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范》真有范儿

2018-02-27陈文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听众文化

陈文

高朋满座,书画家、收藏专家、博物馆馆长、前驻外大使、编剧、导演轮番来到节目开讲。话题广泛,外交官讲述“真实的撤侨”、名人后代带听众走进名人故居、业内大腕揭秘书画背后故事。听众受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听完节目再看展览、看演出、逛乡村感觉不一样,收获更多。

李志琏女士对北京城市广播《城市文化范》情有独钟,每天早上7点半她都会将收音机调至FM107.3,其间,在加拿大定居的女儿通过视频和她一起听节目答题;

刘海平女士热爱文化艺术,通过《城市文化范》嘉宾的介绍,她了解到很多演出、展览背后的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变迁;

杜奔新先生对博物馆很感兴趣,他说听完每周五的“博物馆有范逛”之后再去博物馆参观,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更大的收获……

《城市文化范》就是这样一档带听众“畅游文化瑰丽世界,探寻文化背后故事”,同时网罗各种时尚文化、展览演出信息的文化访谈节目。在竞争激烈的早高峰时段,它以自己的独特魅力、鲜明风格和文化气质,以及贴近生活的话题、有意思的故事和大腕嘉宾,吸引了一大批铁杆听众。而主持人黄彦也颇有人气,在北京电台“声音推广季”活动中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成功晋级。

有范儿节目

畅游文化瑰丽世界探寻文化背后故事

《城市文化范》栏目开播于2016年1月,为何在早高峰推出这么一档相对慢节奏的文化访谈节目?节目监制刘冰坦言有节目差异化的考虑,“我喜欢听类似高晓松说文史、艺术、见闻之类的节目,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艺术收藏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就琢磨在这个时间段做一档跟文化有关的节目。”刘冰介绍,栏目组也拥有这方面的资源和做访谈节目的优势,于是她就向台里提出建议,得到领导支持。

虽为地方电台,《城市文化范》并没有把节目选题局限于北京,而是将视野扩展至全国、乃至世界。“北京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国际交流往来频繁,同时这座古老的城市又有这么多新北京人,所以没有必要把节目限定在北京文化之内,只说传统文化,这样视野太窄了。”

早上7点半到9点是上班时段,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时长1个半小时的访谈节目如何抓住听众的耳朵?“其他频率的节奏都比较快,而且资讯量比较大,我们这个节目放在早间播出确实有点尴尬。”栏目组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城市文化范》在节目开始时首先会介绍大约10分钟的文化收藏信息、时尚生活资讯以及当日生活提示等内容。同时,《城市文化范》力求带给听众更多的知识。“我们希望用故事带知识,半个小时里要有两三个故事,这样大家觉得有意思,听着轻松不累,还有所收获。”刘冰说,这也对嘉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专业知识还得会讲故事。

“对嘉宾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所講的事情要有一定的独家性。”节目主持人黄彦补充道:“大家以前没听说过或者很少人知道,这样的故事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现在的广播不光能听还可以看,《城市文化范》不满足于在公众号上的图文并茂,前不久也开始尝试视频同步直播,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节目里讲到的书画作品、藏品等更直观地展现在网友眼前。

有范儿话题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听了节目再去逛感觉不一样

《城市文化范》关注热点新闻,从文化视角切人,节目内容涉及艺术品收藏、时尚文化、影视、戏剧、演出、展览、旅游等。

如今艺术品收藏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很多人喜欢到古玩市场去淘宝捡漏,拍卖市场对一些人也不陌生,《城市文化范》自然少不了与之有关的选题。这些选题既涉猎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价值千万、上亿的珍品,也涵盖日常生活中能见到或百姓收藏的邮票、印章、手串、沉香、瓷器、钟表、家具等,专家的介绍让听众增加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北京是文化之都,各类展览、演出丰富多彩,《城市文化范》与国博、首博等40多家博物馆建立了紧密联系,还和国家大剧院、国家话剧院等剧院、演艺集团等演出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每周邀请画家、策展人、馆长、研究员等专业、权威人士和戏剧、话剧、舞剧、音乐剧等主创人员做客直播间,介绍演出的台前幕后、与展出作品或人物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

对当下热播的电视剧,比如《人民的名义》《军师联盟》《女医明妃传》等以及《战狼Ⅱ》等话题度较高的电影,《城市文化范》也给予了关注。“影视剧、戏剧这块儿,我们不说演员及其演技、剧情,还是从历史文化切入,更多地分析戏剧本身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如果是历史剧,就让嘉宾介绍当时的历史现状,真实的人物及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栏目监制刘冰介绍。最近《战狼Ⅱ》非常火爆,影片中海外撤侨的情节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真实的撤侨是如何进行的?外交官又是如何斡旋的?《城市文化范》将外交官请到节目中,讲述了自己亲历的撤侨行动。

