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教师协同开展农业大数据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联合培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和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优势与条件。

5) 行业与地域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发达。我校又为农业院校,学校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面临着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等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助力实现区域和行业发展目标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作为国家实施大数据十项工程之一,重点在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农业资源要素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行业与地域的优势确立了我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农业大数据应用为特色,辅以多领域交叉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3 专业应用前景

数据科学家是全球最紧缺的人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公司、科研院所、教育等行业从事数据库开发与维护、数据挖掘与分析、市场分析与预测、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与实现等相关工作。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的岗位报酬也非常可观,在硅谷入门级的数据科学家的收入已达到几十万美元,在我国每年增速也非常快。目前国内外高校开展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的时间较短,掌握大数据处理和应用开发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国内几乎所有著名的IT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淘宝、奇虎360等,都急需大量大数据技术人才。

社会需要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人才的培养只有契合市场的要求,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4 培养目标定位

不同学校对自身定位不同,所研究的领域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我们也对不同的相同专业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认真的对比研究。学校坚持“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大数据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综上我校的开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育资源及办学条件、契合学校目标定位、结合行业和地域优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我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制定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掌握大数据相关技术,能够从事农业、金融、商务等领域的大数据管理、分析、处理、服务等相关工作,培养造就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广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大数据在带来巨大技术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技术创新与机遇。抓住机遇、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陈欣,周龙福,曹耀钦.探索应用型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37(23).

[2] 朝乐门,邢春晓,张勇.数据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科学,2018,45(1).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大数据技术培养目标大数据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