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思维共舞 传承共审美齐飞*
——关于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

2018-02-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齐飞共舞核心

刘 鲲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湖南永州 425000 )

语文教师的本色就在于其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修为高,则无往而不胜;核心素养修为低,则不往亦困惑。何为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曰:语言,曰:思维,曰:传承,曰:审美。四者自成篇章,又相互关联。[1]

语言,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一个人说话结巴,词不达意,那就和闷葫芦差不多,气氛尴尬。一个教师如果不善于语言表达,那就跟教育没有多大的缘分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振奋人心的话去激励学生,用机智幽默的话去唤醒学生,用热情洋溢的话去鼓舞学生。曾经听两位同仁同一天上《边城》这课,教师叙述故事情节时,教室这边这位同仁,语言平淡无奇,讲得学生昏昏入睡,如听解数学题;而教室那边那位同仁,语言生动风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入幽静探奇。有时,同样一句话,不同人说出来,传达出的意味就不同。听名家讲课,当听到“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一词时,心旌顿时随之摇曳。当听到《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点点滴滴”一词,内心好像有滴不尽的相思之愁。语言能力表达差的人就做不到。可见,好的语言感染力之强。[2]

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思维的好与坏,就如同明媚的白天与漆黑的夜晚,生机勃勃的春天与毫无生气的寒冬。好的思维是条分缕析的,讲问题层次分明,头头是道。坏的思维是杂乱无章的,东扯葫芦西扯瓜,自己都是云里雾里,“以其昏昏”,怎能使学生昭昭呢?好的思维是有广度的,体现了教师的学识与修养的,见识与视野的,它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坏的思维是狭窄的,如同自己在胡同里迷了路,总是走不出来,它能给学生的就是那条悠长、悠长有寂寥的走不出来的下着雨发着霉的巷口。好的思维是有深度的,它能由个人谈到社会谈到国家,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带人去看一个惊奇的世界,坏的思维,它是扁平的,它的视野总是平视的,能看多远就看多远,看累了,挡住了,就不看了,它不能让学生更上一层楼。[3]

语言与思维共舞,人就显得神采奕奕,光鲜无比。语言是对思维的表达,思维借助语言传达它对世界的问候。他们相依相偎,构成了人的外在与内在,不能分离。[4]

传承,是对上一代文化精神的继承与传递。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传道”“受业”“解惑”,韩愈又把“传道”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如他自己就曾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里的“道”,就是“儒道”。不管是儒道也好,道家思想也罢,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语文老师都有义务对它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不然,要领略唐朝的风韵去日本,端午节是韩国的,孔子也是韩国的,这样啼笑皆非的事就会大行其道了。在这里,借用韩愈的一句话,只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情人节就胜过七夕节,圣诞节就胜过春节的人,“吾未见其明也”。在“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更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然选择了语文,就只能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

审美,就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一篇文章美不美,不只在于这篇文章本身美不美,更在于老师能不能感受到美、表现美、创造美。小石潭因为柳宗元的到来而变得清幽无比,黄河因为李白的仰视而变成从天上倾泻而来。正是因为审美,世界变得瑰丽无比。一个老师的审美力强不强,直接决定了课堂感染力强不强,学生的受教程度深不深,课堂的气氛好不好。老师审美能力强,从而引导学生会审美,这就是“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不然,我们出外旅游,看见天上一群鸟飞过,说:“怎么全是鸟。”就没意思了。而说:“落霞与孤鹜齐飞”“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境就大不相同了。世界需要美,老师核心素养的最高层次就是审美,作为教师,不可以不深察。

传承与审美齐飞,是世界永存希望、精彩纷呈的表现。他们互相依存。要传承,就要展现出传承事物的美,这样才可以让人发自内心的接受;要审美,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好的东西,“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5]

总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语言、思维、传承、审美缺一不可,我还是那句话,让语言与思维共舞,传承共审美齐飞吧。

猜你喜欢

齐飞共舞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与鸥鹭齐飞
山海共舞
方洲小学:一校一方圆,足球与艺术齐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和你不 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