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篮球教学有效性探索
2018-02-26赵春雷
赵春雷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尤其重视当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在我国的身体素质训练中,篮球是在体育课授课中青少年最喜爱的项目之一。但在我国的篮球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籃球教师、教师的教法陈旧、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主要对当前篮球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并总结出创新篮球教学的方法,提升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教学;篮球运动;有效策略
篮球是一项集体性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友谊。在当前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兴趣,并且要注意教会青少年正确的篮球运动动作,避免青少年进行篮球运动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对篮球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篮球教学能够起到实际的帮助。
一、篮球教学中的现状
体育运动中,篮球对学生总体素质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我国的体育课程中对篮球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较强的目的性,也没有较清晰的教学思路,这就使得篮球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学内容混乱、教学进度较慢等问题。并且有的篮球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也会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会影响学生的篮球水平。这些问题都可能会使学生对篮球的热情减少,甚至可能会失去兴趣,此外最为突出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照顾到每个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因此,对当前的篮球教学进行创新迫在眉睫。
二、篮球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加大教师篮球专业培训,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组织体育教师积极参加篮球专业培训,更新教学方法,提升个人教学训练水平。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篮球技术教学与能力的提升,传授篮球规则,教会学生如何去组织小型的比赛,从而发展学生技战术水平以及运动能力。
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基础,以学生的技战术提升为目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动作要领和对不同战术的理解,在充分利用规则的情况下,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篮球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对抗中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课堂上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努力提升上下肢力量,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各项素质,为学生学习并拥有高水准技术打好基础。
2.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创新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比较新颖、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学习、创新教课模式,才能让篮球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可以设置游戏性比较强的且有难度层次、有挑战的内容来满足对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的要求。具体操作如在教学运球上篮的课堂,我们可以采用积分教学来丰富学生课堂,发展学生练习兴趣。设置不同环节的得分,当然挑战难度越大,分值越高。首先设置最基本的技术动作环节(大家一起练习得基础分),在此基础上在设置有障碍的运球上篮练习(得技术分);如果有的学生已经很轻松地完成这一内容,就进入下一个内容挑战(1vs1运球突破上篮得分,2vs2运球突破上篮才能算分,得挑战分)。类似这种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合理地安排篮球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活动的安全性,使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以达到当前对篮球教学的预期。在内容设置时,可以参照以下这一模式。设置每节课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课堂内容的紧凑以及难易程度的递进,在授课的主内容中充分包涵灵敏、反应、协调等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辅内容,以及篮球运动规则等。
这种创新模式,除了对篮球教学中的基本技术及规则讲解和练习,还注重技能的发展,以及身体素质、体力的提升。具体实施:首先练技术,其次在此基础上加上对抗练习,再者要有类似比赛的内容,最后就在比赛中体现课堂学习的内容,即对课堂学习的评价。这一过程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慢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很好地运用技术,形成自己的技能,发展个人身体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我们的篮球课堂就会紧凑而富有挑战,学习的氛围紧张而又不失去兴趣,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确保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进行篮球课堂上的创新,不仅要自身深入了解篮球项目,也要对学生负起足够的责任心,尽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制订合理的授课计划,灵活地进行教课,并与学生在篮球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互动,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篮球的感受,鼓励学生团队间的对抗,并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促使篮球总体水平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德勇.提高高中篮球教学训练效果的有益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88.
[2]康彪.教学与训练分析常见篮球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5(8):78-79.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