此前,《城市文化范》还策划播出过《外交官眼中的世界》系列节目,刘冰说,如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愿意走出去看一看。而外交官对曾经常驻的国家了解更深入、全面,希望通过对他们的访谈带听众去认识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带来不一样的旅游感受。“外交官讲的故事特别好,我边听边查地图,像是去那些国家旅游了一次。”听众李志琏说。《城市文化范》根据热点还做过《探寻一带一路,再现丝路记忆》《有范看奥运》等“涉外”选题。

北京是六朝古都,留下了很多历史风云人物的足迹,名人故居也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去年,《城市文化范》开设了《追寻城市记忆,有范逛故居》系列专题,请名人故居的负责人或名人后代带听众“走进”曹雪芹、鲁迅、郭沫若、梅兰芳等名人、大家昔日生活的居所,聆听他们的人生故事。而今年,《城市文化范》推出了博物馆系列,介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寻常的展品,了解与之相关的那段历史、人物故事。“我们做节目都力求贴近听众。”节目主持人黄彦表示,节目不是从宏观的大面介绍博物馆,而是设想自己作为普通参观者对什么感兴趣、想看什么、想了解什么,请嘉宾介绍,同时推荐博物馆近期的活动。“我们也会征求听众的意见,根据大家的需求、喜好邀请相关嘉宾来做节目。”endprint

设立故居、博物馆系列节目的用意,栏目主创人员们坦言也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周末出游的建议,北京的文化艺术场馆、文化活动那么多,而有些大家都不知道;很多人去参观就是随意看看或者看不出所以然,就觉得没什么意思,比如石刻博物馆,但听了嘉宾的讲述,了解到石刻背后的那些故事,再去看感觉就不一样了。

此外,《城市文化范》还结合热点策划了《倾听历史,走进文化遗产》《当历史遇见艺术》《有范乡村》《有范逛北京,行走文创园》《不能忘却的长征》等众多系列节目。

有范儿嘉宾1

在书画、收藏界浸淫多年一肚子故事还特能说

《城市文化范》每周都是高朋满座,书画家、瓷器鉴定专家、收藏专家、院长、教授、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前驻外大使、编剧、导演、文化学者……轮番来节目做客。他们中有两位几乎每周二都出现在直播间里,成为节目的固定嘉宾,一位是书画专家、来自北京湛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朱邈;一位是北京电视台《才高八斗》节目制片人老郭。

“朱邈老师热爱书画,多少年一直在做这一行,是个有情怀的人。”刘冰介绍说,别看朱邈是拍卖行的董事,但他特别低调,他家在北城离电台挺远,但每次做直播都不开车,一大早坐地铁兼骑小黄车到北京电台。《城市文化范》编辑刘晶透露,朱邈曾笑称,当固定嘉宾一年多,他现在养成了周二的生物钟——因为这天要早起准时赶到电台上节目。

“原先都是栏目编辑想选题,现在朱邈老师常为我们出谋划策,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在哪儿有个展览,可以做什么样的选题……”刘晶说,朱邈为了做节目有时会提前去看展览,边看边拍,然后把照片放在节目的微信公众号里,做直播的时候让听众网友分享。

“而且他(指朱邈)能說出一些我们老百姓不太知道的秘闻。”主持人黄彦坦言,这也是大家爱听节目的原因之一。比如说一幅画的流传其实有着很曲折的过程和身世,它是在什么背景下问世的,然后画家把作品赠给了谁,而这位拥有者因为某种原因不得已把画转卖了……“这些经历,他们业内人士知道,在节目里一说,大家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仅是业内流传的故事,有些还是朱邈亲身经历的。前不久《城市文化范》在介绍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作品时,讲到其中一个拓片,正好是当年朱邈所在公司的拍卖标的。编辑刘晶说:“这里面有很多的内幕故事,这个拓片是从谁手里收来的,收的时候怎么不容易,其中的过程朱邈都是一清二楚。”独家故事为《城市文化范》增加了吸引力。

