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2018-02-27江苏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江苏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4000) 卢建山
所谓生态课堂,是指教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渗透生态环境形势教育、人与自然关系教育、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生态环境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师要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丰富的学习活动,让教学接轨生活实际,提升生态课堂构建品质,为学生思维认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创设情境,调动生态构建因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生态教育意识,教师需要提高认识,改变教学习惯做法,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追求目标。在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不妨充分利用多种激发手段,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教师生动讲解、故事导入、示范诵读、课堂演绎,以及多媒体展示等,都能够创设生态教育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选取适合的角度,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设计,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学生大多能够跟随教师诵读,课堂互动气氛浓厚。当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的植树经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大多有植树的经历,自然有表达的欲望。有学生甚至讲述了植树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去年植树节,我和爸爸去植物园植树。在挖土坑时,我和爸爸发生了争执。这土坑到底需要挖多深呢?我说需要深一些,爸爸说需要浅一些。因为争执不下,我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栽了树苗。后来,我们专门去看栽植的树苗,发现我栽植的树苗长势更旺盛,而爸爸栽植的树苗却泛黄了。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爸爸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认输……”还有学生谈了植树的体会,也有学生说了今后的植树计划,课堂互动呈现活跃性。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给出肯定评价。
从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讨论的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这篇课文虽然是一首现代诗歌,教师在课堂调度中却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认知突破了诗歌学习的范畴。学生学习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课堂教学互动频繁,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生态指数明显提升,教学相长顺利达成。
二、丰富活动,提升生态建构品质
小学生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独特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提升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品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育教学调研,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筛选。例如,主题演讲、话题辩论、故事复述、诵读比赛、课堂演绎、知识抢答、实地观察、走访调查、案例分析等,都属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并展开积极指导,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教学实践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开展的条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如学习《云雀的心愿》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主题演讲活动:“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是想变沙漠为绿洲。作为人类的我们,自然要有更大的心愿,以‘我的心愿’为主题,展开演讲比赛。”首先在小组内进行初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演讲,由小组成员评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参与班级演讲竞赛。活动开始后,教师深入学生当中,具体指导各个小组的演讲活动。小组顺利评选出小组代表,班级演讲比赛开始。教师作为主持,也作为评委给小组代表打分。有学生这样演讲:“我们的生活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这是我们人类最为愚蠢的行为造成的。蓝天、白云、清河、绿草,这是我们人类最需要依赖的自然环境,如今却遭到了严重损害。作为人类的一员,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我们还能够看得清漫天星斗,看得见鲜花烂漫,看得到人们的笑脸……”也有学生呼吁:“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员,自然要承担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再乱扔垃圾,不再浪费水资源,不再……”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表现给出具体的分数评价。每当看到有高分出现,学生都会显得特别兴奋。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主题演讲活动,其适合度是很高的。因为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对所生活的环境也深有感触,结合环保话题展开讨论,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是教学活动成功展开的基本条件。面对生态问题,教师的教法设计是生态的,学生的学习是生态的,整个课堂的生态指数都维持在较高水平之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对教法展开创新探索,势必能够形成强大的促进动力。
三、接轨生活,拓展生态建构视野
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多彩,与生态建构形成了较高匹配。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有针对性地给出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内课外的思维碰撞中完成认知建构。生态课堂必须要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要将学生带进自然情境和社会生活之中,促使学生领悟语文的实践作用,从而形成强劲的学习主动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自然和社会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感知的机会,自然能够打开学生的生态学习视野。
学习《鸟语》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鸟的图片信息,并播放这些鸟的叫声的音频材料,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见过哪些鸟,并模仿鸟的叫声。小学生大多有真实的生活经历,也见过一些鸟,课堂中模仿鸟叫声也是此起彼伏。为了让学生对鸟叫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带领他们来到学校小花园进行实地观察,看小花园树上有哪些鸟,让他们现场搜集鸟叫声。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特别有兴趣,高兴得手舞足蹈。师生来到小花园,小心翼翼地搜集鸟的信息。当真实的鸟叫声响起,学生都惊呼起来。教师利用手机录制下这些鸟叫声,并给观察的学生拍照。当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鸟叫声的音频材料,让学生讨论观察经历。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开始了热烈的交流活动:“我来到小花园,感觉这里太美了,到处是鲜花、树木,当第一声鸟叫响起,我们都高兴坏了。原来,我们的校园也会有鸟来栖息,这些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真是令人激动。”教师也参与到集体讨论之中:“我们人类和鸟类是好朋友,和睦相处才是最正确的认知。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鸟类生存面临着许多困境,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这些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不妨以‘我与鸟有个约会’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就这样,课堂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教学进入了崭新阶段。
课堂教学生态指数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密切相关。教师只是将学生领到校园中,便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观察体验自然的机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主动的热情,教师切准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接轨学生生活认知,拓宽生态建构视野,自然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促使学生的认知得以顺利成长。
生态意识教育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诉求。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前瞻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负责,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利用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大语文观”,实现语文认知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追求语文教与学的高度和谐,实现现代化先进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