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与实践探索
——以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为例

2018-02-27董艺凝贾小丽周頔柏钰蔡华珍

关键词:双师标准化协同

董艺凝,贾小丽,周頔,柏钰,蔡华珍

一、食品标准化人才需求引发教学模式改革

(一)人才数量与知识结构是制约我国食品标准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食品标准化是指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防止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与技术要求,或者是实际的、潜在的技术问题,依照法定权限制定统一的规定[1]。食品标准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2]。《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中均对食品标准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食品标准化人才数量不足,从业人员普遍缺乏食品专业技术背景等[3-4],这是制约我国食品标准化朝系统化与规范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需要探索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

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标准化概论等基础课程,而我国在本科、硕士培养目录中尚未设置标准化专业。现阶段,标准化人才培养大多采用“师徒传承”和岗位培训等模式,不仅培养人才数量少,而且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教学,容易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5]。因此,如何从食品标准化人才需求出发,开展和加强标准化基础培养,探索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迫切任务,也是食品行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二、“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形成

协同教学形式多样,主要由一对来自相同、相近或完全不同的学科教师,对同一学生群体开展合作教学。其中,“双师同堂”形式最为常用,参与教师不仅协作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和方案,更重要的是共同完成课堂教学[6]。但“双师同堂”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面临着外聘教师与校内教师之间的时间协调问题。因此,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及外聘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双师同堂”进行了多元化的改进,形成了“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使“双师”教学不再受限于“同堂”形式。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演化

传统互动教学模式将师生通过“教-学”关系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他们对互动教学有了多元化的需求。“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教学主体由高校师生扩展到相关领域专业人群;互动环境由课堂拓展到行业、社会甚至网络虚拟空间[7]。“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演化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对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做出的适应性改进。

(三)“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形成与特点

食品标准化人才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符,是目前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只有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宝贵实践经验,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效解决新形势下食品标准化人才紧缺的问题。“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将高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进行有机组合,通过“教师-教师”“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环境”间的多元互动,建立“高校-行业”需求传递、“双师”教学协同以及教学实践空间。通过高校的系统化理论培养及行业的实践化能力塑造,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具备综合专业素质的食品标准化人才。

三、“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围绕理论知识体系构建与行业能力塑造,分别开展以高校教学体系为背景的“高校-教师-学生”互动和以行业技能为背景的“行业-专家-学生”互动。“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其教学实践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

图1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一)“高校-行业”需求传递与教学互动的搭建

“高校-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既是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首先,需要建立高校与行业间的“对话渠道”。通过建立高校内部师资调度制度以及行业协会主导的企业联盟,为高校与行业间的沟通建立高效而稳定的制度保障。其次,以食品标准化建设需求为导向,从“资源”和“信息”互通2个方面打造高校与行业间的需求传递通道。针对行业标准化发展需求,高校组织专业师资力量与企业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新产品标准制定及质量控制体系标准的研制合作。最后,在“高校-行业”需求传递及校企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建立“行业专家库”和“项目资源库”,培养和形成“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双师团队。高校通过行业需求的动态反馈,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方法,从“教学资源”与“师资来源”2个方面实现“高校-行业”间的需求传递与教学互动,进而形成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融合。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转换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间的互动转换是教学模式探索的核心。以“高校-行业”在技术合作过程中所搭建的“项目资源库”和“行业专家库”为基础,围绕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由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大纲、构建课程体系,并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构建。同时,围绕食品标准、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可教学化”改造,将标准化工作任务提炼为教学项目。依托自主设计改造的教学项目,由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开展互动教学。通过“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协同教学,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论-实践”的教学联系,巩固校企间的技术合作;另一方面,行业能够将自身用人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缩短应届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在“双师协同”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转换,可以实现自然过渡与有机融合,并在“高校-学生-行业”间形成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

(三)“双师协同”的组建形式

“双师协同”的组建形式包括“双师构成”与“协同教学”。“双师构成”方面,行业教师的选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协同教学过程中,行业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表达能力。“协同教学”方面,应根据教学需求采用同一课程“双师分讲”、同一知识点“双师共讲”等形式。针对行业教师由于工作时间限制而不能开展现场教学的问题,还可以辅助以远程教学、慕课等创新协同模式。

四、“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理论知识体系构建

围绕理论知识体系构建,滁州学院先后建设形成了以食品标准与法规、标准化基础和食品标准化3门主干课程为核心,以食品检验课程设计、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课程设计和食品快速检验课程设计为平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兼顾了标准化意识的培养和标准化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行业需求对接与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充分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开展有目的的专业人才培养,滁州学院先后与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乳业有限公司等食品、生物技术企业合作建成了10余个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背景,自主设计开发了食品标准化互动教学项目,包括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专业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标准化基础和食品标准化3门主干课程的专业实验与专项训练,涉及食品企业标准的制定、食品标签的设计、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与审批等内容。另外,还开发了实践性教学项目,包括农产品检验课程设计、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课程设计和食品快速检验课程设计。其中,实践内容均以企业生产线运行为主,围绕产品的生产工艺开展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应主动针对行业发展背景及相关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内容涉及产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及生产规划等,以培养其能动性与实践能力。

(三)双师队伍的构建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需要聘请具有鲜明技能特长的行业教师与专业教师组建形成双师队伍。其中,行业教师的来源除了以企业为主之外,还包括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及政府主管部门。经过长期积累,滁州学院现已建成由来自马来西亚的博特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船重工704研究所、南京晓庄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尚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10余位行业教师构成的师资库。另外,围绕食品标准化教学体系形成了5个双师队伍,分别开展了标准化基础、乳制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畜产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及食品检验等课程的“双师协同”互动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双师教学的互动与合作,在引进行业教师的同时,滁州学院也注重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双能型”教师认定、教学基本功比赛及职业资格培训等方式进行教师知识技能优化;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乡镇进行挂职锻炼,丰富教师实践经历。经过长期的师资建设,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双师队伍。

五、展望

“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够通过“教师-教师”“教师-学生”以及“学生-环境”间的多元互动,建立起全面而及时的“高校-行业”需求传递及“双师”协同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而且优化了师资结构。但“双师协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还需要解决以下2个问题。

(一)互动教学内容的升级改造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要及时衔接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互动教学内容的实时性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如随着行业发展不断调整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等食品行业法规,其对行业的动态调控作用还需要依靠教学资源的升级改造。

(二)建立稳定的双师队伍

部分行业教师由于自身工作原因,参与教学的时间不固定,教学精力投入有限,导致“双师协同”教学不能长期稳定开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课程体系的知识特点及行业教师的工作属性,细分教学项目,整合行业专家的教学时间与资源,建立稳定的双师队伍。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轻和地方部.食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4.

[2]林琼秋,钱朝峰,翁佳妍.浅谈我国食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J].科技向导,2012(23).

[3]辛文.国务院: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最严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中国标准化,2017(3).

[4]李丹青.中国标准化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5]高磊.浅析中国标准化人才培养[J].品牌与标准化,2015(5).

[6]陈晓丹.高校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菏泽学院学报,2013(6).

[7]李媛媛,李洁.参与式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J].学理论,2017(1).

猜你喜欢

双师标准化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标准化简述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