再说说朱邈的好搭档老郭。刘冰介绍说,老郭曾在北京电台担任过客座嘉宾,因为这个原因认识了老郭。老郭对文化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人脉较广,因此《城市文化范》前期做这方面的选题时就请他帮忙推荐相关专家,“后来我们发现,有的专家虽然说得好,但只能说一个领域,比如只了解岭南画派或者西方油画。而朱邈、老郭什么都知道,就跟他们说,干脆以后你们俩来当固定嘉宾得了。”刘冰觉得老郭属于博闻强记型,“他可能没有朱老师那么多经历,但是他看了好多书,而且都能记住,节目里说到哪儿,他马上能拎出来。”刘冰直言,老郭属于特别善于说故事的人,能把一件事儿说得特好听。

直播时,朱邈、老郭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刘冰透露,他俩是同窗,彼此相熟,所以才能如此默契。

《城市文化范》还有一位常客——城市广播特邀展览评论员田达治,“他原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做策展,现在是韩美林艺术馆馆长助理。”刘冰介绍,因为田达治对展览方面很有研究,几乎对所有国内外的展览都比较了解,所以一些涉及这一内容的节目就请他来做客,有时他还会邀请曾经的同事或其他策展人一起上节目。“一个画展如何布置是很有讲究的,包括展出的作品怎么放置排列、序言怎么写……”刘冰说,通过田达治的介绍,让很多人对策展有了一些认识。

做好策展首先要对展览的画作、对作者有很深刻的了解、深入的研究。“他学过美术史,对新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比较多,尤其对李可染、石涛等艺术家的画作特别有研究。”刘冰说,李可染将朱砂大面积用于山水画,他为什么这么做,能出什么效果……这些知识都来源于田达治的介绍。

“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只要请他来,他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有的事情可能他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他接到选题后就去研究,经常是由此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主持人黄彦说。《城市文化范》有个热心听众群,田达治也在群里,经常发一些文章,与听众互动交流。

有范儿嘉宾2

人们喜爱的艺术家还有令人惊讶的另一面

除了书画、收藏、展览等方面的嘉宾,《城市文化范》还邀请过一些知名艺术家做客节目,讲述他们的艺术历程和生活感悟,还有少为人知的艺术才能,比如李光羲、韩美林、艾敬等。

李光羲是我国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他演唱的《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北京颂歌》等许多歌曲大家都会唱,他也多次走进北京电台的直播间。主持人黄彦介绍,再次邀请李光羲来做客是发现他近期出了一张新专辑,里面收录了李老翻唱的一些流行甚至摇滚歌曲,比如田震的《执着》、崔健的《花房姑娘》、小沈阳的《大笑江湖》,还有神曲《小苹果》等,“跨度之大,让人想不到。”这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所以就请李光羲来节目里说说他为什么唱这些通俗歌曲及其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天直播中播放了李光羲翻唱的几首歌曲,让听众很是惊喜,“他说这些歌都是自己挑选的,有的是因为他很喜欢这首作品,有的是源于喜欢原唱歌手,还有的是别人认为他不能唱,他就非要唱出来。”黄彦说,李光羲没有禁忌,只要他觉得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他都爱唱。

李光羲做客节目的前一天,有位听众给栏目发来一个视频,说她刚刚见到了骑自行车外出办事的李光羲,“这个视频也被李光羲的夫人瞧见了,结果李老被夫人骂了一顿。他后来告诉我们,因为距离不远,为图方便他就骑了车,但没敢跟夫人汇报。”黄彦笑道。她说能感受到这对结婚60年的老夫妻的恩爱之情,那天上直播88岁的李光羲是在夫人的陪同下前来的,两个人随身携带的饮水杯还是情侣款的呢。endprint

艾敬曾是红极一时的歌手,她创作并演唱的《我的1997》等歌曲大家耳熟能详,而这些年她鲜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她早已成为视觉艺术家了。”《城市文化范》节目监制刘冰说,当年听艾敬的歌觉得她很单纯、很执着,现在的她仍是如此。

“艾敬办事特别认真,做节目之前我们曾对访谈提纲进行过反复沟通。”黄彦介绍,因为时间的原因,艾敬这期节目是录播的。在和艾敬简单回顾了她的音乐往事之后,黄彦聊到她从职业歌手到艺术家的华丽转身,并谈起她的绘画、她的创作、她的日常和未来。录音结束之后,艾敬回想了一遍自己所讲的内容,跟黄彦说,有的内容她认为不合适,要求删掉。

艾敬也不是第一次到北京电台,“她跟北京电台很有渊源。”黄彦“爆料”:“她直说她太爱这里了,‘20年前在这儿录歌,一宿一宿地录。艾敬还见到了老熟人,当年与她合作的录音师曹曼闻讯进来,两个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有范儿活动

