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放假与上班的那些趣事
2018-02-26刘永加
刘永加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期间的七天长假成了人们的最爱。其实,古时候对于假期和上班的安排也是张弛有道的,而且由此衍生出了种种趣闻轶事。
唐代政府发补贴,鼓励官员游玩
唐代对于假期的安排很周到。永徽三年,尽管国事繁忙,朝廷仍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也称为旬休。那时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分为上、中、下旬各1天。除了常规假期,也有“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别休3天假,元宵节、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休假1天。不仅休假,唐代的皇帝在重要的节日宴请群臣极为盛行。唐德宗时期,已经将上巳节等节日赏宴形成了制度,不仅颁布诏令放假,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还予以金钱赏赐,让大臣们彻底吃好玩好,多好的政府呀!在诗的国度,诗人们会发声的。元稹的《寒食日》中写“今日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杜甫的《清明》中则有“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描述,可见当时假日旅行之盛,丝毫不比今天逊色。
有弛就有张,唐朝政府这么关心大家,放了这么多假,还发了补助,大家吃好玩好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对不起,一旦上班了,就得有个上班的样子。大臣官员尽职尽责,勤勉为政,这是本职。如果有懈怠,律法伺候。《唐律疏议·职制》中规定:“诸官应值不值,应宿不宿,各笞二十,通昼夜者,笞三十。”“诸官人无故不上(班)及当番不到,若因暇而违者,一日笞二十,三日加一等;过杖一百,十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边要之官,加一等。”
唐代上班时间有多次点名、抽查的规定:“内外官司应点检者,或数度频点,点即不到者,一点笞十。”如果一次也没有参加点名,则以全天无故旷工论处。对于迟到缺勤的,不仅“打屁股”,还有扣工资、降级、撤职,甚至坐牢等五花八门的处罚措施。仅扣工资一项,各位皇帝做法有变化,唐玄宗时规定,“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到肃宗时又规定,“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到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
唐代公务员上班后也得绷紧工作这根弦,丝毫不敢怠慢。做过京官和地方官的大诗人白居易深有感触,专门写过感慨上班的诗,名字就叫《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两宋时代节日最多,官员最休闲
宋代沿袭唐代的旬假制,就如同我们今天的星期天。只是那时是十日一休,一般放在每旬之末,每月休3天而已。在宋代,最重要的节日要算岁节、寒食和冬至了。宋廷规定各放7天假,其中休务5天,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黄金周”,另外两天显然就是节日值班了。另外,圣节、上元、中元各3天,休务1天。春社、秋社、上巳、重午(端午)、重阳、立春、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假1天。夏至、腊日,各放假3天。诸大祀,皆放假1天。宋代的国忌,是指由朝廷特定的本朝先帝、先后逝世纪念日。因此,宋代的官员这是沾了皇帝祖宗的光,每年都要多放几天假,岂不乐乎!以上节假,加上旬假(每月3天,全年36天),宋代公务人员全年共计休假124天。显然,宋代的公务员假期是最多的,他们享有的休闲时光就最充裕。
大量的假期也成就了宋代的文人,苏轼即是典型一例。他借着“黄金周”长假等假期,遍游祖国大好河山,留下許多千古绝句。苏轼在杭州做通判,上任时恰逢冬至“黄金周”,西湖、钱塘等各大景区游人如织,当他来到人迹罕至的吉祥寺游览时,有感而发“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的千古名句。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初秋,正谪居在黄州的苏轼,恰逢七月十六既望,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鬼节”,苏轼却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泛舟赏月,探古访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千古绝唱《前赤壁赋》就这样诞生了。还有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写下的《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研究表明,苏轼的许多名篇大作大都是在节假日的游玩中创作的。
除了苏轼以外,还有范仲淹、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等,在宋代的公务员队伍里能出这么一大批灿若星辰的名家大家,在中国历史上也属罕见,显然是与这一时代的重文尚学和高雅休闲生活有关。
宋代的公务员看起来很休闲,其考勤制度和唐代相同,也是十分严格的。官员们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也是蛮拼的。史学家宋祁在四川做太守时,还兼任编修《新唐书》,他常把稿件带在身边,而且经常加夜班。有一天,成都下了罕见大雪,宋祁加夜班撰写唐朝人物的传记。写了很久,他停下笔,问身边的侍者:“你们以前曾在其他人家呆过,可曾见过哪位主人有我如此刻苦用功的?”诸位都说没有,宋祁又问另一位:“你家的那位太尉遇此天气,是如何打发的?”侍者答道:“他呀,只不过是烤火喝酒,叫人家唱歌跳舞,中间再穿插点杂剧,直到喝得大醉为止,哪里比得上尚书您这般有事业心。”宋祁就是这样和欧阳修一起合著了皇皇巨著《新唐书》。
明代官员休假少,考核严
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也是很完备的,出现了一些固定的休假日,如岁首、端午、中秋等。另外,对官员的病假、事假及探亲假均作了详细的规定。
然而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因为国家初创,他不敢懈怠,日以继夜地工作,大臣们也跟着拼搏。所以那时假期很少,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5天,冬至3天,元宵节10天。后来才增加了每月月假3天,一起加起来每年休假50天。
明朝考勤十分严格。对于迟到早退无故缺勤的,依然流行打屁股(即廷杖),《大明律·吏律·职制》中就规定:“凡大小官员,无故在内不朝参,在外不公座署事(公事),及官吏给假限满,无故不还职役者,一日笞一十,每三日加一等,各罪止杖八十,并附过还职。”就是说缺勤1天处笞1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最多杖打80大板。上述考勤制度实际上已成了司法条款,迟到、旷工也就成了违法行为。
为了促进官员廉洁勤政,明朝还推行了“考成法”,类似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对六部尚书的考核为例,其管理方法是:首先,将各部长每年须完成的工作和完成期限登记成3个账簿留存;然后,各部长每月须呈供完成工作情况的依据,对照账簿,完成1件就勾销1件;如有部门发现其没有如期完成工作的,就按规定予以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竟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清代官员值夜班,苦不堪言
到清朝,假期就更少了,除夕封印,初六开印办公,总共假期只有5天。据记载,慈禧太后颁发新政后与西方接轨,公职人员星期天才可以休息。可见清朝从皇帝到一般官员多么敬业,他们哪有时间休闲,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据《天咫偶闻》记载,清顺治、康熙年间,早朝时间一般在卯初,也就是清晨5点。嘉庆时,虽然改为6点,可是冬天仍然是黑咕隆咚的。
清代朝廷官员每天要上朝。这个上朝,是早上四五点钟,官员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爬起来。住得比较远的,甚至一两点就要爬起来。官员们工资高的、待遇好的,自己有轿子、有马,还有人提灯笼。那些工资低的、待遇差的,只能步行,也买不起灯笼,请不起佣人,只能蹭高级官员的灯笼。因为当时没有路灯,凌晨三四点在北京街上往紫禁城里摸,漆黑一片。尤其是当时的小官章京,他们职位低,收入低,无权无势,却承担着各种工作,尤其要值夜班,更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