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2018-02-26张雅洁

中国市场 2018年4期
关键词: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防范

张雅洁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子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方式已经非常普遍,而大学生逐渐发展为网络借贷的“主要阵地”,但是大学生网络借贷中存在着许多法律漏洞,一旦发生相关纠纷,则双方很难通过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防范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069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产品的衍生,网络借贷作为金融产品中较为流行的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网络借贷的手续相对简单,贷款速度较快,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但是在相关法律还未完善的前提下,大学生网络借贷很可能会陷入利益陷阱,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网络借贷存在的法律风险

1.1 网络平台违规风险

网络借贷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网络平台借贷相关法律还不完善,导致网络借贷平台的很多做法都容易触碰到法律的底线。此外,由于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相对较为松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真空状态”,使得交易双方无须通过大量、烦琐的手续来进行借贷,容易出现网络借贷平台未履行相关义务、违规发放贷款、欺诈贷款客户等行为,且这些行为容易产生纠纷,对借贷双方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1.2 借款人违约风险

除了上述网络借贷平台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外,借款人违约风险也是较为常见的。在实际情况中,众多网络借贷平台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都会倾向于门槛低、审核松的借贷策略,这样就使得大学生网络借贷所要承担的风险比传统模式的风险要高得多。一方面,不同的平台之间没有针对同一个借款人提供信息共享,使得重复授信的情况反复发生,超出了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实际收入来源,且网络借贷平台不需要担保人,这样就会在无形当中“纵容”大学生从多个平台借款,超出自身的还款能力。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大学生违约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我国近些年不时出现大学生因无法偿还贷款而自杀的案例,需要我国各方给予重视。[1]

1.3 其他衍生法律风险

除了上述两种大学生借款人与网络借贷平台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外,还容易出现第三方衍生的法律风险。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很多大学生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同学的名义向网络借贷平台发起借贷,而这种通过第三方向网络借贷平台贷款的方式,很可能会构成诈骗罪、骗取贷款罪等,且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若是第三方同学主动参与到其中,则可能会构成共犯,对大学生来说,该种方式所连带的法律风险非常大。

2 法律风险下大学生网络借贷双方所要承担的责任

2.1 合同违约责任

目前的网络借贷都是通过从中获取利息和手续费来为学生提供资金需求。在借贷和还款过程中,一旦其中一方没有按照合同中所约定的内容来进行借贷和还款,则构成合同违约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为常见的是大学生逾期还款行为,大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如:缴纳罚息、违约金等。

2.2 民事侵权责任

民事侵权责任通常出现在网络借贷平台一方,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为了抢占市场,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剑走偏锋”的方式来解决,比如:为了能够催收贷款,平台通常都会在社交网站上发布逾期学生的个人信息,并联系老师、同学、父母等,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已经构成了民事侵权责任。此外,一些平台通过恐吓威胁的方式来催收贷款,甚至雇用专业的“追债人”上门骚扰,上述情况均构成了民事侵权责任。[2]

2.3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在大学生到网络借贷平台进行借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个人私密信息提交到平台,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这些信息一旦在平台中泄露,则可能被用于犯罪行为。若是平台故意将上述信息提供给他人,则构成非法提供公民信息罪。

2.4 骗贷罪

很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为浅薄,认为即使不还款也不会牵扯到法律责任这么严重,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为了超前消费而采用虚假的信息证明或是冒用同学的信息来进行贷款,实际上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骗贷罪。此外,高利转贷罪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借款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该行为也构成了犯罪。

3 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从上述情况来看,大学生网络借贷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非常多,因此,必须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对其进行严格约束,使大学生网络借贷能够“走向正轨”。

3.1 提高网络借贷门槛,完善相关立法

提高网络借贷门槛,完善相关立法是防范大学生网络借贷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第一,提高网络借贷门槛。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高网络借贷的门槛,在信息审核、放款额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对学生所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视频签约,并建立事后审查机制,杜绝虚假信息出现。而对于不合理的重复授信行为,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有效制止,逐渐将大学生网络借贷与普通银行借贷一样,纳入征信系统。同时在担保人方面做好工作,保证降低合同违约、违法事件的发生率。第二,完善相关立法。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相关立法的建设,针对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特点和反映出的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来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如明确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准入门槛、明确规定行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及时修订传统管理法律中不相适应的条款等,从根本上解法律真空问题,为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发展奠定良好法律基础。[3]

3.2 规范违约处理机制

对违约的行为,应当通过规范违约处理机制来进行规范。第一,针对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的各种催债手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通过相关法律机制来制止其不良的催收手段和行为,禁止其侵犯大学生的隐私,避免其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威胁和恐吓,禁止平台通过上门讨债骚扰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和人身的伤害。第二,平台应当联合各大高校研究网络借贷逾期还款补救机制。对于学生无法偿还的案件,高校应当与平台进行联合触动,研究出合适的解决方案,避免“自杀行为”的出现,同时也应当针对违法案件与公安部门进行合力打击,及时将违法行为发布,起到震慑的作用。[4]在上述违约处理机制的辅助下,平台将不会主动发生违约、违法的行为,且对于已经发生的大学生逾期还款行为,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解决,避免出现“大学生不堪重负自杀”的悲剧。

3.3 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是防范网络借贷法律风险的重点措施之一,只有大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借贷的好处和弊端,才能够正确进行网络借贷。因此,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第一,对大学生的财经理念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并将“培养大学生财经素养”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借贷的好处和弊端,避免在借贷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法问题。第二,高校加强法制宣传,学校可以组织公检法部门到学校内部做普法教育和宣传,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法律的诠释,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在借贷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5]

总之,网络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但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因此,高校、借贷平台、公检法部门应当联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在自我约束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网络借贷平台,促进网络金融借贷平台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借助网络平台帮助自身解决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喻亦爽.校园网贷的风险与防范研究[J].学理论,2017(7):138-139.

[2]趙小静.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分析[J].法制博览,2017(13):278.

[3]甘友成.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7,30(1):111-115.

[4]赵忠亮.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防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6):43.

[5]吴臻颖.议析校园网贷法律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332-333.

[6]朱文博,徐家丽,张景艳,等.大学生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市场,2017(9).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借贷法律风险防范
网络借贷平台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