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慧英:让初心融入民心

2018-02-26郇岩

时代报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驻村村民

郇岩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千家万户,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在广袤的田野,一处处便民设施井然有序地坐落在村庄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诉说着乡村的幸福故事……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思考,一路讨论。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位热爱黄土地的人,我看到了美丽乡村发展中的方向。

2017年2月的最后一周,睢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的柴慧英,作为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在春寒料峭季节,带着初心、带着使命踏上了西陵寺镇耿庄村的黄土地。一年多的时间,她用激情与赤诚践行党旗下的庄严承诺,用真情与奉献赢得广大群众的满意,用拼搏与奋斗奏响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初心

乡村的夜很静,没有柏油马路,更没有霓虹灯,白天的走村入户,柴慧英第一次感觉到了“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是怎样的一种痛,村民王继同“苦苦扒拉半辈子竟养不起三个孩子,老了老了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那句话更像针一样触碰着她的每一根神经。在那间破旧的村室里,柴慧英苦苦思索着村民反映最强烈的贫困户不公的问题。次日,便召开村民大会,对评议的108户贫困户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细致、强硬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風让耿庄村的村民拍手称赞,柴慧英的第一脚踢得精彩。

对驻村第一书记来说,村里的事很多都是类似的细碎小事。虽是小事,但每一件都要得到圆满解决也是不小的考验。村民王继同的爱人患有精神疾病,几年前走失,至今未归。家里上有年迈的母亲病重卧床,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靠种5亩薄地和低保过日子。柴慧英走访过不少贫困户,可他家的情况完全超出她的想象。别说奔小康,眼下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于是,她迅速联系民政、妇联、团县委、衣网情深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为他们寻求资助物资和资助项目,并带领村民帮她整理庭院、打扫卫生,购置必要的生活用品。根据他们家的情况,三个孩子随后也享受到了补贴。一次,女孩在作文中写到她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能成为柴阿姨这样的人,像妈妈,像温暖的阳光……

“每户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有时候虽说是小事,但处理不当,就容易失去村民的信任,以后再开展工作就有难度。所以,在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时努力做到真诚、及时,在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村里也有一些大事,比如修路。去年年初,柴慧英刚到耿庄村驻村的时候,从村里到村外,整个村里面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出行极为不便。修路,成了当务之急。有了修路的决心,柴慧英一马当先筹措资金,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在她的带领下修建并竣工多条村路,大大改善了耿庄村道路质量。在此基础上,搬迁了村室,建了文化广场,装了路灯,家家户户也由以前的脏、乱、差,变得洁、净、美;庭院里花开四季,凸显了别样乡村。来过耿庄的人都说,耿庄变了。

书记不像书记,像闺女回娘家。一件一件的实事、大事让村民看在眼里,也尝到了甜头,对她满意度提高了,信任度也随之上升,一时间,驻村女书记柴慧英成了村民口中的“好官”。

党心

2018年的7月1日建党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耿庄村的村室也迎来的一个特殊的村民,80岁高龄的黄正云老人推着她半身不遂的丈夫站在党旗下对党宣誓。当宣读到“永不叛党”时,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人泪流满面。她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我很荣耀,也很骄傲,这样的党员大会要多开、多学、多讲国家大事,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虽说我人老了,但对党的诚心不变,对党的忠心不变。”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每一位党员无不感动落泪。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柴慧英三项措施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高队伍自身素质,由村党支部统筹安排,真正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切实起到整体提高的效果;二是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能手,以“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思路为遵循;三是在村部前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部内设置党员学习会议室和村民学习图书室,党建及扶贫政策电教视频供党员和村民学习观看,书籍供村民免费阅读。

“她对我们班子建设帮助很大,虽年轻,但在工作中的表现很优秀。”耿庄村的支部书记赵德义说起柴慧英,连连夸奖,“没有架子,也很有能力,很注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培养致富带头人和生力军。今年村里共有5名青年及致富能手有入党的意愿,其中2人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产业

顺风顺水的年份,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丰收了,可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再除去管理付出的劳动力及其它,农民最终获得的收入真的很低很低,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根本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于是,就有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一份他们可以做的差事,甚至有一些已经步入天命、花甲、古稀之年,本是安享晚年的老人,却也无可奈何,不得以而为之。

