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边家的那些事儿
2018-02-27赵丽杰
赵丽杰
心中装着别人
1994年,边江从辽宁锦州市委信访局提前退休,他喜欢写作,喜欢书画,有了大块时间正好宅在家中诗书相伴、怡养性情。不过一个偶然事件使他人生的舞台从单位又转到了社区。当时他所居住的小区无物业,环境脏乱,盛夏将至,大量的生活垃圾使小区内腐臭味遍布,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的谩骂声不止。边江坐不住了,他把这一情况反映给所在的敬业街道新铁社区,从此加入到与社区一起帮助这个非物业小区重建物业的工作中。夏天他顶着烈日与社区工作人员奔走于有关部门,咨询、协调,跑各种手续,晚间配合社区趁大家休息在家进行撒网式民意调查,三番五次找物业,苦口婆心地沟通,最终将物业费降低至每平米只收0.5元,新物业以90%以上的通过率成功入驻。
但搬迁户居多导致的鸡笼兔窝乱搭乱建、果树花草乱栽乱种的不文明现象,又让小区建设举步维艰,于是他既当小区的“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楼长两次大规模入户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实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最终一家一家地平了地窖、扒了兔笼鸡窝。现如今,小区大门上的三个大字“碧瑶居”熠熠生辉,小区“文化墙”上的人物山水栩栩如生,环境干净整洁,车位井然有序。居民们都说:“以前都想卖掉房子,因为环境太差又不安全不想住,现在环境好了,管理严了,我们小区的房价都涨上来了,我们还不想搬了呢。”
边江退休后就把党的关系转到社区,每一年他的党费是其所在社区交的最多的一位,平时不管谁有困难,只要他们夫妇知道了,没有不帮的。早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每当从报纸上看到边远山区困难儿童的事,他们就想方设法寄去书包、衣物和钱,对社区内的老弱病残更是时刻关注,积极参与为社会献爱心活动。社区居民吕桂芝的小儿子被查出患有癫痫,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家人担忧孩子的病情恶化,打算带着他到北京大医院就诊,但高额的诊疗费用又一次难住了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社区在得知吕桂芝一家的情况后,与古塔区法院联合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爱心捐款活动,边江在得知此捐款活动后,第一时间赶到社区代表家人捐款500元。山东一位边氏族人,在当地不通火车、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还在修家谱,边江知道后,立即寄去2000元钱雪中送炭。在边氏立始祖碑、建网站等活动中,他更是主动捐助,热心参与。
边氏从商周走到今天
说起修族谱,边江说,通过搜集先人留下的各类历史档案和文献材料,逐步拼出一条枝叶丰满的家族脉络,是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真正产生动笔的念头,缘于一位族亲的鼓励。
“我平时喜欢写点东西,退休后,经常给市政协的《文史资料》写点小稿,喜欢对历史事件作些考证。2003年的一天,我在锦州市古塔区的一个屯,遇到一位边氏族人,是我爷爷辈的,告诉我说,我们这一支1783年到锦州,没有人续写过族谱,再不寫就来不及了。他认为我写最合适。我觉得这事挺有价值的,就开始写了。”边江告诉记者,“开始挺难的。我祖籍任丘,那里有个边各庄,我决定从那里开始。幸运的是,老族谱还在。那是乾隆37年间修的,共八本!它躲过人为的、自然的风风雨雨,被埋在一个洞里,用坛子装着,桐油纸包着,非常珍贵。经过几次真诚的沟通,收藏族谱的族人们对我的身份、素质都认可的情况下,让我看了全部族谱,并许我复印出来带回锦州。”
为了得到更多更详实的资料,边江夫妻决定寻访更多的边氏宗亲,先后走了河南、内蒙古、宁夏、四川、山东、江西、河北、吉林、安徽等十多个省份,差旅费、打字费、复印费耗去了他们的巨额资金,撰写族谱的工作,更是占据了他们的整个晚年生活,其间边江还曾罹患心肌梗塞重症,在死亡线上走一遭,休养一年之后,仍抱病整理书稿,直至全书竣工。
对于走南闯北的辛劳,边江说:“这些苦和累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认字和翻译古文。”在边江搜寻到的资料中,许多文献或碑文里都存在许多生僻的古字,常人根本看不懂。边江认为,看不懂文字就无法解读历史,这一个个小小的文字仿佛“拦路虎”一样,挡住了边江的编撰之路,但边江生性倔强,捧着一本本砖头一样的《康熙字典》《词源》《辞海》,戴上老花镜,逐个字认真查阅,反复核对大量资料后,精心准确地翻译族谱中的古文,直到满意才定稿。
2009年,《中国边氏族谱史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00多页计44万字,以任丘边氏为主干,详实记录了从商周至今的边氏历史及现代人物1000多位,考据科学而严谨,不但记载了边氏宗族起源,更详细记录了边氏香火之延续,同宗世代的迁移,填补了中国边氏族谱之世代源流,成为中华姓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出版后分别被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收藏。
该族谱在全国边氏族人中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边氏族人代表在河南丰丘团聚,共同追念祖辈先贤,倡导美好家风家训,诉说血脉亲情。如今,在边江家的书柜里,有各种各样的由各地交流而来的边氏家谱,编撰族谱的族人,还会定期举行宗人联谊会,加强各地边氏族人的团结与联系。
家训又称庭训、家戒、家范等,是氏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父祖长辈劝诫训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言行准则。在中国传统社会,家规家训对社会稳定、家庭和睦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国家法律制度的一种补充。据边江讲述,边氏族训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明朝后在各地分别发展了。他的先祖从天津静海县而来,以“诗书继世,清白传家”为核心的祖训慢慢形成并传承,简朴做人,清白安身,从德从善,正义诚信,家国同爱等均成为其祖训丰富的外延。
