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龟戏水 山水朝阳
——谈平遥古城建筑之文化内涵

2018-02-27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墙古城

靳 玮

(大同市华远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6)

在中国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山西平遥古城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致力于我国古城保护的专家阮仪三先生说:中国这些年有十四个城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十四个城市我全部都看过,四个是真的,那十个全是假的。四个真的你们记住:平遥、湖北荆州城、西安城、还有东北那个袁崇焕的兴城”[1]。

平遥县,地处山西腹地,汾河谷地冲积平原,太原晋中盆地的西南端。史传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大将军尹吉甫北击猃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营建防御工事。秦时置县平陶,汉代为京陵县。北魏因避太武帝拓跋焘讳,改平陶为平遥,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平遥为县级行政单位,经济规模不大,幸运地避过了建国初期大拆大建的风潮,保留下了原汁原味的明清城市格局和生活风貌。1986年平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 年,“平遥县城、镇国寺、双林寺”整体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价其为“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2]

平遥古城以东、西大街、南大街为轴线,城墙、市楼、衙署、文庙、宫观等古代建筑林立;票号、钱庄、镖局等博物馆分布于明清街巷各处;还有明代遗存民居近200处,清代民居近400处,再加上古城之外自五代十国时期及宋朝的遗存的镇国寺和双林寺,完整呈现出明清时期城市的繁荣景象。

一、平遥古城的城墙体系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平遥古城在旧城基础上扩建重筑,后经历26次维修,现城池呈方形,周长6162.68米(与明初“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面积2.25平方千米。南城墙随河而建,其余三面直线相围。墙外有护城河,宽度和深度均为4米。城墙高8-10米,上设女墙,高0.6米,堞口高2米,最高处墙体总高12米。城墙以标准制式的石板、石条、石方、石柱为基,用黄土逐段逐层夯筑而成,城墙外垣与顶部包覆青砖,内向建有排水渠道(古人以水为财,向城内排水,有聚财纳福的寓意)。城墙内侧修筑驰道,方便兵员物资快速调动,也避免民居靠城墙太近而在战争时被祸及。城墙四角各筑1座角楼,每隔50米修筑墩台,一是用以加固墙体,使之更为坚固墩实;再就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墩台与城墙形成局部凹形,增加打击面,起到打击攻入墙角之敌,掩护自己的作用。墩台之上各筑有敌楼一座,作战时可观察敌情,掩护士兵躲避敌方密集打击,还可以组织火力,通过箭孔和垛口对敌进行射击。城墙上共建有垛口3000,敌楼72座,据说是按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来设计;城墙东南隅建有魁星楼,古时赶考的士子们在这里祭拜,以期“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城墙设施齐备,隐含着古人重文尚武、修德安邦、礼仪治国的理念和向往和平,追求仁礼秩序的“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二、平遥古城墙城门的独特设置

在旧时封建礼制规划中,建筑有着不同的等级要求,县级城池只能设四个城门。但因明清以来,平遥县是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和商业重镇,也是冀豫晋陕沟通的必经要道。所以当时平遥虽然是县级衙署,其主官却是六品级别。也因其在经济、交通的重要性,平遥古城开设了六道城门,东西各二。城门交错设置,券洞式砖砌门洞之上建城楼各一,门外另筑瓮城。在冷兵器时代,城门无疑是城池防御最薄弱的环节。瓮城是建在主城城门之外的环型墙体,另设城门,与主城形成两级防御梯次,大大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主城与瓮城两道城门多呈90°夹角,从军事角度讲,通过建筑缩短攻城之敌在回转后的助跑距离,使其对内门的冲击力度被迫减弱,同时也为守城士兵提供了更多的打击空间;从风水角度讲,可消避两门相对的“朱雀煞”,规避干燥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风沙对城内街道直接侵袭;而下东门主城与瓮城两门未偏转,仅做中轴线偏移处理,应是在考虑严密布防的城防体系中,保留防御的弹性,方便反击时守城一方的迅速突出。

六道城门分别为太和门(上东门)、亲翰门(下东门)、永定门(上西门)、凤仪门(下西门)还有北门拱极门和南门迎薰门。北门“拱极”:拱是拱卫、环绕的意思。极是北辰,亦即北极星(帝星,位于紫微垣)。古人观天象,认为北极星是天上最尊贵的星宿,它基本处于恒定不动的位置,其它星宿依四时不同围绕它旋转,势如拱卫,故古人有“拱北、拱辰、拱极”之说。拱极就是指那些围绕在北极星周围,永不落入地平线的星座。孔子《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后世以此比喻中宫皇权德被四邻,众望所归,四方闻风而拱卫归附之意;南门“迎薰”:薰通熏、曛,有暖、热之意,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4],和“紫气东来”一样,“迎薰”隐含着向往吉祥美好之意;上东“太和”:太和是中国古代算学术语,出自《易.乾》“保合太和,乃利贞”,解释为:“乾”是天的体现,刚健有力。天时不断变化,在变化之中,万物生育,并各依其理生存。这种理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法则,顺应这一法则,保持自然的和谐,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祥和有益,万国安宁;下东“亲翰”:“岳侯增修城池碑记”中曾记载:“门匾亲翰二字,皆为捍卫之意也”。翰为雄雉翎羽,刚强不折,古人认为“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所以将领们会把翰羽插在盔甲之上,以体现勇猛刚健,宁死不屈的尚武精神。亲翰二字则暗喻戎甲披身的将士,胸存浩然正气守卫古城的意思;而“翰”也有毛笔、文字、书信之意,以“亲翰”为名,另有崇尚文风,宣化礼教之意;上西“永定”:有江山永固,城池永保之意;下西“凤仪”:凤为古代传说中代表祥瑞的神鸟,《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书·益稷》:“策韶九成。凤皇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下西门内侧曾建有一座凤凰台,便是筑台以盼祥瑞降临,天下之才尽来归附的意思。