面对思想落后、经济落后、设施落后的“三落后”村,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如何让村民在“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也有家”成了柴慧英思考的一道难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本,也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从旧思维到新理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产业,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盘活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养殖种植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产业兴则百业兴,只有把着眼点定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上,才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才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柴慧英瞅准了契机,其中种植三樱椒是村民一大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产业,按照精准扶贫政策,因人施策,精准施策,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探索实践“能人带动”“政府奖补”等产业发展模式。柴慧英审时度势,带领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2017年种植辣椒300多亩,小杂果200多亩,发展养殖户3家,让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并自掏腰包,购买种子,在庭院、村头、路肩、路沟旁种上成活率高,群众愿意接受的花花草草,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美化环境,然后利用单位优势策划旅游项目,在发掘乡土文化上做文章,寄希望于从保留的乡土文化中发现新亮点,开拓乡土文化市场,让老百姓认为“土”的掉渣乡土文化大放异彩。让人们从乡土情趣中品味生活。收集整理乡规,使其成为农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准则,改变农村的陈规陋习;收集民俗,使其成为留住乡愁,激励教育村民励志的场所;建起乡土文化长街,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嘈杂和喧嚣,在有瓜、有花、有果的优美田园风光里踏青、采摘。在浪漫的小木屋,在风情万种的旷野里,看星空、听牧歌、闻乡土气息,享受宁静、享受生活、享受“乡村一日游”的快乐。

“现在不少乡村都搞DIY,比如‘城市菜地之类的,城里人认领一块菜地,村民代种代养,我们这儿也可以搞起来,比如采摘、椒酱及乡村游DIY制作,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体验方式。”实现乡村振兴,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产业变成农民手中的“聚宝盆”。

民心

2018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柴慧英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开展“同为一家人,同吃一锅饭”活动,让耿庄村的留守妇女真正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在村室的大广场上,年老的年少的纷纷登场,丢沙包、斗拐好不热闹,自编自演的节目一环套一环,掌声与笑声一片连一片,有人唱起“十五的月亮”,有人扭起了忠字舞,没有像样的舞台,她们席地而坐,没有锣鼓家伙什,她们就伴着手机的镪镪声,尽管走腔跑调,但一个个都唱得开心,玩得尽兴,唱着唱着竟有人落泪了。节目的最后,柴慧英高门大嗓激动地说道,凡今天给婆婆洗脚的媳妇儿一律评为“好媳妇儿”,年底还要佩戴红花,出席县里的表彰活动。话音落地,场面失控,一位年近六旬的大姐笑着笑着竟哭出了声,她说,“这一天,是她做女人几十年最幸福的一天,以前,因为一连生了几个闺女,婆家人从没拿她当人看,更别说过节了,想都没想过妇女节还可以这样过,今天的活动太好了,吃得很有意义,玩得也开心,这辈子没白活……”

为了凝聚民心,2018年春节期间柴慧英又组织开展了“和谐家园全家福,助力脱贫奔小康”摄影活动,耿庄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600多人聚到一起照了有史以来的一张全家福。

得知记者采访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七嘴八舌说开来,“我家的辣椒柴书记都帮我卖了”“我家想养羊,柴书记帮我解决了部分资金”“我想外出打工,柴书记帮我找到了工作”“我家孩子考上大学了,柴书记帮助我们办理金秋助学” “柴书记帮我们修路、建文化广场,办的好事能写一本书” “门前花草红,蔬菜也增绿。庭院改菜园,美丽添经济”…… 一桩桩一件件,村民们掰着手指,如数家珍。

天地有秤,民心为镜。驻村岁月铭刻着她奋斗的印记,耿庄变化昭示着她拼搏的艰辛,2018年柴慧英被授予县十佳驻村第一书记,耿庄村被评为睢县“脱贫攻坚红旗村”和“美丽乡村红旗村”。前不久,她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柴慧英说,驻村第一书记每个月一般都要在村里待上25天左右,周末是陪家人的時间,然而,她周末无休也是家常便饭。两全其美,难。

“办村民急的事,想村民想的事,做村民做的事,有一种幸福叫群众满意,有一种情怀叫驻村工作。驻村一年,回味一生。哪怕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俯耳的倾听,都能提升与村民共通圆融的血脉温度,加深彼此的感情和信任。若现在让我离开耿庄村、离开耿庄村的村民,我眼不落泪心落泪”,这是柴慧英的真心话。

猜你喜欢

驻村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驻村书记
奇怪村子的女人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