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8-02-26周文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周文华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把主要的知识讲一下,让学生去读去背。老师讲的少,学生读的时间多,这样时间一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好,很多学生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要想考高分就必须要死记硬背。但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必须依赖于个人的兴趣,因而历史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一、 让学生感受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时期的历史教学是在小学《社会》科目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来的,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部分,课本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七年级的中国历史涉及了从国内远古人到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知识,以及每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初二主要是近现代史,讲述从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再到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以及建国后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初三历史主要是世界史,相对于国内史,世界史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陌生,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建立、文明的传播,以及近代工业革命、阶级斗争、近代文化科技思想的发展、直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等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这些知识对学生学习世界历史、了解世界动态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本内容简单扼要、插图丰富生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比如初中时期很多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籍或者喜欢看电视,我就推荐他们看历史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隋唐知识的时候,我就推荐他们抽时间去看《隋唐英雄传》,然后让大家在班里讲述,看谁讲的最透彻、讲的最有条理。

二、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段,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三、巧妙设置问题,提高学生兴趣

问题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关键是如何从问中引趣,问题要环环紧扣,由浅入深。问题设计既不能有过去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学生嫌烦,又不能设计得过难使学生产生畏惧感,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还可能会厌恶学习历史。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首先要有“问”的价值,书本上已经有的,一看就会的,最好不要作为问题去设计;太难的问题,又必须解决的,可以把问题分散开,变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或者老师给出背景材料加以引导,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五四运动爆发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我再追问:“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正当要求?”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要求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归还中国”后,我用沉重地语气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会提出的这些的正当要求为什么遭到无理拒绝?”同学们一片愕然,我再提示到“日本曾经以退出巴黎和会迫使西方列强答应就德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转交给日本,最終西方列强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为什么中国的正当要求他们却不予理睬?”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通过相互讨论后认识到“是因为中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中国在外交上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多做贡献,争取祖国的早日强大,扬眉吐气。因此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情境教学,保持学生兴趣

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所编写的内容中,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中,明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从而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当张骞的队伍被匈奴兵抓住时,大家都为张骞的安危担忧;最后知道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全被张骞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当听到张骞终于逃出时,就又为之高兴;当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逃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大家再一次为张骞的命运而担忧;最后得知张骞在经受13年的磨难,终于回到了长安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教学情境让同学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和敬仰,完全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折服。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因为有他,所以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发展,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把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奠定了基础,也为开辟“丝绸之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

五、结语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研究教学工作,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看法,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学好历史。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 343000)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