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AS3的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

2018-02-26银来顺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16期

银来顺

摘要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各级教育的起步阶段、基础阶段,在我国各地均得到广泛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效推动了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进步。基于此,本文以当前中小学教学软件的不足作为切入点,对其操作、兼容性以及灵活性方面的问题给子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基于AS3的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思路、方法,以期通过研究为后续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优化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AS3 中小学教学软件 Flash 多终端

AS3也即ActionScript 3.0,是一种强大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标志着Flash PlayerRuntime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设计AS3的意图是创建一种适合快速地构建效果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程序的语言,这种应用程序己经成为Web体验的重要部分。该技术的出现的应用也为现代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现代教育对设备和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分析基于AS3的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1 当前中小学教学软件的不足

1.1 操作难度大

20世纪末期,我国推行了全面教育改革,该次改革除了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素质综合提升外,也增加了技术设备的应用,中小学阶段尤其如此。对现有的部分中小学教学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多数带有一个突出弊端,即操作难度较大,研究人员针对北京地区的中小学教学软件进行过分析,结果上看,31个分析对象中,简单学习即可掌握的只有6款,另有11款牵涉到专业信息技术,部分学校、教师甚至不考虑采用。其余14款教学软件则存在反应速度慢、操作功能复杂、无法执行一键操作等问题,均不够完善。

1.2 兼容性不高

兼容性是当前信息时代软件可用性的核心指标,很多软件在开发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天然缺陷,与系统不兼容或者存在漏洞,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中小学教学软件的可用价值。在针对北京地区的同次调查中,研究人员对31个中小学教学软件进行功能评估,其中17款软件能够满足各类系统(安卓、苹果、Windows、XP)的使用要求兼容性良好,9款能够满足Windows,XP的兼容要求,另外5款只能满足单一系统兼容工作,这表明,近半数教学软件的兼容性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也体现了当前当前中小学教学软件性能上的不足。

1.3 灵活性不足

灵活性在此前对中小学教学软件性能的衡量中并不被重视,近年来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则使教育工作者发现了移动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其突出价值,如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此外,现代教育讲究碎片化、延伸化、课外化,灵活性不足的教学软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也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2 基于AS3的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思路

2.1 强调操作的便捷性

AS3使Flash Player Runtime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这是其主要价值,也是将其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的基础,思路上看,应借助Flash Player Runtime的优势,强化软件操作的便捷性。在AS3的支持下,现代教育工作已经应用了Flash Player Runtime技术,未来设计上,由于该技术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安装便捷,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也可以使用,应利用此优势,优化操作功能,提供可以一键式交互、快速反馈交互、智能化交互等功能。

2.2 强调多元兼容

多元兼容包括与操作系统的兼容,也包括软件本身能够兼容的信息资源。操作系统上,应能够保证在安卓、苹果、Windows、XP四大系统中使用,如果在技术上存在难度,也应至少保证兼容与Windows、XP两个主要的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兼容上,中小学一般性的教学工作至少会使用文字、图片、视频三大类资源,要求软件能够实现这三种资源的兼容和同步展示。动态展示借助视频资源,FlashPlayer Runtime技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直接的知识内容,这也是将其作为教学软件支持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强调使用灵活

使用的灵活性主要强调软件能否满足多样化资源保存和展示,占用的空间是否过大等。在利用软件制作、整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求在时间轴中不同的图层插入关键帧,将变形图层的最后一帧转换为关键帧,在不同的动作脚本中根据制作效果的不同分别加入代码完成复杂的控制,使课件更加灵活实用。而且在此课件制作过程完成后,应将课件转化为exe的形式以便于保存、播放,exe格式占据的空间较小,能够实现移动携带、满足移动教学需要。

3 基于AS3的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方法

3.1 主体开发与设计

尝试应用AS3进行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可抓住其容易编写、高兼容性、响应快速等特点,借助Flash Player Runtime技术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强化主体的开发与设计。首先要对Flash课件的制作进行整体的规划,想好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深化新知的内容和排版,结构的规划必须合理,比如利用软件展示教学课件,可以使软件具备基本的层次化特点,该模式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第一层为“封皮”,写明教学内容、课时等基本信息,点击“封皮”后,进入“首页”,首页展示教学内容、目标、时长等内容。下一层次为课件的核心部分,展示本次课件的各类核心元素。最后一个层次为“结束语”,对教学内容给予总结。该设计强调对知识内容给予层次化展示,在“课件”部分,可以充分利用Flash Player Runtime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不同类型的资源充实其中,尤其是Flash动画,从而优化软件整体的表现力、功能性。

3.2 功能延伸开发与设计

软件功能的延伸是指将软件功能进行归类,开发上使其带有模块化特点,设计上确保不同功能模块的清晰化和可操作性。功能的模块化方面,教学软件应能够直观展示各类知识信息,具备存储、图片放大与缩小、声音调节、局部展示等多项功能,在开发过程中,应将每一项功能都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小模块,将所有带有类似性的小模块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大的功能区域,为避免工作上存在互扰,可以强化有線通信技术的使用,作为指令下达的途径,或者应用触摸模式下达指令。

设计主要体现在界面端,可以采用基本的层次模式,以主界面、分界面、子界面的形式展示不同功能分区,实现一键交互和有序排布。如尝试进行地理学教学时,通过主界面点选“地理学”,进入分界面,分界面内应包括“基础知识”、“延伸知识”、“习题与考试”等若干项目和入口,点选“基础知识”即可进入子界面,该界面包括“教科书内容”、“教师教案”、“教学课件”等若干项目和入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

3.3 软件的可扩展性

软件的可扩展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存储空间扩展和安全性能扩展。在开发设计时,要求技术人员额外考虑信息量平行增加的问题,设计外链式存储出口,使应用于软件中的各项资源能够通过该出口存储于计算机中。安全性方面,教学资源的价值相对而言并不突出,很少面临黑客威胁,所谓安全性主要指软件的漏洞是否导致教学资源丢失,或者出现乱码等问题。要求设计人员加强对软件兼容性的优化,利用AS3技术编程简便的特点,加强对软件漏洞的识别能力,或者实现软件与其他防护系统的兼容联动,以便于随时修复问题。乱码主要是由于计算机语言存在BUG导致,要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加强检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排除、处理,确保软件功能完善。

4 总结

通过分析基于AS3的中小学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更多支持,其典型代表之一是广泛应用的教学软件,当前部分教学软件存在操作难度大、兼容性不高、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基于AS3的中小學教学软件开发与设计则强调对上述问题的应对,具体方式上包括主体开发与设计、功能延伸、多终端普及等,可有效提升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涛.翻转课堂在高职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4):135-136.

[2]杨凤年,何文德,张志宏,刘华富.嵌入式软件开发案例教学探索——以Android系统移植为例[J].福建电脑,2018,34(01):83-84.

[3]王侠.互联网经济下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实现[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2):185.

[4]谢生龙,李竹林,许淳.以项目引导的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7(8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