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化探方法在鸱老沟钴矿中的应用
2018-02-27闫楠
闫 楠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锦州 121000)
2010年中化地质总局航测遥感中心在大石桥一带进行1:50000航空磁法测量工作,圈定一批具有找矿意义的航磁异常,其中多处强磁异常与鸱老沟钴多金属矿床相吻合。2015年我院在该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扫面、化探采样工作,并对该区进行系统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本次工作区内地层较发育,主要出露的地层有辽河群盖县组(Pt1lhg)和大石桥组(Pt1lhd)地层,区内河流发育。
1 地质概况
本区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西部。区域内广泛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由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地层组成,属华北地层区辽东分区营口小区,为绿片岩相石榴角闪岩相,以及零星出露震旦系地层,沟谷中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2 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岩(矿)石实测物性成果统计结果见表。
表1 岩性标本磁性参数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盖县组二云片岩磁化率值和剩磁都比较小;大石桥组千枚岩的磁化率值和剩磁也较小;含褐铁矿石的石英脉的磁化率均值939(10-6×4л×SI),比二云片岩466(10-6×4л×SI)和千枚岩604(10-6×4л×SI)都要高。分析得出:含钴褐铁矿石的石英脉与其他岩性的磁性差异明显,因此认为含钴褐铁矿石的石英脉为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因素。
特征如下:①C1号磁异常:C1号磁异常处于测区南部,走向为北东东方向,长度约1700m,宽度约100米。最大值为1400nT,异常不连续,整体幅值较低。在异常区出露褐铁矿化石英脉。②C2号磁异常:C2号磁异常处于C1号异常北侧,走向北东,长度约1400m,宽度约60米。最大值为1000nT,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小异常组成,整体幅值低。地表出露含钴褐铁矿化石英脉,为褐铁矿引起的磁异常。C1、C2号磁异常与该区发现的两条钴矿化带基本吻合,因此该区磁性异常为找钴矿的重要标志。
图1 大石桥市鸱老沟地区钴多金属矿△T等值线平面图
磁法剖面地球物理特征:从前述磁异常的平面特征定性分析结果,结合本区域内的地质资料及岩石的物性资料综合分析,实测的磁异常应是由后期的石英脉中的磁黄铁矿引起的。
①line1线磁异常解释:line1线是实测的磁异常进行了三点圆滑处理所得的△T磁异常精测剖面图,剖面的134点处和196点呈现正磁异常特征。134点处△T峰值为332nT,左侧较陡,结合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推断此磁异常应是由磁性体所引起,磁性体向大号点倾斜。196点处△T峰值为902nT,左侧较陡,结合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推断此磁异常应是由隐伏的磁性体引起的,磁性体倾角较陡。②line2线磁异常解释:line2线是实测的磁异常进行了三点圆滑处理所得的△T磁异常精测剖面图,剖面的114点处和196点呈现正磁异常特征。114点处△T峰值为949nT,114点右侧曲线陡,结合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推断此磁异常应是由规模较小的磁性体所引起,磁性体向大号点倾斜。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单元素异常
表2 大石桥市鸱老沟地区钴多金属矿土壤测量元素异常下限统计表
3.2 综合异常解译与评价
综合异常是在单元素异常的基础上,根据元素共生关系、成矿类型及地质找矿意义,将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空间上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组元素异常进行圈定。本次工作圈定了异常区一个,编号为HS-1。
HS-1号综合异常位于测量区的中部,异常总体呈近椭圆状,长轴方向为北北东。异常位于盖县组和第四系接触处,各元素的套合情况较好。异常元素组合为Cu-Zn-Fe-Sb-Pb-As-S-Co。该异常区S、As和Sb三个元素强度较高。其中As、Fe和Co三元素的在测区的最大值在该综合异常中,其值分别为91.35×10-6、98900×10-6、33.93×10-6。
4 物化探异常验证
上述测量结果显示,各物化探方法测量异常效果显著,为更进一步了解异常与地质体的关系,在物化探异常叠加较好地部位进行了探槽揭露,布设了一系列探槽。探槽揭露表明,磁异常区蚀变发育,主要有褐铁矿化、磁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等,均发生在岩性变化的接触部位。TC05内Fe含量普遍较高,Fe最高达10.66%,已达边界品位。
5 结论
①综合物化探技术方法在本区找钴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较成功的勘查了钴矿体及相关地层、构造破碎带,有效缩小了找矿靶区。②研究区内地表主要找矿标志有Co、Fe、Cu、异常的存在,深部主要找矿标志为强磁异常带。③研究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是强磁异常带。④磁法测量推测的断裂构造及正磁异常带是重要的找矿线索,磁法剖面异常是寻找钴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体的间接找矿标志,运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本区寻找钴矿,其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