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2018-02-26李晓鹿付长景周玮俐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李晓鹿+付长景+周玮俐

【摘 要】为检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时根据企业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招生计划,为教学改革和就业服务提供参考,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机制工艺系每年组织专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现就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数据报告如下,并对专业群建设提出改革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test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group,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time and adjust the enrol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employment servic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handong Lab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ganized professional staff to follow up on the graduates every year.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ntent of the report on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methods and survey data, and th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智能制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ducational reform;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125-03

1 引言

智能制造专业群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精密机械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四个专业。本专业群的服务面向是“立足济南、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服务山东”,围绕济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结合山东作为制造业新兴区域的机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建实境教学新模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1],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生产装配、设备的维护调试和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近三年来该专业群每年向社会输送五百余名毕业生。为检验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时根据企业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招生计划,为教学改革和就业服务提供参考,我系每年组织专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2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调查的对象是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为分析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发展趋势,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做好调查工作:

①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对于实习的工作情况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生源地,实习单位,岗位性质,薪资待遇等。

②对于实习结束正式毕业的学生,在档案中追加就业的单位,岗位性质,薪资待遇等情况。

③对于毕业一年的学生,通过邮箱、QQ群、微信群等形式建立网络联系,由辅导员牵头组织,及时更新保存毕业生的网络联系方式。通过网络方式对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除记录工作单位,岗位性质,薪资待遇以外,还详细记录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④对于毕业二至三年的毕业生,我们在就业比较集中的几个单位选拔确定了信息联络员,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另外,我们在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调查问卷,号召毕业生下载填写后发回。

⑤为近距离与毕业生接触,并且了解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每年组织专人去用人单位调研,通过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以及相关领导座谈会的形式,获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在2017年下半年做的调查中,共回收2015~2017届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9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22份。走访了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齐鲁电机有限公司、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濟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六家毕业生集中就业的单位。对在这些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以及这些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3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束后,我们组织专人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本次调查的样本来源主要是本专业群2015~2017届的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13份,收回930份,其中有效问卷922份。有效问卷占三届毕业生总人数的86%。样本来源数据统计见表1。

3.1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类

收到问卷后,我们首先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进行统计,将各行业毕业生占总人数的比重计算出来。毕业生主要就业的行业是机械装备业,其他就业的行业有: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冶炼和电气设备制造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数据见图1、图2、图3。

通过对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数据分析比较发现:就业于机械装备业的毕业生的数量连年上升,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保持在50%以上,这与山东省进行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密不可分。另外在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中,新出现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就业单位所占比重为5%,这体现了自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以来,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调查发现该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会大幅度提升。endprint

3.2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类

我们梳理了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发现在就业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最高比例,近三届分别为22.5%、28.2%、29.4%,所占比重连年上升。另外,就业于合资和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比例也比较高。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实训教学中严格按照7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要求,督促学生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自覺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这些都为毕业生就职于大型企业打好了基础。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见表2。

3.3 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近八成毕业生认为目前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相近或对口。从近几年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每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均达到75%以上。近三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见图4。

3.4 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类别

在统计毕业生岗位类别时,我们重点统计了工作与专业对口及相近的毕业生。他们所从事的岗位主要有设备安装调试、设备故障诊断与售后、机械加工制造、零件测绘出图、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管理和编制工艺。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见图5、图6、图7。

从以上三图的数据分析出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最多的是设备安装调试,其次是设备故障诊断与售后。另外从图中发现,随着毕业时间的增长,从事管理岗位、质检岗位的毕业生比值有所增高。

4 专业群建设建议

4.1 智能制造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人才需求激增

全球正在掀起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布局,我国制造业也正在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2]。这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未来5年,我国的智能生产设施、数字化车间、工厂的升级改造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对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预计我国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市场规模将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山东省,正积极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3]。

4.2 精准发力,完善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本专业群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机械类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0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工艺类岗位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造,CAD、CAM、CAE、CAPP、MES、ERP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工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传统岗位在生产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而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在完善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时,应针对“三化”的发展趋势,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与智能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改造创新实训室,利用网络技术对接企业生产实际场景,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实训设备,共享教育资源[4]。

4.3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吸纳行业、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利用优秀企业的设备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为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通过与优秀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积极培育具有现代“匠人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振生.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萍.高职生职业素养策略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5.

【4】杜新安,王爱敏.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7):85.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