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处,琵琶断情
2018-02-26杨静
杨静
戈壁滩上,一道孤独的背影默默北上。北风吹开她如火一般的纱巾,露出一张绝色倾城而又满面悲楚的脸。
红衣裹体,一头黑发绾成髻,坐在马车之中的女子绝美的眸中滴出了一滴泪。这泪中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对自己出身的无奈、对这个腐朽社会的怨恨,包含太多太多……
那时国家不宁,她为了不让百姓死于战乱,只能和亲,嫁与呼韩邪单于,到那个黄沙遍布风尘四起的地方——漠北。
没有人问过她是否愿意,没有人在意她的感受,没有人理解她的孤苦。曾经,只因她不肯贿赂画师而被迫忍受宫廷的凄清,直到呼韩邪单于提出和亲。且不说那些高贵的皇亲国戚,即便是那些宫女也不肯远去那荒芜之地。她却觉得,这也许是一种解脱,是远离宫廷勾心斗角的生活和那些丑陋嘴脸唯一的办法。在离开汉廷前,在场的所有人都为她的容颜所惊。她看到帝王眼中的懊悔、愤怒和悔恨,看到单于眼中的惊讶和欣喜。后来,帝王因错失美人而惩办了那位画师。可这样,有用吗?
塞北的风夹着黄沙吹得人直流眼泪,她终于远离皇宫,远离那些俗人和可悲的帝王。可她也远离了她生活多年的家乡,死后也不能葬在家乡的土中。
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纤纤细指轻轻捻起琵琶。漠北古道之上,琵琶声起,断了她所有的情思,悠扬之音成就了流传后世的《昭君怨》。
古道之上,送亲的马车默默北上,可这马车究竟何时才能归来呢?黄沙,送走了昭君,卷走了大汉的威严,也带走了一场匈奴与大汉的战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再也没有回来……
戈壁之上,一座孤冢。風沙渐起,那个为和平而牺牲的倾城女子似乎还在,她的大义永存于世……
点评
作者熟知“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王昭君。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把王昭君的怨与义、悲与苦等细腻的心理传达给人们,让人读罢对战争和命运有了新的认识,感慨万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