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化解江西过剩产能的机遇

2018-02-26袁青燕匡娟葛江

老区建设 2018年14期

袁青燕 匡娟 葛江

[提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通过提升沿线国家和区域工业分工与合作水平,将有助于我国产能过剩产业的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江西省重要的出口貿易伙伴,给钢铁、水泥与建筑等过剩产能转移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分工;过剩产能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发展到“产业内分工”,再深化到“产品内分工”的演变,价值链分工已经主导了区域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向。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提升沿线国家和区域工业分工与合作水平,进而为实现工业经济协同升级提供了条件。

一、过剩产能转移的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这些过剩产能将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与分工得到缓解。长期以来,“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经济体大多数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很多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排在本国进出口的前三位,其中欧盟28国进口商品中有16.6%来自中国,出口8.5%的商品到中国,而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到其贸易总额的20%以上。

近年来,江西省外贸出口增长较快,2018年1-6月外贸出口值1381.7亿元,增长12.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49.8%。对东盟出口31.54亿元,增长32.5%;对欧盟出口34.64亿元,增长91.4%。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江西省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江西省过剩产业转移的重要输出地。

二、过剩产能转移的重点领域

(一)基础设施建设

钢铁、水泥、建材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材料,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上仍然十分薄弱,急需大力发展。通过对外基建承包,不仅有利于转移过剩产能,而且也有利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最终实现共赢。

长期以来,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江西省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资源、环境问题日趋加剧,企业利润降幅不断扩大。部分企业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价格下滑与经营成本上升“多重挤压”下,盈利能力下降,亏损面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下降,且降幅呈不断扩大趋势,这就需要我省企业加强对外投资,积极寻找市场和资源,转移省内的过剩产能,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一)钢铁行业

2017年全球粗钢总产量为16.912亿吨,其中过剩产能有6亿吨,而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炼钢能力分别增长50%、20%和10%左右。由于我国钢铁业在能源、环境、劳工方面相比于欧美地区成本低很多,使得我国钢铁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为我国钢铁企业提供了海外市场机会。

江西省是钢铁产能较大的省份之一,形成铁矿采选、焦化、钢铁冶炼比较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我省部分钢铁企业产品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如方大特钢的弹簧扁钢、新钢公司钢绞线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1.21%、10%,均位居全国第一,新钢船用钢板、锅炉容器、核电板以及方大特钢汽车板簧、易切削钢等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均位居前列。但近年来,国内钢铁市场比较低迷,铁矿石价格起伏震荡,与此同时,2015年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的实施,大幅收紧排放量,在环保治理高压态势进一步增强的局势下,钢铁企业为了正常运营不得不大幅增加环保投资,使得钢铁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仅烧结机脱硫一项全省钢铁企业就提高吨钢成本20元左右。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均有大幅下滑。面对严峻的国内市场经营压力,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转移是江西省钢铁企业化解国内市场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

(二)水泥行业

中国是水泥产能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水泥技术和装备制造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作为高消耗型的产业,我国水泥企业在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下,导致了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2015年我国水泥销量23.5亿吨,出现了25年来首次下降,水泥企业近半数出现亏损,导致行业价格效益全面下滑。我国水泥产能预计超过40亿吨,产能过剩20亿吨,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据资料显示,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涉及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可带动水泥消费1亿吨左右。

2016年,江西省水泥产量9513.03亿吨,位居全国第14位,行业盈利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行业销售利润率超过10%,我省水泥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省水泥企业应紧抓国际化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从以本土市场为主转向“一带一路”等市场,提高海外占比,开辟长期市场需求。

(三)建筑行业

2012年以来,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江西省建筑行业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海外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2016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在省外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1853.1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0.8%,省外施工产值占本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8%。通过对外承揽项目的方式,也涉及到各类工程施工及设计监理咨询项目,包括承揽水利、电力、矿产冶金、机场港口等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我省建筑行业的市场外向度和企业的对外竞争拓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在非洲、东南亚、南美三大板块的市场布局。

(四)资源开发和能源合作

有色金属是江西的传统优势产业。江西被称为“世界铜都”和“世界钨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铜冶炼加工、钨原料、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建成的贵溪铜及铜加工、鹰潭铜合金材料、赣州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龙南稀土精深加工、丰城再生铝、宜春锂电新能源、横峰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7个重点集群,形成采选、分离、冶炼、加工和地质勘查、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2015年江西省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283.6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1027.2亿元,增长12.1%,为历史首次迈入千亿行列,也成为江西省首个增加值千亿元的工业行业。然而近年来,铜、钨价格都有所回落,稀土产业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严重过剩和下游需求萎缩。

未来,江西有色金属企业可与中亚、非洲等国家展开合作。一方面,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勘探成功率高,开发成本低,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江西加快境外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助于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防御世界资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勘探开发的技术相对落后,江西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在该地区进行投资,加强能源技术方面的引领,提高开采效率,从而在未来拓展更大的合作空间。

三、结论与展望

对于江西企业而言,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需求要素。要找准投资方向,弄清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什么。短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是各个国家都迫切需要的,因而可以先从这个方面介入,给江西的钢铁、水泥、建筑、铁路、船舶、航空等产业都带来较大的市场机会。第二,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江西省数控机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高压输变电等装备制造业是江西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江西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成熟的重工业品,从而促进该地区工业实力的增强。第三,产业延伸。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将产业链向全球进行延伸。

[参考文献]

[1]陈岩,翟瑞瑞.对外投资、转移产能过剩与结构升级[J].广东社会科学,2015,(1).

[2]董小君.通过国际转移化解过剩产能:全球五次浪潮、两种模式及中国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4,(55).

[3]马莉莉,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4]刘涉娟,郎营,易妮.“一带一路”将适度缓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EB/OL].http://www.dcement.com/article/201506/136029.html.

[5]林红.十八大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十五:外向型经济推动江西经济发展升级[EB/OL].http://www.jxstj.gov.cn/id_OLDCOLUMN10579203 news.shtml.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