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14纳米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2018-02-26
近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销售额8.907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18.6%,继续保持高增长外,更大的亮点是,其在14纳米FinFET技术开发上获得重大进展,第一代14纳米FinFET技术研发进入客户导入阶段。这意味着,14纳米工艺朝量产又迈进了重要一步。
14纳米进入试产的第一步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中芯国际销售额继续保持高增长,销售额为8.907亿美元,较2018第一季度的8.31亿美元增加7.2%,较2017年第二季度的7.512亿美元增加18.6%。在获利上,中芯国际第二季度的毛利为2.1 78亿美元,2017年第二季度及2018年第一季度则分别为1.941亿美元、2.202亿美元。
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博士和梁孟松博士评论说:“中芯处于蓄势过渡时期。在推进技术、建立平台和构筑合作关系上,我们看见令人鼓舞的初步进展。同时,我们向今年高个位数的收入成长目标迈进。随着需求和产能利用率在二季度回升,不包含技术授权收入的中国区收入环比和同比成长了14%和38%。作为中国首选晶圆代工伙伴,我们相信必将受惠于中国芯片市场的成长机遇。”
中芯国际的14nm FinFET制程,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财报指出,中芯国际在14纳米FinFET技术开发上获得重大进展,第一代FinFET技术研发己进入客户导入阶段。这成为本次财报最大亮点。
半导体专家莫大康认为,所谓客户导入介段可以理解为己出样品,进行订单产品的测试,这是进入试产的第一步。“虽然离量产取得成品率还有不短的距离,不过已经比原订计划提前一年,说明有成绩。”莫大康表示
14纳米制程如果顺利量产,不仅对于中芯国际,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也是一个重大进展,可以大幅拉近和国际芯片大厂之间的距离。事实上,中芯国际一直都在追赶与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领先者在先进制程技术上的差距。
在28纳米方面,中芯国际本财季也取得进展,工艺技术进一步成熟,28纳米HKC持续上量,同时28纳米IKC+技术的开发工作也己完成。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28纳米销售额占比达到8.6%,2018年第一季度28纳米销售额占比为3.2%。
在业绩、技术研发和扩张之间寻找平衡
由于研发支出与资本支出增加,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毛利率有所下降,成为本季财报中较为遗憾之处,2018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4.5%,低于2018年一季度的26.5%及2017年第二季度的25.8%。但是正因为有了更大的研发支出与资本支出,才使中芯国际在14与28纳米的工艺技术上取得较快发展,很难两全。
对此,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评论表示,对中芯国际来说,在业绩、先进技术研发和扩张之间找到平衡非常难。第二季度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的资本支出情况为,2018年计划用于晶圆厂运作的资本开支约为23亿元,其中约13亿元预期用于拥有多数权益的北京300mm晶圆厂、天津200mm晶圆厂及上海300mm晶圆厂的产能扩充,以及约4亿元主要预期用于研究发展设备。
除此之外,中芯国际在今年年初还宣布,将联同两大政府产业基金共同投资中芯南方,以加快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计划。其中,中芯控股现金出资15.44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现金出资9.47亿美元,上海集成电路基金现金出资8亿美元。各订约方对中芯南方的投资总额估计为102.4億美元。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的毛利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加大,折旧开始,这必然会对利润造成一定影响。这是中国半导体企业发展中免以避免的一个过程,必然需要面对。
“我们将继续扩展和提升我们的成熟和先进技术平台,提供客户全面有竞争力的服务。作为中国首选晶圆代工伙伴,相信公司必将受惠于中国芯片市场的成长机遇。”两位首席执行官强调。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