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扶贫中实现精准资助的路径探究

2018-02-26吴海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困难高校学生资助

吴海军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根据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思想,“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1]。而精准资助,就是在教育扶贫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资助的“精确度”,这就需要各部门、各校建立完善的精准资助制度,在预算分配、资助对象及资助力度上实现精准化。

一、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完善学生资助信息管理体系

目前,学生资助信息的管理工作基本在互联网上进行,如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的管理,应用的是基于B/S 模式的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其各项功能已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简化工作程序,使高校学生资助更加公平。这种学生资助信息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应用于高校,也可应用于所有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体系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兼容性差、数据共享难度大及缺乏综合设计和整体规划等,并且难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3]为方便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准确性,各学校可将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与各地教育资助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及民政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以此提高学生及学生家庭详细信息的获取率和准确性。

二、预算分配精准化

自2007年我国着力构建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资助资金连续九年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资助学生规模大幅增长,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8433.31 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与上年基本持平;累计资助金额1560.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8.97亿元,增幅9.78%。[4]但如何在资助资金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预算分配精准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根据各地区经济情况、教育水平的不同,制定适宜地区情况、具有地区特色的学生资助资金等级和标准,避免“平均分配”现象,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稀缺地区的资助资金分配比例可适当提高,而经济较发达、教育资源较饱和地区的资助资金分配比例可适当降低,以此使资助资金的预算分配达到精准化,更能在贫困地区进一步拓展资助育人功能,融入“立德树人”理念。

三、资助对象精准化

在保证管理体系和预算的完整化时,可逐步实现对象的精准化。教育精准扶贫的资助对象为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省户籍的农村贫困户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省户籍的因灾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这两类。但是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特别是高校学生生源面广,涉及面复杂:东部及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这一系列综合因素使得家庭困难的学生界定更为困难,特别贫困和一般贫困的界定更为困难,继而使精准扶贫难度也愈发困难。

鉴于此,高校有必要采取一些机制来准确识别家庭困难学生。

一是在每年九月份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过程中要做足功夫,基本流程是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并且提交相关单位如村委会、民政局出具的证明材料,由各高校学生工作部或是辅导员进行认定及相关民主评议。高校辅导员和相关负责人员应在此期间进行走访,除了考察学生生活方式,消费状况和家庭状况外,通过侧面如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做到使真正的家庭困难学生一定受到资助;做到对家中发生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学生予以增补;做到使经济状况已经转好的学生予以调整。同时各高校建立困难学生的信息库,及时更新和检查。

二是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追踪学生的消费情况,据了解,多数高校资助金发放通过学生“一卡通”,且学生一卡通消费金额和消费取向可以查看。如恰巧有学生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骗取资助金,从消费金额和消费趋向中便可看出该生生活比较奢侈,可采取警告后取消其困难生资格;同样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不愿意被其他同学和老师所知晓的学生,可分析学生的消费平均值,低于基本消费的60%可视为贫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排查、约谈,核实后可以对其进行增补或其他方式的精准资助。

三是高校必须建立贫困生的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平台可以及时建立预警机制,便于核实情况,准确资助。

四、资助力度精准化

虽然国家对于教育扶贫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对高校的精准扶贫提出了些许的要求,但是要求比较模糊,省级政府对于高校的扶贫指导也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需要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实现资助力度的精准化。

无论是“985”还是“211”高校,或是各类的普通院的家庭困难学生,都在国家资助范围之内,因而各高校应确立学生资助的相关机构,其职责在于;向内,也就是高校内负有认定到资助金发放全流程的责任,向外,也就是面向教育部等政府部门,负责上报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同时,积极引导校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呼吁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各届校友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建立专项教育扶贫基金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发放,从扶贫基金的来源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手中,实现“一条龙”服务。从而实现资助力度的精准化和来源的多元化。

猜你喜欢

困难高校学生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选择困难症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