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趣的合作学习
2018-02-26蔡婷婷
蔡婷婷
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合作学习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特征,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学与教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它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是丰富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过程。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这样说过:“如果合作学习称不上当今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是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因此,在品德課堂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尤其是在核心素养成为指导和引领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灵魂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充分肯定和发挥合作学习的育人价值,并通过合作学习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在21世纪生存、生活和发展。在我国近期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中,提出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合作学习对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价值,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围绕同一个问题深入探究,由于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建构和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必然导致每位成员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在合作的过程中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对核心问题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其次,合作学习小组本身就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其中必然存在不同的任务分工,要求不同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在分工的同时又是朝着群体的目标前进。因此,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误区
合作学习对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大价值,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品德老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时存在着一些误区,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效果,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其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应有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过于随意在平时的小学品德课堂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在小组合作分组时,习惯根据学生原有的座位四人或者六人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显然过于随意,完全没有考虑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小组成员有可能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趋同,这不利于让不同个性品质、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配合,不利于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不能实现学习的“多赢”。
2.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围绕所要探讨的问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因此问题应成为合作的核心。但根据多次的听课观察,许多品德课堂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例如:有的小组合作表面看似热闹实际上偏离了主题,小组成员讲着与教学无关的话,做着与教学无关的事,并没有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这样的合作必然导致合作学习过程的实效性不高,不利于核心问题的顺利解决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得到发挥。
3.评价不够科学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予以督促指导,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不使合作学习成为“大锅饭”。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只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只要小组内有人能够代表小组给出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课堂教学成了个别优秀学生的独角戏,而其他小组成员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这不乏存在着“优生本位”的评价嫌疑。
三、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趣的合作学习实践策略
1.合理分组,力求各组合作学习能力均衡合理划分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它将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建构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品德教学中一般6个人为一个合作小组,这既可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又避免了成员人数过少不利于思想碰撞、取长补短。其次,教师在分组时,还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达到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目的。
2.分工明确,做到真正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为小组成员制定相关的合作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如提供小组讨论法、小组辩论法、小组竞赛法等多种形式。其次,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都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性的,遵循“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如设小组长、记录员、联络员、汇报员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成员参与合作。最后,在小组中明确个人责任,也就是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分配到一定的任务,不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每个成员对探究问题都要有初步的见解,并从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参与合作,小组的学习收获是在小组成员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取得的,使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的学习目标达成一致,从而在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科学评价,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应首先观察是否每一组都在有组织地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不遗漏一个信号。所以当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格外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以及组员的参与程度,更多地去关注组员的倾听、交流和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对某一组进行评价时,要避免“优生本位”的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组员,而不是“一刀切”。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实际水平和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做一个比较,只要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3627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