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教室“小画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8-02-26杜敏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画廊教室绘画

杜敏

小学生美术活动的目标在于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们在绘画活动中,通过手的动作,利用七彩的线条、大块的色面,刺激他们的视觉,利用教室小画廊展示学生作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孩子成功感和满足感,使他们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绘画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室中开辟一方天地,建设一个“小画廊”。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经营小画廊,装扮小画廊,用自己的作品,别人的作品,大家的作品,营造属于儿童自己的一片乐土。这样不仅能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小画廊是一种“象征”

小画廊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它能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成果,它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硕果。作为教师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对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小画廊是一种“肯定”

每期小画廊的展出,展示了孩子们的不同面貌,不同阶段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不同的美感。我认为成功滋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可以这样说,没有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成功体验,便没有兴趣;兴趣要以成功作为支柱,而成功要以兴趣来催化,当兴趣形成,它又会促使人兴趣盎然,有力地推动教室小画廊这一活动的成功。

三、小画廊为教室的环境增添活力

恰如哲学家所言,“一切文化都是人心的产物”。教室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人、物相融,是主体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小画廊仿佛教室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时而灵动、时而鲜艳、时而质朴,它让教室与孩子融为一体,有一种美在流动。

(一)小画廊结合了学科教学的内容,用孩子的巧手呈现出来

小画廊中可以展出语文课上的优秀作业,数学课上的完美解题,作文课上的优美文章,美术课上的个性涂鸦,一切的一切,充满着智慧和张扬个性的童心。

(二)小画廊为孩子们提供了欣赏、创作、讨论的物化场所

在小画廊中展示的作品,不但师生看,还请家长看,同学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既达到相互交流和促进的目的,又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把对绘画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又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小画廊也是变幻多彩的

1.内容和形式在变。它可以是静态的墙面布置,绘画作品展示;也可以是立体流动的手工作品;可以是垂挂在窗前的一盏宫灯;也可以是飞舞在屋顶的一群彩蝶,让你置身教室而赏心悦目。

2.建设者在变。画廊的建设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还可以是师生共

同智慧的结晶。

3.季节在变,主题也在不断更新。春天用美妙的色彩涂抹梦想;夏天用荷

叶撑起一把小伞;秋天捡拾金色落叶、田间果实拼成丰收的美景;冬天闪烁的圣诞树、憨态可掬的雪人为教室增添一抹亮色。

四、小画廊的建设需要管理

(一)孩子们是小画廊的主人

我们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轮流负责管理小画廊,收集整理素材,布置画廊,定期更換内容,为其他参观的同学讲解画廊的作品,真正做到我们是小画廊的主人,我的画廊我负责。

(二)小画廊应该是精致的

小画廊中呈现的作品不论是质朴的、稚拙的都是原创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儿童个性。每个人的个性、爱好和自身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各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有的绘画语言表达得好,有的在手工艺制作上是强项,还有的会有更奇特的表达方式。新世纪儿童所接触的是一个具有多元观念的社会,作为教师应具有改革意识,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给学生广阔的表现空间。

五、小画廊是属于儿童的

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里说:“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见到一个天堂”,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他们有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那么,教室中的小画廊也会拥有一百种的呈现。小画廊是属于儿童的,它是展示童心童画的载体,更是儿童创造个性的绽放。以小画廊为平台,让每个孩子动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以情激趣,学生积极参与,“艺术之花”总会夺目绽放。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画廊教室绘画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