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喜庆掩盖的一声叹息

2018-02-26王俊芳

东方女性 2018年1期
关键词:归途年味重温

王俊芳

在中国,再也没有一个节日,比春节更引人注目!这是唯一一个举国上下共同回归家庭、享受人伦之爱、憧憬美好光景,并通过特定仪式进行庆祝的节日。无论年龄大小,它都承载着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归属与精神寄托。只是,近年来,我们所生活的物质空间越来越丰盈,但匹配的精神世界还异常单薄。这让物质与精神需求齐聚的新春佳节,也越来越难以过得轻松。

归途似箭,却感心累

年前,春节自救指南刷红朋友圈。一场戏谑剧,年轻人将自己回家过年的喜态和窘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每一双回家的脚步依然都坚定不移。每一颗归途似箭的心都怀揣着对亲人的挂念、对双亲亲密情感的依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数据,2017年春运客流量达到29.7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6300万人次,增长2.2%。然而,在家中的假期正式开始后,我们是否达成了与家人亲密相处、重温亲密情感的心愿呢?仅是“亲密”这一点,恐怕就有多数人直呼:难!难!难!

心理学家朱瑟琳·乔塞尔森认为,在对人类体验的心理学反思中,最后一个禁忌不是性和金钱,而是爱。人类如何能够在谈论爱的时候,不会感到毫无希望的伤感和混乱呢?这对内敛、谦逊的中国家庭更是一项挑战。

谈吃、谈穿、谈健康的很多;谈婚恋、谈孩子、谈学习的很多;谈工作、谈车子、谈发展的很多……但是,谈“爸妈(或孩子)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的很少,谈“爸妈(或孩子)让我怎么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的你、支持现在的你”的很少……谈得多的话题,让每一个在外或在家受委屈的人更加委屈或退缩;而那些真正让人心生挂念或心怀依恋的情感部分却无处诉说。这让历尽艰辛回家的人和在家千盼万盼归来的人,都倍感孤独。

欧文·亚隆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两种孤独。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独,那是一种与他人隔绝的痛苦,比如害怕亲密、担心被拒绝、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等;二是存在本身的痛苦,它来自于每个人与他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只有自己才完全理解的世界里。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人们不辞辛苦地相聚,是为了满足内心深深渴望的亲密感;也为了辞旧迎新,通过人际联结强化自我的存在价值。但是,我们太缺少这方面的智慧了。在宝贵的春节假期里,我们都在情感的外围打转。由于内心满满的期待,节日反而更容易让人产生失落与疲惫感。

年味渐淡,回忆难现

回到家中,制造年味是我们十分关注,也在亲身参与的部分。每一个已经长大的成年人心里都有他/她最想念、最向往的春节的年味。香气逼人的饺子、占有墨香的手写的春联、用面粉打成的浆糊、响个不停的炮竹……当然,最重要是过年穿的新衣服和压岁钱。

这些带有浓烈年味的印记,已经和无忧的童年以及兴奋的情感融合在了内心深处。它们如同逝去的烂漫年华,只能追忆,却难以重现了。这并不只是因为我们丢掉了传统仪式,变得越来越随意了。而是,能够被我们所意识到的,可以满足内心希冀的那种新奇且珍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饺子变得每一天都可以吃、购物买衣已经变成我们日常调节心情的方式,备受宠爱的孩子的日常零花钱与压岁钱似乎也别无二致。

其实,我们真正想念的年味,是一种情感的记忆。要想重新体验它,不仅需要我们对春节仪式的传承与尊重,更需要我们真实地面对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需要。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对我们内心最渴望、最珍惜的亲密情感给予独一无二的庆祝与陪伴,仪式与内容都不可少。

走亲访友,我心焦虑

中国人是最注重礼尚往来的民族。春节,正是亲近的家庭或好友相互拜访、看望的时机。只是,这里面的规矩和礼节实在是多,以至于很多初担大任的年轻人心焦不已。不过,礼节还不是最为难人的。最让年轻人招架不住的是亲戚们对学业情况、工资水平或是婚恋状态的热情关注与明争暗比。

其实,我们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被比较中,甚至我们的潜意识也会主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社会比较,是我们自我认知和自我确认的参照框架,也会对我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自我价值感相对稳定时,社会比较对我们的消极影响就会小一些。但是,春节期间,仪式性的时间概念(完整的一年或若干年)和密集型的社会比较可能会使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产生混乱,甚至是危机。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了人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非本真的存在和本真的存在。非本真的存在,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模式,追究世间万物为何如此(如何)。本真的存在则是欣赏存在本身,人会将注意力放在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是)。春节仪式性的时间概念与亲友的密集型社会比较,会促使人从日常琐事中挣脱出来,加强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年轻人会深陷被比较或主动比较的漩涡;另一方面,也会开始觉察一些自我存在的问题:比如我拥有什么,我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我是谁以及我将要在此生做些什么。

短时间内,关于自身存在的思考与内心冲突,可能会促发部分人的觉醒和内心的轻松,但也会有很多人落入迷茫、无助的状态。这也是春节成为心理问题爆发期的一个原因。

那么,当春节假期结束,我们的这个“年”到底过得如何呢?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这个新年的经历和体验有所觉知。

珍惜情感体验。我们不辞辛苦踏上归途,最为看重的是慰藉挂怀、亲密相处和强化自我的存在。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浓厚的亲情联结更能让自己确认:我正在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了。

重温(建)难忘时刻。我们在家中乐此不疲地寻觅年味,表面上是在遵守春节仪式与礼节,内心真正渴望的是重温或者再建那些独一无二的时刻。在那些时间的片段,我们和最爱的亲人在情感上似乎是相融的,在美好的期许上似乎是永恒的。

反思自我存在。至于我们七大姑八大姨的热情问候给我们带来的焦虑,其实是我们自己本有的焦虑与不安。“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作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终其一生要面对的命题。那些焦虑或许就及时促发了我们的领悟,带来更持久的宁静。

佳节终将远去,但是,重要节日带给我们的体验和醒悟则会陪伴和警醒日常状态下的自己,助益我们塑造并迎来更喜欢的自己哦!

猜你喜欢

归途年味重温
重温誓词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馒头里的年味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第十五章 踏上归途
黄河 伟大的归途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阿尔法:狼伴归途
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