品香、品剧、品酒、品红……听众切身感受文化之美

《城市文化范》的直播节目每期都与听众互动,听节目回答问题,答对了还有机会获奖。栏目公众号也可互动,收听节目的时候想看哪张照片,发相应的数字就能看到。公众号里还有缩减至半小时的节目精华、精彩的文字,希望重听或者细细品味节目的听众可以点开满足自己的需求。“现在我们的公众号里还添加了文摘,转发的都是大家感兴趣、阅读量比较高的文章,介绍各种文化。”刘冰表示,听众想看什么内容可以告诉栏目组或者把自己觉得不错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除了线上互动,《城市文化范》还组织过多次线下活动,让听众真正走进艺术,感受文化的魅力。去年9月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迹首次来到中国,《城市文化范》邀请田达治为听众进行了介绍,之后又在他的建議下带听友前往展出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那天去了四五十名听众,为了让大家听清楚,我们本来想分两拨,一拨听众由田老师带着并讲解,另一拨跟着馆里的讲解员。因为田老师声音大,说得又特别有意思,结果全跟着他走了……”刘冰介绍。

今年初,《城市文化范》举办了一场品香活动。“之前我们做过几期有关沉香的节目,但沉香散发的香气到底是怎样的,光凭语言传达是无法感受的。”主持人黄彦说,于是就组织部分听友去沉香文化体验馆感受了一下。大家闻到了沉香奇特的味道,看到了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沉香摆件,还见识了价格惊人的顶级沉香,品尝了沉香水,并依照古人的玩法尝试了“打香篆”。“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去,很有意思,特别长见识。”黄彦笑盈盈地说道。

很多人好喝上一口白酒,还有人热衷收藏白酒。酒越陈越香,有的酒却存100年也没有价值,这是为什么?勾兑酒就是指的假酒吗?听完藏酒专家刘剑锋的介绍,一些听众觉得不过瘾,又跟随《城市文化范》走进中国陈年名酒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品酒之旅,了解了中国十大名酒,各种类型的酒有什么特点、怎么品,“收获挺大的。”听众杜奔新似乎还在回味酒的醇香。

杜奔新是《城市文化范》的一名热心听众,栏目组织的其他活动如品剧(看话剧)、品红(《红楼梦》)等他也参加了。“我们到现场看话剧排练,与演员近距离接触、交谈,对戏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品红活动,杜奔新回忆说:“大家到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参观,还进行了诵读活动,主持人黄彦给大家朗读了《红楼梦》中的一段,还让听众参与进来扮演其中的角色……”

“听众光听节目不满足,还想去看、去体验,所以我们的活动特别受欢迎。”黄彦表示,因为场地限制,每次活动参加的听众不能太多,这种小范围的活动也加强了听众与节目的感情。

有范儿主持人

成了文化达人“想了解相关的热门事儿来问我,准错不了”

有人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黄彦在《城市文化范》节目里担当着这项重任,从去年创办这档节目开始到现在,只有她一位主持人。周一到周五节目直播时,她都是清晨5点多钟起床,6点多来到单位进行节目前的准备。7点半,她开始与嘉宾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对话访谈。经常有嘉宾问黄彦,是不是9点主持完节目就没事儿了?其实不然,一期节目结束,她马上又要准备下一期的内容了。

黄彦说,《城市文化范》涉及的面儿特别广,“每天换脑子,补充新知识。做直播前我要在网上搜好多资料看,然后整理出一份上节目时带着,比较复杂的都把重要的地方标出来。”有时间她还会去看展览、看演出,这些都是必做的功课。“而且我们的听众真心地热爱文化,都能说出点门道,所以我更得精心准备了,别在^面前露怯。”黄彦认真地说。此外,每周的节目选题会黄彦也会参加,和刘冰及4位编辑讨论近期有什么文化热点,策划选题、从哪个角度做、邀请哪位嘉宾比较合适。

联系嘉宾也是黄彦的工作之一,“白天嘉宾比较忙,我就晚上下了班之后给第二天要上节目的嘉宾打电话,有时候一期节目有几个嘉宾来,我就分别给他们打电话。”黄彦介绍,之前编辑与嘉宾商量出一个提纲,而她打电话主要是为了和嘉宾进一步的沟通,“听听他们有什么问题,还想说什么,有哪些特别的故事。另外也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上直播的经验,我跟他们聊一聊,嘱咐他们一些注意事项,对他们来说,也是增强做好节目的信心吧。”准确地说,黄彦一天的工作是从早上6点多开始,到晚上9点左右与嘉宾交流完才算结束。