家风重在传承
边江说,锦州地区的边氏宗人共有三千多人,边氏代代子嗣,守正笃实,勤勉自强,凌海沈家台边家村中立有一边氏纪念亭,纪念先祖在此落脚,他撰写了书文,“仁爱,正义,诚信”等字眼,告示后人不忘家风家训,福祉他人,净化自己。
边江的太爷叫边度春,是前清举人,曾在山东金乡县做知县,兴办义学,做了不少善事。“到了我父亲这,作为长子的他,13岁便远赴齐齐哈尔官银号谋事,后来做到相当于现在信贷科科长的职务,家境殷实,把叔叔,姑姑们都扶持起来。”边江说,“记得小时候家规很严,过年要到祖先堂祭祖,叩拜,再给爷爷、奶奶磕头。父亲特别孝顺,回家必先到爷爷、奶奶房里问安,父亲对我们也极严厉,从小教育我认真读书,除了学校的课业,还给我安排家庭作业,《弟子规》《三字经》等都要背熟并默写,为防止我偷懒,父亲在每面纸上印上他的小印章,并标页数,一点都不能错,有一次家里人打麻将被父亲看到,他特别生气,训斥并罚跪……”
良好的家学为边江日后撰写族谱奠定了基础。而做成这一切事都离不开老伴朱希萍的支持和帮助。老两口相互扶持,相互照顾,才能走了那么多的地方。朱希萍出身天津中医世家,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知书达理,对子女教育有一番体会。她说家庭的意义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在于家风的传承,她和老伴要求一对双胞胎女儿从小读书,读史,观史,不仅知天下,还能达观世事。两个女儿边继雷,边继雨都毕业于辽宁大学。两个女婿也是大学毕业,边老时常教育他们,谨记祖训,从政的要首先想到人民,做生意要先做人,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方能立德成事。
随着家族史料的不断增多,边江开始撰写内容更详实、升级版的《中国边氏族谱史略》,这次他的重点是为三百多位先人作传。“家谱讲的是人是怎么传承下来的,以及这些人做了什么事、立了哪些规矩、有什么风范”,边江说。现在,500万字的书稿已经完成,正等待付梓。由于边江不喜欢用电脑打字,这本书的手写稿稿件摞在一起厚达1.3米!
姓氏文化作為中华传统文化一种特殊存在样式,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五光十色的丰富内涵,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沟通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生存关系。姓氏文化在规范公民的日常言行,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优良的家训家风可以弥补法律的空缺,以道德观念自我约束的方式从源头上减弱犯罪动机。可以说,家风正则社风正,家风清则国风清。古人强调“家国一体”,中华文化崇尚“家国情怀”,亦缘于此。在今天,涵养良好家风,培育家庭美德,无论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对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无论年老还是年轻——这正是边江夫妇令人敬佩的地方,他们的生活也因此更加充实和幸福。
(感谢锦州市各级妇联协助采访)
采访边江、朱希萍夫妇时,这对年逾古稀的老两口正各自忙着:边江忙着应政协之邀,去社区检查工作;朱希萍去社区捐款刚回来,这次她捐了五百元。两个人工资不算太高——加一起六千多元;身体不是太好——朱希萍是先心病,边江前几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两个人每天乐呵呵的,活得精彩充实。最让人称道的是,俩人这些年花了四十多万元、走了十多个省,只为完成心中的一个美好愿望——修出有质量的边氏族谱。2016年,他们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家的美,美在品位。
老师聚会,餐桌上,一个女老师的手机闹铃响了,另一个女老师问她:“这时候上什么闹钟?”女老师说,为了提醒爱人按时吃药,他很容易忘记。估计每天这样的闹铃要响很多遍,然后她会准时提醒爱人按时吃药。今天因为出门吃饭,也不忘打电话提醒丈夫吃药。
这闹铃声的出现,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明白,爱不是停在口头上的,爱是非常具体的,具体到一个闹钟。女老师的丈夫也是位教师,不久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所以需要不间断吃药。夫妻俩的孩子在美国留学,已经出去好几年了。“不能让孩子回来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啊。”女老师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虽是玩笑话,却饱含着一个妻子对丈夫和家的爱。
爱就在一个个具体而琐碎的细节中。我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鲁迅生病后,许广平每餐为鲁迅准备饭菜:“许先生用筷子来回地翻着楼下的饭桌上菜碗里的东西,菜拣嫩的,不要茎,只要叶。鱼肉之类,拣烧得软的,没有骨头没有刺的。”你会发现,许广平真是用心。成语中有个词叫“无微不至”,许广平照料鲁迅,就是这样。事实上,爱呈现的方式越具体,爱的浓度愈高。
冰心与吴文藻先生伉俪情深。抗战爆发后,一家人从北平迁往重庆,说迁往是文明的说法,其实就是逃难。兵荒马乱的,长路漫漫,按说随身携带的物品越少越方便。但是因为冰心肺不好,经常咯血,在北平时,睡习惯了那张宽大绵软的弹簧床。所以,吴文藻也就不怕麻烦,不畏艰险,硬是将这张宽大的弹簧床,从北平搬到了重庆歌乐山寓所。
生活总是鸡毛蒜皮,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但是,在这么多鸡毛蒜皮中,却蕴含着真正的诗情在。爱说到底就是鸡毛蒜皮,是非常具体的小事,具体到爱人的鞋子多少码,爱人的短裤多少号。在那个女老师的家中,每天,当闹铃声准时响起时,当妻子柔声地提醒丈夫该吃药了,这个家注定是一个温暖的所在。
愿每一个家庭,都有如闹铃声一样生动的爱,在家中悠扬地回荡。
摘自《做人与处世》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