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润课堂文化构建策略

2018-02-26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250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250000)

和润课堂文化,是在“和谐”的思想指导下的课堂价值愿景的追寻,它倡导用润物无声的教学策略与途径来培植和丰盈儿童的生命,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从2012年开始,我们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有效实施、强力推进以“建立教学新范式、追求质量新高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们边实践、边梳理、边总结,着力进行课堂文化的构建,逐步形成了我校和润课堂文化的“三四六”基本体系,即秉承三个理念,实施“四润”路径,构建“六学”模式。在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和润课堂文化构建策略进行剖析。

一、秉承的三个核心理念

1.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在可能发展范围内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2.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关键。促进教师成长,就是要求教师应善于学习和反思,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从课堂教学中获取职业幸福感。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

3.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减轻那些不必要的负担,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二、实施“四润”路径

1.润教。教育本身是我们给予别人东西,强调学生主体,不全盘否定教师的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不留痕迹地进行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悟。但是,一定要选好切入点。我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就是很好的切入点:(1)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知识点、观点,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去感受、认知和接受;(2)对于学生生成的不全面的知识点、观点,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3)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地方,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学习要求和道德倾向的正确轨道上来;(4)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问题点时,要及时导学,让思维火花迸发;(5)当学生感到困惑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导学,让学生摆脱困境,明确方向;(6)当学生方法不明时,要及时导学,帮助学生辨析正确的解题方法。应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总之,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导学,不要过早介入,应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也不要过晚介入,防止导学指导不充分,让学生束手无策。

2.润学。学校教育应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习为了什么?主要是习得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猜想论证。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一种“学生向自己负责”和“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学习过程。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彰显学生生命活力与价值、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生态课堂环境核心理念。

和润课堂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包括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课堂上我们看学生的变化,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如学生是否真正会预习,是否会提问,是否会组织,是否会帮助,是否会评价等,通过和谐、民主的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润德。陶行知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没什么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为非作恶越大。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的教学效果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乘积,而不是之和。学科育德一直是我们这几年探讨的重点,学校各种听课活动都把德育渗透作为听评课的主要方面。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捕捉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是自然生成的,但却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灵。

4.润课。教师润课,不仅要“读懂教材”、“读懂课标”,更关键的是要“读懂学生”,即“以学定教”。学生润课,即学生根据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了解了新授课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明确了重难点,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师在初期邀请家长、学生小老师或首席小学官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和星级任务单,逐渐使他们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形成完全“自主预习”润课的习惯。长期坚持预学的学生,善于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和比较归类等,能比较快地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本质。

三、构建“六学”模式

我们的课改经历了萌动期(现状分析、专家引领、理念转变),生长期(构建起语文的“六导六学”,数学的“学展点练”教学模式),破茧期(不断进行思索、实践、修正和提升)之后,如今已经发展为今天全科推行的“六学”(自学、互学、展学、助学、拓学、悟学)模式,此时我们称为蝶变期。

1.自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以培养自学能力、锻炼主动学习的习惯为目标的学习,这个自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引导,当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后,自学是有效的。策略一:15分钟预习课,指导预习。语文研究了预习三部曲,数学尝试“数学阅读”,给予学生“预习四法宝”,学校在《六学高效课堂指导意见》中对于不同学段,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操作提出了详细要求。策略二:利用自主学习卡,学会预习。每个学科都“质疑发现”版块,教师进行梳理筛选,了解学生的已知点、未知点、难知点、兴趣点,从而确定能学不教,落实先学后教。策略三:“专项训练”。开课一分钟速记,语文结合每篇课文的主题,精选字词、短语、诗句名言等,数学口算英语听力,训练学生认真看,仔细听、快速记的能力,同时形成了每天有一点,每天优一点的语言积累。策略四:最突出的亮点是首席学官,负责检查自主预习环节。如字词教学、整体感知部分都交给首席学官,每个学科两个首席学官,两周一换,使学生成长最大化。

2.互学。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分析当前问题,适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意见或观点,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补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升,让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成长,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构建异质小组,研讨出“师徒带动、四人联动、组间互动”的学生互动学习策略,使每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互助帮扶;组学,互听互议;群学,补充共济。“小组合作任务单”的设计,这是在自主学习卡的基础上的又一个突破性的成果。

3.展学。就是展示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交流的目的就是把小组内思维碰撞后达成的共识与别人分享。在这里,既要求学生学会分享,又要求学生倾听他人的汇报展示,认真做好记录,对比自己的思维结果,或补充,或完善,或纠正。并要求学生友好地请求大家补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学生思维再次碰撞,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给每个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效果不言而喻。

4.助学。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助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教学”改为“助学”,既是理念的转变,也是方法的转变。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情景,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体现的是以学定教,教师不可喧宾夺主。这时的教师,就会从传授知识为主,变成提示方法为主。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学生都是主动努力获得的,学生很有成就感,也大大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一来,师生关系也得到改善。让本来课堂中教师主宰、控制,学生顺从、依附的师生关系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做出相应帮助的师生关系。“三助三不助”即:助在学生疑惑处、助在思维受阻处,助在能力拓展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助、学生通过互教互学掌握的不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的不助。

5.拓学。课堂拓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和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的学习活动。这既是对学科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学生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

如,语文四拓:(1)把握人文主题,拓展阅读经典。(2)领悟表达方法,拓展写作。(3)运用习得的方法,拓展阅读篇章。(4)以问题开启探究之门,拓展综合性学习。

6.悟学。“悟”主要是反思和感悟,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梳理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网;阐明各自观点,进行思维碰撞,迸发灵感,提高思辨能力;回扣教学目标,检测达成情况;反思思维障碍点,归纳解题规律,总结学习的得与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过程,更是一种学习力的修炼和智慧的升华。特别指出,“悟学”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一节课的最后部分。悟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领会、主动接受、主动转化、主动思考,最终吸收,而不是教师被动地灌输。学之道在于“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缺少了“悟”,就不能举一反三,这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六学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品质为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

和润课堂文化,是包括课堂风气、物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课堂规范与师生行为等要素的融合共生,它具有导向、认同、约束和聚合的功能。我们无力也无意提供一种统一的课堂文化模式,而是通过阐述和描绘,唤起一种文化意识,从文化的高度、从课堂文化的角度审视我们的课堂。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引领进行着“文化适应”中的师生由共享走向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