“主持这档节目可能稍微辛苦一点,但是收获特别大,我跟嘉宾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眼界。同时把相关知识、有意思的故事带给听众朋友们,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另外还组织听众一起活动,一起去体验感受,特别开心。”黄彦直言,能坚持下来也是因为喜欢文化、对艺术感兴趣。她笑道:“我现在真的是一个文化达人了!如果想了解北京城里头文化界的一些热门事儿,来问我准错不了,我都知道。”

听众爱听《城市文化范》,主持人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在今年“不止于声——北京电台声音推广季”活动中,黄彦从100多名主持人中脱颖而出,进入第二阶段的展示环节。“听众特别体谅我、为我着想,让我特别感动。这次的电台活动,我们节目的听众粉丝群发动身边的人给我点赞,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大家这么热情,搞得我很不好意思。”黄彦感慨道。她说,听众支持她也是因为喜欢这个节目,节目做得好是栏目组所有成员努力的结果,只是因为她是主持人,和听众接触的最多。endprint

有范儿听众

海外华人、大学副院长、电视导演、业内人士都是节目的听众

80多岁的李志琏是《城市文化范》的忠实听众,每天一早起来她就打开收音机,吃完早饭也进入了她的“学习时间”——收听《城市文化范》。李女士边听节目边点开微信听众群与栏目、其他听友互动,节目开了视频后她还经常拍下直播间的照片发到群里。李志琏的女儿定居加拿大,每天早上都和她视频通话,于是她的女儿也成了听众,还帮母亲查资料答题。“我老伴儿有时也参加答题,我们是全家一起听节目。”李女士说,答题不是冲着奖品,而是为了动脑筋,“我把奖品都送给其他听友了,因为年岁大,参观的机会也让给了别人。”李女士表示,特别喜欢这个节目,偶尔早上出门办事,也会带着小收音机在路上听。“天天听,成习惯了。这个节目话题好,主持人和编辑很亲切,请的嘉宾也不错,栏目的微信公众号像是百科全书……听节目乐在其中,能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李志琏说,是别人把这个节目介绍给自己的,后来她又推荐给朋友,“他们也说好!”

《城市文化范》拥有一批铁杆粉丝,彤彤也是其中的一位,她说节目令她受益匪浅。“有缘与你们相遇是我的荣幸!”她感谢栏目组人员每天的辛苦付出。

杜奔新属于上班族,但出门前他都会锁定《城市文化范》,边做着上班前的准备边听节目。“我刘城市文化方面的内容都特别感兴趣,喜爱诗词,尤其爱逛博物馆。”杜先生说,有些比较小众的博物馆他也去过,有时还带孩子一起去参观,节目讲到那座博物馆时,他就呼应一下,在群里晒一下自己拍的照片或搜集到的资料。“以前自己去看都是走马观花,嘉宾讲得比较有系统,像馆里的镇馆之宝等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听完之后还想再去看一次。以前节目讲的《有范乡村》等,也激起我的参观、游览欲望。”杜奔新说,《城市文化范》贴近老百姓生活,虽然有些选题,如《外交官眼中的世界》离得稍微远点,但能让大家开阔视野、增长见知。对栏目组织的活动,杜先生也积极参加,“了解了很多文化知识。”他还向栏目建议:“如果经费允许,最好能把节目内容整理成书,文字版更容易收藏。”

刘海平女士也是《城市文化范》的一名热心听众,她热爱文化艺术,参观、看演出、与艺术界人士交流甚至与大师对话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打小我身边就是些搞艺术的人,受他們的熏陶、父母喜好的影响特别深,常跟着父母逛美术馆、工美大厦等场所。”刘女士说,尽管她没学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但能看出画的好赖,能辨别出真假。“我对艺术的观察、理解是个人的,有的可能陈旧了,听《城市文化范》专家的讲述能让我对文化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包括文化传承中的变化。而文化演出方面的内容,使我了解了戏剧、话剧等演出背后的东西和相关知识。”刘海平对《城市文化范》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希望,“如果能让画家来讲自己的作品、创作历程以及如何观察、写生,会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另外,音乐选题也特别适合广播。”她认为,像《城市文化范》这样的访谈节目更适于晚上收听,效果更好。

“听我们节目的都能说出点道道,都是有文化的人。”主持人黄彦笑道,“央视文艺部有个导演,20多年前我在那儿实习时认识的,好多年没见了。有天给我发微信说,每天早上都听你们的节目。”

《城市文化范》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是《城市文化范》的评审专家,他也经常收听这个节目。某书画鉴定公司的一位人员告诉节目监制刘冰,他也是《城市文化范》的听众,觉得节目特别有意思。

能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让栏目组成员特别欣慰。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反焦点
溏心蛋
谁远谁近?
听众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表达心情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