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代同拍中国时尚稳健再出发

2018-02-27刘妍

纺织服装周刊 2017年45期
关键词:东洋芥末时装周

以1997年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创立为标志,中国的时尚产业走过了快速发展的20年。20年来,中国时尚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不断变化。每一个时代背景下,都有一批优秀的企业涌现出来,同时也有一些品牌在更迭与选择中成为了传说。

而未来,中国时尚产业将与经济发展同步,告别野蛮膨胀,走向稳健发展。本期报道以3个不同年龄的品牌为代表,讲述中国时尚发展中各个时代对于品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并对未来寄予无限期望。

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偶遇

还不到30岁的韩东洋每天在自己的公司里忙忙碌碌,她的品牌“有瘾”创立才3年,加上之前做饰品也不过5年时间,但是已经做到了1000万的规模。“有瘾”,与大多数淘宝品牌一样,产品有腔调,价格不贵。

韩东洋对“有瘾”的风格定位是“国际时尚+独特的设计师style”,即使是淘宝店,你也能看到“有瘾”的所有模特都是外模。风格的把控对于在哈尔滨长大的她来说并不难,而能够支撑品牌高性价比的,离不开北京南部那些小型服装工厂。

而因为近期北京大兴的一场火灾,引发了全城对出租房屋的大普查,其中受影响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有不少是北京南城小服装作坊的从业者。

夏装一两百,冬装不过三四百的售价,拼的就是性价比。之前,由于面辅料商正在陆续迁往外省市,寻找配套产品已变得不再方便,若再加上加工成本上涨、物流成本上涨,韩东洋已经感觉到了在北京做服装越来越难。她也曾考虑过,是否搬去杭州,只是没想到进程会突然加速。

大学毕业,在品牌公司工作半年,韩东洋就跟同学兼老公捡起大四就起步的淘宝店,开始了创业之旅。至少从目前来看,韩东洋和她的老公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幸运儿,而作为成功的创客,一年300个款的辛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有瘾”的创立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偶遇,但是韩东洋说,作为一个从学生转型、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她和她的品牌还真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获得了不少鼓励和帮助。比如到旺季,淘宝平台对他们这样的设计师品牌会有贷款支持,100万元,对她来说很给力。其他电商平台,也有不少对新锐设计师品牌的推介,偶尔也有机会去国际时装周参与展示,前不久的青岛时装周还授予了她“新锐设计师”称号。

虽然,生产的综合成本越来越高,对“有瘾”的影响非常大,但是韩东洋坚持认为自己会继续做普惠型的时尚产品,因为粉丝们给她无穷力量。或许她会搬去杭州,或许“有瘾”会随着粉丝们的收入升级一起升级,或许……无论怎样,年轻的韩东洋希望她和“有瘾”都是有腔调的。她们会继续踏实前行。

让“中国审美”最美

“芥末”在淘宝、天猫、京东共开设5家店,它的两位创始人徐晓彦和赵爽朴素而真诚,她们分别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扩招前的高材生。深厚的美术功底,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上共同的审美追求,促使本是同事的她们在互联网商业刚起步时就辞职创业。“芥末”就此诞生,至今已近10年。

与“有瘾”不同,“芥末”在淘宝主张的是另一种腔调。

少则三五百,一般七八百,冬装一千几的定价,在电商平台算得上高端。品牌主打中式风格,从店面装修到产品设计,都充分体现着设计师对文化的传承与探索。

纹样、图案是“芥末”的特色,很多面料都在经过印染处理之后变成了“独家特色”。而对于徐晓彦和赵爽来说,每一个图案都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其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古典文化故事或传说。她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收集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上,即使是已经被商业化浸染的古镇,在她们眼中仍然能挖掘出很多独特的中国之美。她们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所学所见,以服装为载体,传递给消费者。每一件“芥末”都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

赵爽说,“芥末”的客户比较稳定,一般是有着一定文化和收入基础的成熟女性,她们对“美”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的确,支撑起“芥末”4颗皇冠的客户一定是像品牌一样特别的一群人。