三、平遥古城城市布局的文化内涵

平遥古城在建筑布局上充分体现古礼之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辨方正位、向地立基、依制定式”这十二个字上。

(一)辨方正位。《周礼》开篇就讲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5]。“辨方正位”,就是搞清楚方向,确定好位置。平遥主城与六道城门及瓮城,组成了一个形似“神龟”城池:南门为首,北门为尾,东西四门为四肢,加上城池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如纵横有序的八卦龟纹排列,寓意古城金汤永固;城内街道格局呈“土”字型,虽然街道看上去不直对,斑驳如龟纹裂,但其方向与城池的方向平行或垂直。下东门、下西门及东、西大街形成城内唯一直对且最长的大街,贯通东西、气运悠长;文庙和魁星楼居东南“巽”位,“巽”为风,有“通畅、扩散”的意思,彰显古人追求“以礼治国、崇尚文风”的政治思想;而县衙处坤兑之交,形胜之地,蕴含以德治政,泽被桑梓的治政理念。整个城市以市楼为中心,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左城隍、右县衙、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承续了《周礼》“左祖右社”、左文右武、“前朝后市”[6]的礼序遗风,体现了古代汉民族的礼制观念和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展现了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地区县城的原貌。

整个平遥城内商业极为发达,沿袭宋以后的街坊,不设置独立集中的坊市,而以街道为轴线两边设店铺,呈“前店后宅”或“前店后坊”的格局。

民居分布在偏离闹市的街巷,多为“二进”日字型或“三进”目字型四合院落,以北为上,南向,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的朝向特点。富裕的人家,会买下相邻院落,横向打通,组成更大的建筑群落。院墙高俊环绕,房屋多为半坡单向内出水,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也是缘于封闭严密利于安全的考量。大门开在东南巽位,门内正对座山影壁,饰以精美砖雕。二门多为垂花门,设屏门,日常关闭以保护主人家隐私,主客从两边进入院内。院落布局内高外低,便于出水,也取“步步高升”吉祥寓意。院内房屋中轴对称,北(坐)高南(向)低,东(左)高西(右)低,体现高低有章、尊卑有序、宗法严明的传统礼教秩序。墙、门、额、枋饰精美繁复的砖木雕饰,有藤蔓多枝、喜鹊登梅、合和二仙、桃园结义、三星高照、四狮如意、喜禄封侯(喜鹊奔鹿蜜蜂猴子)、五蝠(福)捧寿、鹿(六)鹤同春、松鹤延年、明暗八仙等吉祥图案,有“白菜”象征“百财”、有“牡丹”象征“富贵”、有“葡萄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有福禄寿禧“四吉”、有琴棋书画“四艺”、有渔樵耕读“四业”,无不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为褐窗青瓦的院落平添一丝活泼情趣。

(二)向地立基。向地就是看风水,从文献及考古遗址分析,平遥古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依汾河之支流柳根河、中都河(惠济河)而建,互为形胜。依水建城,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汾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平遥带来充沛的水资源,也为当地水陆交通带来很大的便利。平遥古城设计严谨,选址在柳根河北岸,惠济河与柳根河冲积扇尾部,依“龟前戏水,山水朝阳”的原则筑城。平遥古城南城墙沿柳根河河道走向曲折而建,其余三面取直线。迎薰门设置于南城墙稍偏东,拱极门瓮城西北角设计为钝角,门向东开,其余四门瓮城形似龟的四肢弯曲呈爬行状。依河道走向,城市中轴自然向逆时针方向偏转15度,使得北城墙由此偏转,座向西北“乾”位,神龟摇头摆尾,直取东南,形成“乾山巽向,神龟探水”的风水格局。

衙署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其选址相当重要。讳避与天子同位,衙署不建在城市中心,而是另选上风上水之地,一般会选在城市的最高点,且明堂宽平之处。平遥城地势南高北低,西南方为城市最高处,平遥衙署选址于此,形势高亢,揽城众,也可防水患。依南大街为中轴,左方对称之位,建有城隍庙,阴阳承续,卫城护邦之理通过具体的建筑形式体现出来。

位于古城中心的市楼,是城内最高的建筑。其南侧有井,水色如金,故又被称为金井楼。市楼为砖木构歇山顶建筑,高三层。一层横跨南大街,前后开门,为南北通道,东西接街舍,设拱券式门洞各一。二层四周围廊,中为一方室,南向塑关圣帝庙像,北向塑观音像。三层是奎光阁,可登高远眺,亦是警戒了望之所。依风水理论,市楼以南为正,居中为尊,南大街为其纵向实轴,东西设拱门虚对,正是“天心十道”交叉点,平遥城之穴位所在。穴,即城市的几何中心,平遥古城的规划基准点。古人认为穴位之气太盛,普通百姓无法抗衡,不能占用。实际上这里设民居也的确太过吵闹。建楼、掘井,这里成为平遥城的标志点,交通枢纽,以其为中心的南大街也成为古城之内商铺云集,贸易往来不绝的最繁华的地带。

(三)以制定式。中国古代城市的等级与规模均有国家典章制度的“礼”序标准,不可逾越。《周礼.考工记》、《春秋左传正义》都提到:“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7]。《逸周书·作雒解》也记有:“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8]。明代平遥城在周长“九里十八步”的旧城基础上增扩为“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正合乎这一等级的要求。

一座平遥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文化宝库。通过解读这些坚固严密的城防体系,规模宏伟的礼制建筑,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先贤们千百年来的政治理想:文武兼备、礼仪治国、天下归心、民富国强。

猜你喜欢

城墙古城
跟着船妹子去古城寻梦
静谧古城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