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职会计类专业考生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2018-02-26侯丽平
侯丽平
近年来,笔者对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公布的河南省2010—2017年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报考会计类专业学生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的原因,应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下降的情况分析
河南省高职在2016年之前的招生工作中,会计类专业细分为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会计、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司法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共8个专业。从2016开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均按照国家2015年公布的专业目录进行招生,河南省也不例外。而2015年国家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将之前的8个专业归并到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财务会计类、财务会计类(中外合作办学)7个专业中。
会计类专业作为高职财经类院校的主干专业,也是河南省各高职院校的重点发展专业。从河南省高职2010—2017年会计类专业8年的招生计划、学生报考、学校录取数据(如表1)来看:招生8年间计划数每年在12905~19203人之间波动,2010~2012年逐年增加,到2013年达到最高峰,2013年之后逐年下降,到2017年降到最低,2017年比2010年少2275人;报考数8年间每年都超过计划数,但已从2010年的42433人下降到2017年的17859人,2017年比2010年少报考24574人;学校录取人数8年间在每年15502~24051人之间波动,2017年也降到最低,但每年学校录取人数都超过计划招生人数。每年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是河南省教育廳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来制订的,计划数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17年降到8年来最低。8年来,学生报考会计类专业的意愿每年都在下降,2017年降到最低。学校录取既要根据招生计划,又要根据学生报考情况,由于报考数每年都高于计划数,导致会计类专业录取数每年也高于计划数,同时受招生计划数与学生报考数影响,其录取数2017年也降到8年来最低水平。事实上,近年来,河南省高职学生招生计划数、报考数、录取数每年都在递增,而会计类专业的相关数据却在下降,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教育厅根据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在调整专业结构与招生计划,另一方面也说明愿意报考会计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下降。
二、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下降的原因分析
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的下降,既与专业结构变化有关,也与会计技能本身难度加大和高考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之间的矛盾扩大有关。同时,学生对会计类专业认识偏差以及会计类专业“名气”不够大,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影响着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报考意愿。
(一)学生可选择的专业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新兴专业出现,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专业布局随之发生变化,很多学生瞄上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专业。加之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河南区域特色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学生可选择的专业增多,必然降低对传统专业的选择。
(二)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畏惧心理加剧
随着高考扩招,每年本专科录取学生人数在递增,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下降。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以反映复杂经济运行态势的会计行业也在发生变化,会计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本身难度在增大。二者之间的矛盾,反映在学校层面,就出现了教师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觉得越来越难学的现象。加上现代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便利,学生报考时会咨询相关院校的师生“会计学什么?”“好学不好学?”。考分低的学生,尤其是数学不太好的学生不敢报考会计,担心学不会。
(三)学生对会计类专业认识有偏差
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快且广,相关机构还时不时地在网上公布包括会计类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就业率排名,这对学生报考有很大影响。会计类专业是非常成熟的老牌专业,几乎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开设,而且学生人数庞大。正是由于会计类专业学生人数多、基数大,就业率相对其他人数少的专业来说就低。但从绝对数量来看,社会对会计类专业的需求仍然很大,就业情况仍然不错。此外,一些会计类专业办得非常好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升格成了本科,使得仰慕这些学校会计类专业的老师、学生家长在对学生报考的指导、宣传方面起了反向的作用。实际上,会计类专业办得相当好的高职院校有很多,也涌现出许多后起之秀,只是这些学校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让考生家长、老师及考生本人有所了解。
三、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下降的应对措施
从2010年到2017年,我省高职会计类专业报考人数下降比率达57%,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内涵、做出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是每个有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当前亟须做好的事情。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专业建设这些方面的成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体现出来,并且应该向社会传播出去。笔者以为,当务之急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类专业进行改造与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作为会计基本职能之一的会计核算职能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如今,网上报账逐渐普及,财务共享正在推广,业财融合成为可能,适时报告成为必须,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可以由财务机器人替代, 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核算转为管理、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会计类专业不再以核算为主,而是以管理为主,即使是会计核算,其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会计类专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2015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应做进一步改进,以突显大数据会计或云计算会计,突显管理会计。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会计类专业的品牌影响力
1.“名课”建设
目前,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虽建设得如火如荼,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其运用得较少,致使其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反倒是幕课用得较多,但目前主要用于考证培训、教师培训、领导干部培训,以及部分高校选修课的自学。近几年来,悄然兴起的微课正在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主流,每一个微课又都极佳地展现或讲述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此进行的翻转课堂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校到省里,再到国家层面,每年都有各种级别的微课评审。这一方面促使教师做好微课,出更多的精品;另一方面也促使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传播、共享,提高了微课的应用价值。
2.“名師”建设
尽管教育部门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名师评审、表彰,各省也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但具体到各学校、各专业,很不平衡,具体到会计类专业则少之又少,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名师”的带动、示范作用。这就需要各学校分别从各专业着手去培养自己的“名师”,包括初步的评审条件、后续的学习进修、评上后应发挥的作用等。最为关键的是“名师”要上好“名课”,不仅在微课制作上显示其“名师”水平,而且在翻转课堂中展现其“名师”风范。
3.“名声”建设
评价名课、名师的主体是学生,衡量名师、名课的标准是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名声”的载体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听懂了、掌握了、会操作了、会应用了、能举一反三了,一毕业就被用人单位签约,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这就是学校最好的“名声”。最好的“名声”就是在满意中传播,在传播中扩大的。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报考会计类专业
马克思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从结绳记事到电脑操作,从实物计量到以货币计量为主,从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从定期报告到适时报告,从会计制度到会计准则,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会计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想让学生报考会计,首先应让学生明白,让学生家长明白,让社会大众知晓,会计专业、会计职业在信息化手段快速发展的今天及未来仍然非常重要,而且会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应利用QQ、微信及其他一些平台消除大家认知上的误区,提高学生的报考率。
尽管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当务之急应在会计类专业的改造与升级、内涵建设、招生宣传上下功夫,通过提升专业的知名度来提高报考率。河南省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在下降,那么全国其他省份会计类专业学生报考人数是否也在下降?是否对会计实务界也有警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