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6于晔
于晔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音乐;合理应用
一、创设音乐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的能力。
例如:《劳动最光荣》是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同时也是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一首插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三、.借用情景,理解歌曲
我们在给小学生上音乐课时,不仅应教会他们演唱歌曲,而且应让他们理解歌曲,还应让他们懂得怎样做人的道理。为此,我们在教学生学习唱歌时,就应通过多媒体先进技术手段先让学生理解歌曲,再教他们学唱歌曲,并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譬如,在讲授三年级《雷鸣闪电波尔卡》一节听赏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舞曲的创作和演奏必须接近大自然和生活实际的道理,我先播放了雷鸣闪电视频,然后再播放《雷鸣闪电波尔卡》舞曲,并让学生比较二者是否接近?学生进行比较后,更加亲身感受到了作者采用描绘性的手法,以生动逼真的造型性音响表现了大自然中电光闪闪、雷声滚滚的景象和人们兴高采烈、纵情起舞的场面。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本首舞曲的理解,而且为今后练习创作舞曲奠定了基础。
四、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五、画龙点睛,合理应用
在多媒體课件中,我们将面对大量的相关资料,对这些资料我们一定要仔细筛选,既要使课件丰富多彩,又要避免多媒体喧宾夺主,不能只注重了多媒体的运用,没有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以及本质,因此偏离了课堂的方向。我们只有对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找准课件展示的最佳时间,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我们尽量用一些常规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避免多媒体使用过滥。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图、声、文以及像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多层次对教材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和小学音乐的全面整合能够将多媒体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背景下,不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完善和成熟极具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82中学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