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018-02-26王政燃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共同富裕短板

王政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带来民生领域新需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紧密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民心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发展领域,包括社会公平正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民获得感、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方面构成了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本身,而是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幸福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以贯之的精髓。

民生问题是党的发展战略的主线,体现了党的经济思想民本色彩,凸显了经济思想的问题意识。这一主线即以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南针”,以民生需要和民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尺度。这一主线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人民为目的,一切为了人民;另一方面是以人民为尺度,尊重人民的关切诉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要求也更高,既需要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只有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更加平衡、更为充分的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在新时代的新需求。

二、实现经济发展要以人民利益为目的

“一切为了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30%。在我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生态环境等关乎民生的主要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如何让改革开放近40年的经济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期的背景下,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经济发展不能奉行GDP至上,不能用“物的标准”代替“人的标准”,不能让社会发展在市场逻辑之下单向度化,不能将人民群众的民生需要与经济建设对立或割裂。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切相关。一方面,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所决定的。为人民谋幸福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让发展成果普惠于全体人民的过程;另一方面,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升华。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将“执政为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都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鲜明表达,并且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划定了明确的民生标尺。

三、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人民获得为根本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民生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制高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核心正是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否解决民生问题,是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重要门槛。共同富裕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路径。当前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差距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共同富裕思想,为求解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补短板”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是寄希望于财富的“涓滴”,而是要尽力克服制约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顽疾。当前亟待补齐的短板,无不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在“四化同步”过程中补农业现代化之短板,让农业强起来,这是保障和改善农村地区民生的重要前提;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综合解决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农村社会的民生问题,补齐农村社会发展的短板让农村美起来,补齐农民收入相对过低的短板让农民富起来,补齐农民工“落户城镇难”的短板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等等。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补“短板之短板”,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更好地保障和改善这些地区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endprint

四、实现民族复兴要以人民幸福为基石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梦想”的实现要依靠民生改善作为基石。制度与公平正义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合理制度的具体化,合理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民生改善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内化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成为梦想实现的最终受益者。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的根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现实的利益诉求紧密相连,也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集中于民生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再是总量和增速的快速提高,而是如何让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保障。到2020年即便我国经济增速和总量达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短板更加突出,也不是真正实现了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高点在于民生问题的求解,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解决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关键一步,对民生问题的解决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复兴”是13亿多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人民群众是“复兴”的主体,也是梦想实现的最终受益者。党和政府要将民生改善放在优先位置,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准和价值尺度,从体制机制、投入力度、制度设计和社会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解决民生根本问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人民福利不断提升,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国家实施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人民群众在脱贫、教育、就业、收入、基本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状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生活福利与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大在利民惠民方面又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的目标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过程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责编/吴耀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共同富裕短板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