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一绝 细狗撵兔

2018-02-27敬菲菲

旅游 2018年2期
关键词:猎狗爱犬野兔

敬菲菲

细狗撵兔的前世今生

相传蒙古英雄铁木真的后裔屡遭土匪來袭,为了生活不受外来影响,他们就携家带口沿黄河走廊而下,迁居到了渭北平原的东部大荔县朝邑一带,遂将蒙古草原上的放牧和打猎的习俗带入渭北平原。后因生存环境所迫,放牧习俗不再坚持,打猎的习俗却依然得以延续。于是,人撵兔便合情合理地成为人们常见的户外竞技活动。后来,猎狗逐渐普及之后,人撵兔转而又变成狗撵兔。当然,即便是狗撵兔,它与猎人的配合也是密不可分的。这么多年来,渭北农村几乎村村都有养狗爱好者,所养狗的种类却不相同。譬如,有人喜欢养狼狗,有人喜欢养细狗,有人喜欢养灵缇狗,爱好不一。狼狗主要功能是看家护院,而细狗和灵缇狗除了能为主人看家护院以外,猎获野兔是它们的另一门技能。细狗、灵缇狗也因一技在身,便顺理成章备受养狗爱好者的青睐。

群起直追。

细猎狗的原籍在古埃及,最早可考的资料来自于金字塔壁画上的《狩猎图》,约在西汉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皇室御用逐渐流入了民间。

粗犷的户外竞技民俗

每年的初冬是狗撵兔的最佳时节,此刻,田间小麦已进入冬眠期,不怕踩踏,而且因小麦还没起身,渭北台塬上广阔的田野撵起兔来视野开阔,撵兔容易发现目标,且追逐起来畅快。早前,大多秸秆物被秸秆还田或者焚烧,麦田以外一些裸露的土地很少有遮挡物,狗撵兔,按说野兔有极强的逃生本性,但是,又因它寻觅不到自己藏身之地最终难逃一劫。

堡子里狗撵兔场上大把式担任着联络员的角色。只要出远门撵兔,联络员必然要提前去踩点,掌握有价值的情报之后,这才与众人商量狗撵兔的出行日期,再分头通知与自己脾气合得来的撵兔爱好者参与其中,他们就会按时按点地出发去异地狗撵兔。 狗撵兔是体力活,也是一个大有学问的活路,参与猎获野兔的人除牵狗上阵以外,其常带的工具有撵兔拐子和渔网。在狗撵兔的场面上拐子的用途是戳兔,譬如,兔子钻进洞穴,既需要火攻战术,又需要用拐子戳洞,兔子一旦被熏呛得厉害,必定会夺门而逃。此刻,野兔钻出洞穴疲于奔命,把守洞口的猎人要眼尖手快,举拐子像打七寸蛇一样去猛砸野兔的头部。钻出洞穴的野兔即使被打,仍会继续夺路而逃,这下,把守外围的猎狗必然就会穷追不舍,直到擒获野兔为止。

渔网在猎获野兔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例如,猎人围剿野兔时发现麦田里的窝窝兔,为了不打草惊蛇,最好的方法是拉开一张大网,然后,逐步收缩,最终抓获落网之兔。一般来说,撒下网野兔大多会束手就擒,即便有几只机灵的野兔逃窜出渔网,外围的猎狗也会发疯地去追,一波又一波的猎狗蜂拥而上,四只蹄爪一溜风,野兔则毫无悬念地成为猎人或猎犬的囊中之物了。

较量。

把式牵狗撵兔首先要目测自己狗的追赶距离,大致判断牵来的狗有没有充足的把握咬到兔子,他们在距离允许的情况下才会放开狗的缰绳任由追撵。大多的把式放狗,一放一回准,他的狗一旦跑出去,保准咬回来一只兔子。如今,阎良区关山镇这个细狗窝窝的狗撵兔爱好者的足迹踏遍整个关中道,他们几乎年年雇车出门去猎获野兔,兴奋着去,又满载着归。渭北乡村的一些农人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他们的这个爱好,当然,有时逮不住野兔,也属于正常,因为,大多数人看重的是参与过程,兔拿到没有拿到已成为其次了。人人喜欢的狗撵兔这一户外竞技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关中人的粗犷、质朴、豁达、豪迈,单从以上理由来说,狗撵兔这一民俗的延续有着其不可忽略的必然性。

邂逅关中人

关中农民早就有好狗的传统,细狗撵兔更是他们的习俗。细狗长着尖尖的脸,垂着两片长长的耳朵,身材瘦细,双腿挺拔,很是矫健。细狗奔跑疾速,反映敏捷,极善捕捉野兔。每逢冬白春绿季节,关中平原就会掀起阵阵细狗撵兔狂飙。细狗的时速比一般狗快三四倍,追起兔来,十拿九稳,常常不过两分钟,定将野兔捉拿归案。近年来,关中蒲城、大荔、华阴、渭南、泾阳、礼泉等地陆续建立起农民细狗协会,特别经过媒体报道,细狗撵兔之风,愈刮愈烈。

细狗撵兔。

细狗,也称之为细猎狗。因其凶猛善咬,尤擅长捕捉冬日溜到麦田偷嘴的野兔,所以深得农家的喜欢,在陕西关中大荔、泾阳、渭北一带几乎家家都养有细狗。采访中得知,随着中国西部对生态环境的大力保护,私人拥有枪支的减少,陕西野兔数量大增,田地、果园成了野兔的天堂,植被受到破坏。关中及渭北等地细狗身价倍增,不少人因细狗发家致富,在田野中进行细狗撵兔比赛,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胜利在望。