以服装为载体,对中国文化探索、传承、宣扬是当下很多品牌在寻找根文化的过程中共同找到的出口,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的,有高调的NE·TIGER,有带着一点点中式傲娇的楚和听香,有在面料上执著的天意,还有更多像“芥末”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消费者进行着中国审美引导的品牌,它用最容易被接受的网络手段,坚定发声,朴素而负责任。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现在的消费环境对“芥末”来说,恰当其时。

18年的成熟女装仍然有活力

11月6日,中国国际时装周接近尾声,吉芬品牌发布秀在当晚压軸上演。谢锋真空白西装谢幕,俨然名师范儿。作为吉芬的老板,谢锋是纯粹的设计师,也是吉芬的灵魂。

18年前,留学之后在海外有了丰富品牌服装工作经验的谢锋,决定回国创业。

1996年,时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的杜钰洲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发表“名师工程”战略宣言,随后,一大批优秀时装设计师被大众所熟悉。

有着丰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谢锋和吉芬迅速成为时代的骄傲。随后的18年,他与吉芬共同见证了中国时尚发展的历程。他们既享受到了中国时尚野蛮生长期的成长快乐,也感受着身边同时代的小伙伴们大浪淘沙似的更迭。中国时尚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各方的冲击,也让成熟女装类品牌普遍有了一种平台效应带来的无奈。

成长是快乐的,成熟是需要经历阵痛的。在转型期的成熟女装品牌很多都选择了沉默,但是设计师谢锋依然选择让吉芬按照国际惯例定期举办时装秀。有规矩、有节奏、有腔调,是一个成熟品牌的基础。

对于现在的消费环境,谢锋也正在摸索,他希望通过创立副线品牌来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但是他仍然不放弃对时装品质感的坚持。在他眼中,时装是有灵魂的,是经典的,是可以与穿着者互相映衬的伙伴,是不可亵玩的。

消费环境变了,但是谢锋和吉芬对好产品的坚持不会改变,18年,用流行的话说,谢锋和吉芬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两个月来,在上百次的访问中,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品牌故事,成功的、辛酸的、励志的、无奈的……归纳起来,每一个故事都与时代有关。每个品牌、每个创业者、每个从业者,都脱离不开时代的背景。时艰出豪杰,经济平稳期的中国时尚产业,更加值得期待!谨以此文向处在不同阶段的创业者、从业者致敬!

记者手记

为时尚喝彩

在为中国国际时装周20周年庆贺而筹备中国时尚20年摄影展的碰头会上,一个闪亮的念头划过。20年,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茁壮成长的重要时期,很多品牌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时尚行业的领头羊,同时也有一些已在大浪淘沙中褪去了色彩。

如今,中国时尚产业伴随中国经济一同进入了平稳期,现在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在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品牌建设、引领消费趋势、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有哪些举措和困扰?如何寻求时尚与商业之间的深度融合?需要哪些支持?……

带着这些问号,《纺织服装周刊》策划了中国时尚产业20年系列调研活动。

2017年8~9月间,22位记者,走过16座城市,选取了近2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品牌进行了140多次访谈,并回收了500多份问卷……汇聚成了现在的中国时尚产业20年系列报道4篇。从产业形态、时代背景、人才资源、设计转型等多个角度,既关注到了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又通过采访对象的从业故事,折射出20年来产业发展的历程。

时尚产业,华丽的背后是一个个执著的身影,一段段拼搏的传奇。每一位采访对象对行业的热爱、对事业的坚持、对未来的憧憬令人感动。时尚产业因为有了他们才更加时尚、更加精彩,让我们大声为他们喝彩、为时尚喝彩!(刘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洋芥末时装周
法国人餐桌离不开芥末酱
“生态史观森林思想”与当代日本的东西方观
东洋武士
东洋武士
冬天已去,春天还远吗?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10大实穿造型 2016纽约春夏时装周
明星编辑秀
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春夏
芥末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