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方式
——以《嫦娥奔月》为例
2018-02-26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225002
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225002)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数千年的流传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故事讲述了后羿为了百姓射下九个太阳之后,他收到了西王母赠送的长生不老药,但嫦娥为了保护不老药不被邪恶的人抢走,自己吞下了不老药,飞到了月亮上永世不能和后羿相见。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一、亲近文本
亲近文本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亲近文本,与作者产生文字间的交流。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好地贴合学生学习特点,以趣味的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亲近文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看、听、说点题。在《嫦娥奔月》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时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嫦娥在奔月时对人间的依依不舍。这时候教师可以相机提问:“为什么嫦娥飞上了月亮,可以过上长生不老的生活,却依然流下眼泪,对人间恋恋不舍?”每一位学生都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有的说是因为嫦娥更愿意过平凡人的生活,有的说嫦娥舍不得后羿......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引入课题,此时,学生对阅读文章便产生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是明确目标。当引入课题后,教师突兀地对学生讲述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生的热情恐怕不大,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将不同的目标转化成一个个让学生挑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课文的教学目标,了解神话故事的写作手法,人物描写以及在对话上有什么特色。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埋下伏笔,也在这样的形式中亲近文本。
二、走进文本
在学生亲近文本后,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下一步便是走进文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以读解文、品读赏析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章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可以分男生女生读,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再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的神话故事的写作特征,感受到文章的画面美、意境美,为品读赏析做好充分的准备。
之后,教师再选择突出嫦娥心灵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研读,并进行范读。在的品读赏析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文本阅读中,在听、说、读中走进了这一篇神话故事。
三、走出文本
在语文教学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文本,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审美水平。在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所以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理解文本,更要让学生立足文本,走进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自己的创造水平,将课文有更加创新的理解。
在《嫦娥奔月》中,教师在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后,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续写,让写作与阅读相结合。读与写本就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写作水平提升更是对解读文本有着促进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笔,写一写你认为嫦娥奔月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可能上天可怜月亮上只有嫦娥一个人,也感受到嫦娥思念家乡的辛苦,就给了嫦娥一个选择,如果你想要长生不老,就只能永远待在月球中,如果你想回家,便只能够变做凡人,经历生老病死。嫦娥毅然地选择了回家,与自己的丈夫团聚,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还有的学生想着后羿为了见到嫦娥,不断寻找另一颗长生不老药,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后羿找到了另一颗,于是见到了嫦娥。
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思想与神话故事相结合,完成读写练习,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水平,而且使文本有了别具趣味的解读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学生的认知更偏向于感性认知,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将自己的心情带入神话故事的人物当中,在文本解读中感知文章美,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