在西安市长安区的郭杜镇,田野上冬麦碧青,一马平川,数十条细狗奔跑追逐,犬吠声此起彼伏。一位姓张的农民告诉记者,“狗撵兔”不光是一种娱乐,还能保护庄稼,一只好细狗一天捕兔多达数十只。比赛大多为附近村子自发组织,并无具体的竞赛规则,主要图个高兴。endprint

记者看到,狗的主人大都背着鼓鼓囊囊的包,包中装着干粮和狗食。最小者是个13岁的孩子,手牵一条黑色细狗,拎着被擒获的野兔,脸上写满了骄傲。一位狗主人告诉记者,操劳一年了,能和大家一块出来玩感到很高兴。最大的乐趣并不在于抓到野兔,而是发现野兔后大家奋力追捕的那份兴奋和刺激。

蒲城是关中的农业大县,也是有细狗撵兔传统的名县。75岁的狗司令潘中兴谈起自己的爱犬,两眼炯炯发亮。老人家从小爱狗,十来岁就跟随父亲背着干粮,提着狗食,上澄城,下渭南,与他们的细狗一起扫荡渭北平原。问起细狗的来历,老人说:民间传说细狗就是神话中追随二郎神的啸天犬的后代,这是迷信,听听故事开开心就是了。大荔人说关中的细狗是秦始皇东巡山东带回来的,我看也不可信。秦始皇那么爱狗,挖掘出的秦俑坑中怎么没有狗的陶俑呢?我们蒲城人普遍认为,细狗是杨虎城在欧洲考察时带回来的。作为蒲城人的杨虎城,是位军人,他爱狗人人皆知,蒲城常鬧兔患他也很清楚。他爱国爱民,考察回国时就给农民带回细狗,应当是不错的。他还亲自参加活动,我父亲就和杨虎城一起撵过野兔。

麦野上的疯狂角逐

近年来我考察了大量汉墓唐陵,又翻了大量历史文献,无论陵墓壁画还是文字记载,都可见到细狗的身影。而至今西安近郊的上林苑、下林苑遗址,就是当年汉武唐皇狩猎的地方。从御用狩猎到渐入民间,细狗撵兔作为关中人喜爱的体育运动,的确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我是应朋友邀请参加蒲城县细狗协会大会时邂逅狗司令的,我跟随着狗司令出发撵兔去!一条由近20辆大小不一的汽车组成的车队,蜿蜒在初冬的田野上。天空很蓝,麦苗很绿,这是片一眼望不到头的旷野,贴地生长的麦苗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只有地界和老坟上长着干枯的野草。细友们一字排开,间隔三五十步不等,向相同的方向前行搜寻。我跟着狗司令和他的名叫“花子”的细狗,学着狗司令的样,用木棍捅捅洞穴,戳戳草丛。很奇怪,旷野十分寂静,一二百人狗的队列没有一点声响。突然一声尖利的哨音划破寂静,接着就听到“狗日的,撵啊!”霎时,放开的细狗,像子弹出膛,像一阵狂飙。“唰唰”地卷向一个飘动的黄点,还没等我看清怎么回事,狗司令的“花子”已经叼着一只肥硕的野兔奔了回来。别看平日里关中农民木木讷讷,慢慢腾腾,放起狗、撵起兔,不知哪来的灵敏。一场战斗最多2分钟,一二里路就被甩在脑后。三场下来,已捕获8只野兔。

我看到,细狗天性很像部队的战马,遇到情况反映既灵敏又神速。那些奋不顾身的细狗,常常因躲闪不及碰在树干上,或者冲下沟崖。休息时,人们有的抱着自己的爱犬抚摸,有的给爱犬按摩,有的给挂伤的爱犬包扎伤口。那些奔跑神速的细狗,为散热,嘴张得比平日大,舌吐得比平日长,有的在地上刨一大坑,跳下去把身体紧贴在湿地上散热。细友们拿出熟肉,撕成一小块喂给细狗。在一个村头的小卖部,我看到细友给爱犬买麻花,而他们自己却啃干馒头。太阳偏西,走出数十里地的细友们带着猎物在狗司令的指挥下奔回出发地,一统计48只,大获全胜!他们把最好的车位让给细狗,有的把细狗搂在怀里,得胜回朝。

拦击。

TIPS

概况: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由西往东沿着渭河依次排开,分别是,宝鸡、咸阳、西安、渭南,还有位于关中向陕北过渡地带的铜川,是由河流冲刷而成。渭河两侧地势不对称地呈阶梯状增高,以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而闻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的土壤就是黄土,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视野辽远开阔。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就是这里,就是这片黄色土壤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交通:到关中各县,一般都是在西安进行中转,这里交通十分方便,飞机、火车、高铁和汽车四通八达。其中之一的蒲城距古城西安仅90公里,除了看细狗撵兔以外,历史上,蒲城是杨虎城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乡,又有“将相故里”的美誉。

美食:关中地区好吃的美食就太多了,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各种中国面食这里都有,而且大都发源于此。比如羊肉泡馍、肉夹馍、饺子宴、锅盔、镜糕、凉皮、搅团、烩麻食、擀面皮、胡辣汤、疙瘩汤、浆水面、浆水鱼鱼、神仙凉粉、魔芋凉粉、洋芋叉叉、洋芋粑粑、水盆羊肉、槐花饭、腊八粥、乾州三宝、商州十三花、商芝肉、红薯糊汤、洋芋糊汤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猎狗爱犬野兔
爱犬
野兔为什么不会长太大
白鼬的舞蹈
一只猎狗
爱犬
小野兔的大耳朵
猎人与猎狗
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家有爱犬
野兔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