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创作
——专访我省著名作家冯积岐

2018-02-27撰文并摄影李瑜

陕西画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作家协会支点民族

撰文并摄影/李瑜

冯积岐部分作品

冯积岐,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天津文学》《小说界》等数10种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250多部(篇)、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杂志选载、多次入选各种优秀年选。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逃离》《村子》《遍地温柔》等12部,并出版8卷本长篇小说文集,作品曾多次获奖。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创作组组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文学依然神圣

记者:从1983年您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34年来埋头写作对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冯积岐:对我而言活着就是写作,写作就是活着。这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30多年前,当我扛着农具在田地里劳动一整天,晚上躺在只有一间大的土厦房中开始阅读文学书籍的时候,只是想,有朝一日用文学作品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后来,我尝试着写作,在消息闭塞而偏远的农村,只是埋下头去写。再后来,有了写作的自觉性,自己的想法依旧很单纯:把自己对人生,对人性,对这个时代的理解用一支笔固定在纸上,把笔下的人物固定在纸上,但愿我死之后,纸上的人物还活着。

记者:您一直主张作家写作要有“背靠点”,作品要有“支点”。您的“背靠点”和“支点”是什么呢?

冯积岐:我写作的“背靠点”是我的故乡,是我在小说中虚构的凤山县南堡乡松陵村。我在故乡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伤感的少年和青年中最艰难的岁月,感受和体验了我以后未曾感受和体验的人生的多汁多味。我只能在这个“背靠点”上开掘,它是我精神扎根的土壤,是我写作的源泉。我力图从这个“靠点上”透视我们的农民、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至于我做的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这个“背靠点”不能松动。

我所说的“支点”就是作家的精神向度的问题。一个作家精神向度的高下决定作品质量的高下。一个好的作家,要自觉担荷人类精神的苦难,也就是说,对人类有一种终极关怀。要有悲天悯人的大情怀。要有责任感,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读者负责,对未来负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写人的灵魂而不是内分泌。内分泌只是本能,而灵魂是指人的精神内核,是人精神中最隐秘的,最难体察的部分。同时“支点”也是思想来源。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详细论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冯积岐:关于“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讲得很深刻、很透彻。一个民族的存在其实就是文化的存在。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理应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全面的深刻的准确的把握和认识。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我们要认识到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质,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只有坚持并不断强化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养料,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最近,我重新阅读了部分晚清笔记小说,从中看到了一些现代主义元素,这使我对我们民族文化更加尊敬!对作家来说,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最可靠的创作资源,发掘、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最有营养的、最优秀的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加全国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猜你喜欢

作家协会支点民族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MINORITY REPORT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贺信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